一樣的校名,不一樣的地址,帶你去看三所「雙胞胎」大學

什麼樣的大學竟然會有兩所呢?有些學校由於歷史的變革而在不同的地方開始辦學,最終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同名的學校。這個也是報考志願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個大!坑!

中國礦業大學

這兩所大學分別位於徐州和北京,而這也源於她曲折的身世。中國礦業大學可以溯源於1909年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據統計中國礦業大學在歷史中曾搬遷過14次,曾遷址到河南、江蘇、天津、北京、四川等地,最後定址徐州。

因歷史變遷,學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區逐步演變為兩個相互獨立的辦學實體。而在徐州的中國礦業大學是不用加後綴的,北京所在的這所則被稱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一樣的校名,不一樣的地址,帶你去看三所“雙胞胎”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是在原北京礦業學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所研究型大學,位於北京市,始建於1909年。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由地處北京和徐州的兩個辦學實體組成。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被列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同時也是"111計劃"、"卓越計劃"、北京高科大學聯盟、北京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成員高校,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之一,是教育部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

一樣的校名,不一樣的地址,帶你去看三所“雙胞胎”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簡稱“礦大”,坐落於有“五省通衢”之稱的江蘇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平臺”、“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世界能源大學聯盟成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實施高校。

中國礦業大學是中國創辦最早並一直延續至今的礦業高等學府,並躋身於中國最早一批近代大學的行列。是以工科為主、以礦業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世界著名礦業大學。學校溯源於1909年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於1938年與東北大學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大學工學院在陝西城固合組為國立西北工學院。因歷史變遷,學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區逐步演變為兩個相互獨立的辦學實體。1988年定名,鄧小平同志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中國石油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其實是有兩個學校,一個在山東,稱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而另一個呢,在北京,稱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1953年新中國組建成立了第一所石油高等學府——北京石油學院,1969年由北京遷往山東營口,改名為華北石油大學,這得益於當時勝利油田的開採。而後北京成立研究生部,在慢慢發展中北京和山東逐漸分開辦學,最終成立了現在我們所知曉的兩所同名不同地的學校。

一樣的校名,不一樣的地址,帶你去看三所“雙胞胎”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簡稱中石大,創建於195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國家首批“211工程”,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設有研究生院,是一所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 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被譽為“石油人才的搖籃”。

學校的前身是以清華大學石油係為基礎,匯聚天津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部分師資,於1953年創立的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學院。1960年10月,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69年,學校遷至山東東營勝利油田,更名“華東石油學院”;1988年更名“石油大學”,由石油大學(北京)和石油大學(華東)兩部分組成;2005年1月,石油大學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大學(北京)也相應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5年12月10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正式揭牌。

一樣的校名,不一樣的地址,帶你去看三所“雙胞胎”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成員高校,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千人計劃重點建設的行業特色型大學入選高校之一。中國石油大學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業集團公司、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石油科技人才的搖籃",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石油石化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

學校始建於1953年,1988年,更名為石油大學,逐步形成山東、北京兩地辦學的格局,1997年,石油大學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行列;2005年1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61所試點高校之一 。

中國地質大學

同樣的劇情還發生在中國地質大學身上,不僅武漢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也能看到地質大學。與中國石油大學相同,中國地質大學最先建校於北京,而在後來文革的分崩離析中遷至湖北,1975年定址武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

一樣的校名,不一樣的地址,帶你去看三所“雙胞胎”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校園貼吧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吧,該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是建國初期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資源產業經濟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等多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111計劃"建設高校。是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和地學研究的基地。

一樣的校名,不一樣的地址,帶你去看三所“雙胞胎”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列入"111計劃"和"卓越計劃"。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