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刮痧是我國傳統技法之一,在中醫學最古老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早有記述,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曆史。(覺得不錯文末給個評論,謝謝哦!)

感冒是一種外感風邪或時行病毒所引起的發熱性疾病,感冒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以冬春寒冷季節為多,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病。現代醫學稱之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喉腫痛、脈浮。由於外感病邪不同,中醫認為感冒有風寒、風熱和暑溼之分。

下面就聊聊關於感冒這三種類型,用特種刮痧怎麼調理。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風寒感冒

症狀:以惡寒重、發熱輕、頭痛、無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為主要症狀。

治法:項叢刮、項三帶、肩胛環、膻中刮、風池、大椎、足三里

運板技巧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首刮項三帶,以瀉法刮之,因為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肩井處可加拔罐;大椎處也需要加強大,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以出痧為度。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再刮項叢刮,以平補平瀉手法刮拭,風池穴需要加強。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接著刮肩胛環重點肺俞、肩胛部。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然後膻中刮,手法要輕柔;最後刮拭足三里,刮拭面儘量拉長。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風熱感冒

症狀:

以惡寒輕、發熱重、頭痛、有汗、流濁涕、痰黃稠、口渴、舌苔薄黃為主要症狀。

治法:項叢刮、項三帶、肩胛環、風池、風府、大椎、合谷、曲池、尺澤、外關、足三里

運板技巧: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項叢刮,以平補平瀉手法刮拭,風池穴和風府穴需要加強。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再刮項三帶,以瀉法刮之,因為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肩井處可加拔罐;大椎處也需要加強大,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以出痧為度。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然後刮肩胛環,以縱五帶為重點刮拭,第一帶督脈宜輕刮之,餘用瀉法,在肺俞、肩胛骨內側緣加強。

最後刮拭上肢曲池、尺澤、外關、合谷,結束時刮足三里。

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儘量拉長,可於合谷,足三里處行點、按、揉複合性手法,以加強療效。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暑溼感冒

症狀:多見於夏季,感受當令暑邪,暑多夾溼,暑溼並重,以發熱、汗出熱不解、鼻塞、流濁涕、頭昏、頭痛、頭脹、身重倦怠、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尿短赤、舌苔黃膩為主要症狀。

治法:肩胛環、膻中刮、三脘刮、尺澤、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溝、膻中

運板技巧: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肩胛環,以縱五帶為重點刮拭,第一帶督脈宜輕刮之,餘用瀉法。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再刮膻中刮,手法要輕柔。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然後刮三脘刮的中脘,

接著是上肢內側的尺澤,上肢外側支溝和合谷,最後刮拭足三里。

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儘量拉長,可於合谷,足三里處行點、按、揉複合性手法,以加強療效。

如果咽喉疼痛可考慮在少商、大椎放痧。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體溫超過39℃有高熱

特種刮痧配穴:項三帶、肩胛環、肘窩刮、曲池、合谷、委中三帶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項三帶,以大椎,肩井為重點出痧後配合拔罐,可加速退熱。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然後刮肩胛環,肩胛環具有解表清熱,宣陽和陰,清肺止咳,補虛益損,鎮靜安神之功。肩胛環以縱五帶為重點刮拭,第一帶督脈宜輕刮之,餘用瀉法,視痧痕配以拔罐。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肘窩刮,以瀉法刮之,令其出痧。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委中三帶以瀉法刮之,令其出痧酌情拔罐,其退熱效果迅速。

最後刮曲池,合谷穴,刮拭面儘量拉長。

刮痧注意事項

操作要點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膚上均勻塗上刮痧油等介質;

(2)手握刮拭板,先以輕、慢手法為主,待患者適應後,手法逐漸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宜單向、循經絡刮拭,遇痛點、穴位時重點刮拭,以出痧為度。

(3)刮痧後囑患者飲用溫開水,以助機體排毒驅邪。

注意事項

(1)刮痧後1~2天局部出現輕微疼痛、癢感等屬正常現象;出痧後30分鐘忌洗涼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風扇或空調直吹;冬季應注意保暖。

(2)刮痧療法具有嚴格的方向、時間、手法、強度和適應證、禁忌證等要求,如操作不當易出現不適反應,甚至病情加重,故應嚴格遵循操作規範或遵醫囑,不應自行在家中隨意操作。

(3)有出血傾向、皮膚高度過敏、極度虛弱、嚴重心衰的患者均應禁刮或慎刮。刮痧療法並非所有人都適用,一般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不全,有出血傾向者及皮膚有炎症者不適合此療法。

刮痧不傳之秘:各種瘀滯病症開鎖法

有人問刮痧療法。小說幾句,雖是民間療法,有時卻能解決大問題。刮痧療法暗含集推拿點穴之長,及藥物外用浸透法,雖是簡簡單單的刮弄幾下,卻如同給疾病開鎖,打開各種瘀滯病症。

肩胸鎖:心肺病必見此處有紫黑點或瘀皰成串

膝關鎖:肝膽病膝關乃指內外側,肝膽病日久其氣血必瘀積在此處

三陰鎖:三陰乃指三陰交,絕骨處,此處必須刮出瘀點疾病才見好轉.腎脾病解開三把鎖,臟腑才安寧。

以下四肢反應顯示也必須重視:

心肺:四肢內側上部;

泌尿生殖:四肢後下側部;

胃腸:四肢前側中部;

肝膽:四肢外側中部。

刮出瘀皰或極痛之點後運用點穴法一日一次,一次點按七、八分鐘,10 日一療程。可以極為顯著的增強治療效果。

按照中醫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前病後治,後病前治的原則(原左右對治法:如病在左治在右)再加一條任督有病四肢冶,上下左右肢,經穴對應治。

如坐骨神經痛.則在肩胛與臂的骨縫中刮出痛點或擠包,其痛即減!虎口痛刮太沖,手三里刮足三里,三陰交刮內關,外關刮絕骨,膝蓋刮肘關節,手背刮腳背,勞宮刮湧泉,需悉心體認,不用認經識穴,不管寒熱虛實理陰陽五行.而且效果絕佳。這是初為醫者首先必須記住的。

由於刮推必須等瘀點,瘀包退後才能再刮推,因此每天可在最痛點點穴增強療效.以上的這些不傳之秘,是任何一本刮痧療法所沒有的,真正掌握這些秘法,才能真正達到治病的目的,否則僅能是保健而已。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一、肺經蘊熱

(一)症狀:表現為痤瘡丘疹多分佈於鼻周。

(二)治法

(1)選穴 

合谷、曲池、尺澤、大椎、肺俞。放痧:委中。

(2)定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委中: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3)刮拭順序 

先刮頸部大椎,然後刮背部肺俞,再刮尺澤、曲池、合谷,最後放痧委中。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 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然後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 拭,30次,出痧為度。

再分別刮上肢內側尺澤穴、外側曲池穴和手部合谷穴,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

委中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 液積聚於針刺部位,或直接按揉胭中有絡脈瘀血之處,經常規消毒後,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二、飲食不節,脾胃受損

(一)症狀

除丘疹外,常以結節囊腫為主,皮膚出油較多,治癒後常留瘢痕。

(二)治法

(1)選穴 

脾俞、豐隆、合谷、足三里、三陰交。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豐隆: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l寸,脛骨前嵴外二橫指處。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脾俞,再刮手部合谷,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最後刮下肢外側足三里至豐隆。

(4)刮拭方法 

補瀉兼施。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 刮痧油。先刮背部脾俞穴,宜用刮扳角部從上向下刮拭,出痧為度。再刮手部合谷穴,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

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至皮膚 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下肢外側足三里穴至豐隆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應一次到位,中間不宜停頓,30次,可不出痧。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三、瘀血阻滯

(一)症狀:以口周丘疹為主.兼有黯斑。

(二)治法

(1)選穴 

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陰交、血海、內庭、支溝。

(2)定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問,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血海:屈膝,在髕骨底內側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內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間縫紋端。

支溝: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3)刮拭順序 

先刮前臂曲池、支溝,手部合谷,再刮下肢內側血海至三陰交,最後重刮足部內庭。

(4)刮拭方法 

補瀉兼施。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 刮痧油。先刮上肢外側曲池穴至支溝穴和手部合谷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

再刮下肢血海至三陰交穴,遇關節部位 不可強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足部內庭穴,用刮板角部,30次,出痧為度。

刮痧養肝三步

通暢肝經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刮痧。經常用刮痧板刮拭兩肋部,從期門、章門開始,經過腹部兩側,從腿部內側一直刮到腳背太沖、行間、大敦止。這樣一條經絡刮下來,對於保持肝經的通暢,氣血的正常循環非常有好處。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治肝三步曲--三步解決中醫肝系病症的方案

三步曲主要取後背的背俞穴和胸腹部的募穴以及肘、膝以下的本經穴(五俞穴為主)相配合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背俞穴是五臟六腑在背部的"窗口",五臟六腑的氣都彙集在此。

而募穴則是臟腑之氣彙集在胸腹部的腧穴;本經穴(五俞穴為主)則是採用遠端取穴的原則,取每條經絡肘、膝以下的穴位。三者互相配合,綜合治療各個臟腑出現的問題。

所以,治療肝系病症用刮痧、拔罐的方法在三個部位施術就可以了。當然,這裡還要強調一點就是,因為肝與膽相表裡,所以中醫在治肝的問題時,常常肝膽同治。

第一步:背俞穴。

肝臟之氣彙集在背部的腧穴是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分)。因為是刮痧,所以只要找到大概的位置,手掌心緊貼刮痧板,和背部皮膚呈45~90度,從上至下用合適的力度進行刮拭就可以了。

第二步:腹募穴。

以期門穴為中心在兩肋部進行刮痧、拔罐(留罐)。期門穴是肝之募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同時,用中醫三焦定位的方法,肝膽居兩肋部,在這裡刮拭,可以更好地疏通肝膽。在胸腹部進行刮痧時,要從中心往兩側刮拭,也就是一種橫向刮拭法。

第三步:下肢穴。

重點刮拭太沖穴和行間穴。太沖是肝經的原穴,也是引氣血下行,防治肝陽上亢的重要穴位,在第1、2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行間穴是肝經的滎穴,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滎穴是火穴,主要應用於發熱病證,這兩個穴結合起來對於肝氣鬱結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一般來說,肝的問題,用以上三步即可解決。如果疊加有其他症狀比較突出的,就可以在以上三步外加一個或幾個穴位(部位),以增加效果。


乾貨分享|各型感冒的刮痧療法大全(圖示)!


刮痧治感冒

感冒,頭痛、發熱畏風、四肢乏力、身體困重痠麻,刮痧是治療此病最好的辦法。

1.頭部按摩:點按抓捏印堂,抓眉弓,上推前額,分推前額,揉按太陽,十指梳頭皮,揉按醫風,拿橋弓,拉耳垂。

2.刮痧:在刮痧部位塗上刮痧油,先刮拭風府到大椎,接著刮拭風池到肩井,接下來刮拭雙側太陽經(胸椎兩旁),督脈(輕手法),然後在胸背部位兩邊順肋骨方向各刮2~4道到腋後線。

3.腰椎兩邊用刮痧板鈍邊刮拭(不起痧)。

4.抓筋:先在腋前抓拿胸大肌1~2下,接著用拇指按壓住腋下神經處往前撥動1~3次,撥尺神經1~3次,按摩手臂,按壓合谷。雙側同法。

5.有噁心嘔吐者刮拭膻中穴。

刮拭結束後,讓病人飲熱開水一大杯(150~250ml)。

自己配製刮痧油(酊):

生薑150 蔥白150 丹皮30 薄荷30 紅花15 連翹30 薄荷腦3 冰片3 95%酒精1000毫升,甘油300毫升。將蔥姜切碎,另4味打成粗粉,浸泡於95%酒精中7天,過濾後加入薄荷腦冰片,再加入甘油,搖勻即可,用小瓶分裝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