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學54首大綱要求的必背方歌整理

一貫煎(《柳州醫話》):

一貫煎中用地黃,沙參杞子麥冬襄;當歸川楝水煎服,陰虛肝鬱是妙方。

四物湯:

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通;經帶胎產俱可治,加減運用在胸中。

八珍湯:

雙補氣血八珍湯,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棗調營衛,氣血虧虛服之康。

大補元煎(《景嶽全書》):

大補元煎景嶽方,淮山杜仲熟地黃;人參當歸枸杞子,棗仁甘草共煎嘗。

失笑散:

失笑靈脂蒲黃同,等量為散釅醋衝;瘀滯心腹時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活絡效靈丹:

活絡效靈主丹參,當歸乳香沒藥存;癥瘕積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益腎肝,茱薯丹澤地苓專。

金鈴子散:

金鈴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調效更強;疏肝洩熱行氣血,心腹胸肋痛經匡。

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

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瓜子芒硝襄;腸癰初起腹按痛,苔黃脈數服之康。

開鬱種玉湯(《傅青主女科》):

開鬱種玉傅氏方,歸芍茯苓丹皮藏;白朮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鬱功效彰。

止帶方(《世補齋》)

止帶澤瀉豬茯苓,茵陳赤芍丹皮尋;車前黃柏牛膝梔,清熱利溼止帶靈。

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少腹逐瘀湯:

少腹茴香與炒姜,元胡靈脂沒芎當;蒲黃官桂赤芍藥,調經種子第一方。

膈下逐瘀湯: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藥元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鬱血亦安。

逍遙散(《和劑局方》)丹梔逍遙散(《女科輯要》):

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薄;疏肝養血兼理脾,丹梔加入熱能排。

艾附暖宮丸(《沈氏尊生書》):

艾附暖宮四物配,吳萸續斷芪肉桂;溫經養血暖子宮,止帶調經腹痛退。

左歸丸(《景嶽全書》):

左歸丸內山藥地,萸肉枸杞與牛膝;菟絲龜鹿二膠合,壯水之主方第一。

右歸丸(《景嶽全書》):

右歸丸中地附桂,山藥茱萸菟絲歸;杜仲鹿膠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鑑)):

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歸合,肝經溼熱力能排。

歸脾湯(《校注婦人良方》):

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隨;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卻,腸風崩漏總能醫。

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仙方活命金銀花,防芷歸陳草芍加;貝母花粉兼乳沒,穿山角刺酒煎佳;

一切癰毒能潰散,潰後忌服用勿差。

生化湯(《傅青主女科》):

生化湯是產後方,歸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溫經效亦彰。

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

當歸芍藥散川芎,茯苓白朮澤瀉從;妊娠血虛少腹痛,養血行氣並止痛。

桂枝湯(《金匱要略》)當歸建中湯(《千金翼方》):

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和;更加飴糖補中髒,虛勞腹冷服之瘥。

黃芪建中補不足, 表虛身痛效無過;又有當歸建中湯,產後諸虛皆可卻。

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

壽胎丸中用菟絲,寄生續斷阿膠施;妊娠中期小腹痛,固腎安胎此方諮。

兩地湯(《傅青主女科》):

兩地膠芍麥玄參,養陰清熱又調經。

完帶湯(《傅青主女科》):

完帶湯中用白朮,山藥人參白芍輔;蒼朮車前黑芥穗,陳皮甘草與柴胡。

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虛勞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

固衝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固衝湯中用術芪,龍壯芍萸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櫚炭,崩中漏下總能醫。

固陰煎(《景嶽全書》):

固陰煎為補腎劑,熟地參萸菟絲系;遠志五味通心腎,甘藥協調經亂齊。

定經湯(《傅青主女科》):

定經湯用歸芍地,荊炭柴淮茯菟絲;經來先後期無定,脾腎虧虛肝鬱宜。

香稜丸(《濟生方》):

香稜丸中用青皮,丁茴木香莪術宜;再入枳殼川楝子,行氣導滯痞塊移。

保陰煎(《景嶽全書》):

保陰煎中兩地芩,柏草山藥續斷行;經來量多並煩渴,清熱涼血功效靈。

胎元飲(《景嶽全書》):

人參歸芍胎元飲,杜仲熟地白朮迎;再加陳皮炙甘草,固腎補胎功效靈。

舉元煎(《景嶽全書》):

舉元煎中耆草升,更加白朮與人參;氣虛下陷亡陽證,血脫血崩力能任。

宮外孕I號方:

宮外孕II號方:

宮外孕方第I號,丹參赤芍桃仁俏;II號莪術三稜加,活血止痛症瘕消。

泰山磐石散(《景嶽全書》):

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斷聯;再益砂仁及糯米,婦人胎動可安全。

二仙湯(《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水陸二仙金櫻芡,精遺帶下都能祛。

膠艾湯(《金匱要略》):

膠艾湯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宮養血血行緩,胎漏崩中自可痊。

萆薢滲溼湯(《瘍科心得集》):

萆薢滲溼苡苓澤,滑石通草丹皮柏;溼熱下注成瘡瘍,滲利解毒溼熱排。

清經散(《傅青主女科》):

傅氏女科清經散,芍藥丹皮茯苓摻;蒿地黃柏地骨皮,血熱經多功效贊。

清熱固經湯(《簡明中醫婦科學》):

清熱固經芩梔榆,生地地骨藕節櫚;龜板牡蠣阿膠草,經血淋漓此方予。

毓麟珠(《景嶽全書》):

毓麟珠中八珍湯,杜仲川椒菟鹿霜;溫腎養肝調衝任,經亂無胎此方商。

大溫經湯(《金匱要略》):

溫經湯用吳萸芎,歸芍丹桂姜夏冬;參草益脾膠養血,調經重在暖胞宮。

解毒活血湯(《醫林改錯》):

解毒活血連翹桃,紅花歸殼葛赤芍;柴胡甘草同生地,吐瀉良方用水熬。

二至丸(《醫方集解》):

二至女貞與旱蓮,或加桑椹和成丸;肝腎陰虛得培補,消除眩暈與失眠。

歸腎丸(《景嶽全書》):

歸腎補腎填精菟,茯山仲地歸茱枸。

無蒼附導痰丸(《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

蒼附導痰葉氏方,陳苓夏草南星姜;燥溼祛痰行氣滯,痰濁經閉此方商。

白朮散(《全生指迷方》):

全生指迷白朮散,苓腹姜橘四皮摻;妊娠浮腫因氣虛,健脾利水功效贊。

養精種玉湯(《傅青主女科》):

養精種玉女科方,歸萸芍藥熟地黃;血虛不孕經不調,滋腎養血衝任康。

固本止崩湯(《傅青主女科》):

固本止崩熟地黃,參芪歸術炮姜匡;益氣固本並養血,脾虛崩漏服此方。

附:

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

金匱甘麥大棗湯,婦人髒躁喜悲傷;精神恍惚常欲哭,養心安神效力彰。

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鑑》):

五味消毒療諸疔,銀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輕。

小溫經湯 《婦人大全良方》

婦人良方溫經湯,人參芎歸桂通陽;芍藥甘草緩急痛,莪丹牛膝引血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