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語音營銷是否爲自嗨型產品?

我八竿子打不著的妹妹在我的慫恿下進了一家智能語音公司做銷售。


我的妹妹是四川人,人在廈門,人“傻”嘴甜,歡迎長得帥又有錢的小哥哥來撩,比只吃飽飯的成都小甜甜還甜哦。

昨天跟我妹聊起智能語音,她說:這麼好的產品,為什麼這麼不好賣。這句話戳的我心窩窩疼,我也是極其困惑。

她們的產品是語音交互系統,用戶採購系統後再購買電話卡即可自動外呼、與用戶實時人聲交流,按年收費,一年的年費都不夠支付3個銷售一個月的底薪,這麼高的性價比,我說:不是可以按街掃房產中介?中介都要用電話掃概率。

我妹說:成單率有點慘淡,公司銷冠一個月開不到10單。

你可能會覺得機器沒有感情,不如人打電話好使,2.8定律這樣的牙慧咱就不BB了,咱站在用戶的角度:你接到推銷電話會聽幾秒?

以我打了3年陌拜電話的經歷,你多半會秒掛,甚至會罵娘。

還是統計下吧,免得一葉障目:


志玲姐姐賣保險,打電話給你,你會聽多久? (單選)
0
0%
秒掛
0
0%
5秒內
0
0%
10秒內
0
0%
30秒內
0
0%
1分鐘內
0
0%
1分鐘以上
0
0%
我會跟志玲姐姐煲電話粥,麼麼噠
0
0%
接到推銷電話,請不要罵娘,還請心平氣和的說句:謝謝,不需要

銷售界雞血: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畜生用。

磨人的銷售行業留不下磨人的小妖精,留下的多數是滿臉痘痘的糙漢子,不會有酥到骨子裡的聲音,被秒掛是註定的命運,枯燥的陌拜電話讓人麻木,掃意向的過程中人比機器還機械。

重點是:智能語音的系統聲都是又酥又甜的小姐姐錄的音,我家請的是電視臺專業主持錄的,通話時長正態分佈在15秒。

做過銷售的應該知道,通話時長10秒以上再聊聊就可以成為意向客戶,再跪舔一下就可成單。

由此來看,產品不好賣,跟機器不如人有感情關係不大。

智能語音產品存在的缺點不是沒有感情,而是太想標準化,所有玩家都想用一套模板普適所有行業,都建議客戶用“銷冠”的話術做交互文案,一點不智能,最起碼的A/B測試都沒有,不想著用不同模板測試反饋,只想著快速複製。

唉,越長大越覺得錘羅說的對:當我沒進入一個行業前,我以為裡面的人都特牛X,當我進入後,我才知道99%都是傻X。

Sorry,一不小心又糞青了。

我覺得市場不夠熱烈的原因是智能語音產品只有工具屬性,還是受限於硬件(手機)的老工具。

翻譯成普通話:智能語音營銷要通過手機才能觸達用戶,手機號碼是關鍵。

假設你是一名創業者,剛做出產品,要推向市場,最缺的是啥?

用戶數。

你的用戶表裡只有一條數據,智能語音外呼效率再高有個雞毛用?

好了,就到這吧。

問題已經浮現出來了。

智能語音要解決的問題是:ID數量。

翻譯成普通話:線上流量有BAT、TMD壟斷,線下有分眾傳媒把持,單靠一個小小的電話撥打工具翻不起浪花的。

智能語音要做的是建立新的ID環境。

需要的外部環境是:硬件。

PC移民手機已經是10幾年的老黃曆了,iPhone去年就出X了,下一代移民方向會是啥?

智能音箱?

似乎、好像、只能是這個,或者再加全息投影。

智能音箱的ID會是什麼樣子呢?

國內來看,能做成這事的似乎只有騰訊。

可惜,成功只會帶來包袱。

張小龍抱著幹掉QQ的“loesr”之怒,為騰訊搞到一張移動船票,誰又能幹掉“功成名就”的張小龍?

智能語音營銷是否為自嗨型產品?

買賣個人信息超60條是要吃牢飯的


成功使人重複,重複使人失敗,失敗使人進步...這可能是歷史進程螺旋前進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