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他還是個孩子」毀了孩子一生!父母言行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不要讓“他還是個孩子”毀了孩子一生!父母言行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關於兒童和青少年相關的報道非常多,諸如14歲少年涉嫌強姦賠8萬元獲諒解重返校園、8歲女童拿走快遞父母拒絕賠償、大人讓孩子佔別人高鐵一等座等等,都引起了非常大的社會反響。

“他還是個孩子”、“孩子知道什麼”,這已經成了很多家長的口頭禪。事實上,很多人不是不能選擇原諒孩子的犯錯,而是不能接受孩子家長的不作為。也許正是這個原因,這類事情才會被很多人關注並助推到風口浪尖上。

不要讓“他還是個孩子”毀了孩子一生!父母言行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搜索了一下近幾年關於這方面的報道,內容很多,有逐漸普遍化的跡象。或許正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讓孩子的行為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偏差。

曾經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家長們趨之若鶩,各種培訓班將孩子的業餘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也讓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時間受到了缺失。看了最近的報道,我們不禁在想,孩子的起跑線是什麼。僅僅是分數下的“智育”?

不要讓“他還是個孩子”毀了孩子一生!父母言行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顯然,事實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自身。父母的言行最早的參與了孩子三觀的塑造。積極的示範作用有利於引導和培養孩子的三觀和獨立性。反之,則結果截然相反。古代有位母親貪圖小便宜,縱容兒子盜竊鄰居財物,結果孩子長大後成為了盜賊,最後被執行死刑。行刑前,盜賊對母親表示想再喝一次母乳,結果把母親咬死,痛恨母親對自己的縱容導致自己毀一生。到了現代,一位印度的巨嬰寧願選擇餓死,也不願意自己去廚房動手做一頓飯。

不要讓“他還是個孩子”毀了孩子一生!父母言行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或許我們身邊就有。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分數上,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裡,家庭缺失的那一部分應該積極的彌補上去。正因為他還是個孩子,所以,家長們更不能選擇不作為,或者是極度惡劣的示範。孩子是父母的烙印和縮影,家長是怎樣,孩子將來很大可能也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