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中蜂養殖走出產業發展新路子

2016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黃龍蜂蜜”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7年年底,“黃龍中蜂蜂蜜”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准,正式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截至目前,全縣發展中蜂養殖戶1634戶,建成標準化中蜂養殖示範場30個,養殖中蜂8.8萬箱,生產蜂蜜1300噸,實現產值7120萬元,養蜂戶人均增收近1.2萬元。

黄龙:中蜂养殖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採百朵花釀一滴蜜。在黃龍縣石堡鎮吉家河村中蜂養殖示範場,記者遇到了中蜂養殖戶衛軍旗,從小開始養,20多年的養殖經驗使得衛軍旗已然成為養蜂行業的行家裡手。

黄龙:中蜂养殖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將近六斤重的蜂脾板兒上,滿滿的成熟。衛軍旗現場搖起了蜜,豐收的喜悅盪漾在他的眉梢。

“每年大概能產一千多斤的蜂蜜,每斤按30元計算一年下來就是3萬多塊錢。我們的這裡蜂蜜年年都不愁賣,回頭客特別多。”衛軍旗告訴記者。

黄龙:中蜂养殖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黃龍縣從源頭上保證蜂蜜質量,以園區+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進一步提高蜂蜜品質、擴大產業規模,從而讓更多人瞭解、認可黃龍蜂蜜。據縣養蜂站站長張馮斌介紹,傳統割蜂蜜在蜂場進行,為了彌補蜂農搖蜂蜜時有灰塵雜質進去的短板,黃龍縣在全省率先引進法國成熟蜜生產線,建成成熟蜜生產基地。

黄龙:中蜂养殖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從蜂脾上機器,蜂巢割口到放入集中搖蜜器,再到過濾出蜜,這條成熟蜜生產線不但省去了蜂農們繁重的手工勞作,也保證了蜂蜜的乾淨衛生,從源頭上提高著黃龍蜂蜜的品質。

黄龙:中蜂养殖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丁文成是這條生產線上第一批與黃龍縣中蜂產業園區利峰公司簽訂協議的蜂農,通過親身體驗,他感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便利。“沒有外界的汙染,蜜脾不損壞,出來以後不用人工再去修整這個蜜脾,直接就可以放到蜂箱裡。”

黄龙:中蜂养殖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蜜脾如果被損壞,蜜蜂就得花費半個月時間重新做巣,至少少釀兩斤蜜。現在有了這套設備,丁文成再也不用被這個問題困擾了。對於包括丁文成在內的蜂農來說,多餘的勞力和時間又可以用在廠房,賺取一些工錢。

利峰公司負責人李賓介紹,公司給予108戶扶貧戶免費技術指導,發放蜂箱、巢脾巢框等物料。

目前,黃龍蜂蜜和蜜產品已跨足22個省,最遠銷售到了馬來西亞等國家。黃龍蜂蜜正在依靠良好的品質和口碑,立足國內走向世界,得到更多人的肯定。除了各類蜂蜜產品,黃龍縣還在積極研製蜂蜜酒,依託特有的資源和技術優勢,不斷尋求產品的延伸鏈,增加其附加值。

黄龙:中蜂养殖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堅持產業支撐,凸顯產業致富新優勢。依靠生態資源,黃龍縣堅持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優勢、挖掘自身潛力,深入實施“一縣一品”、“一鄉一品”產業推進戰略,來確保每個村每個鎮有特色產業、每一家每一戶有增收項目,尤其是在中蜂養殖和蜂蜜產業延伸上走出了新路子、新模式,提升了生態、特色農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