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如果說2015年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元年,如今已過去整整三年時間。在這三年裡,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根據數據統計,國內機器人銷量從2015年的6.8萬臺,猛增至2017年的13.8萬臺,並且預計在2020年國內機器人銷量將超過20萬臺。


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無疑,佔據全球市場約30%份額的國內市場,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天鷹資本開始專注在智能製造方向的投資,市場中開始融資的機器人公司和關注機器人產業的投資機構也多了起來。

縱觀國內的機器人產業鏈,大致分為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中游本體制造商和下游集成商三部分,三部分的產業規模比例大約為0.7:1:2,並且從下游到上游產業的集中度也不斷增高。


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國內機器人集成商是機器人產業中集中度最低的部分,沒有明確的數字統計,但大致公司數量會在1000家左右甚至更高,產業中各玩家的基因也不盡相同,有國外品牌服務團隊的脫離、機器人本體行業的延伸、電氣行業、軟件系統行業等等。雖然每年有數百億的市場規模,但是行業頭部公司與長尾公司的體量差距懸殊,約二百億的市場份額掌握在如博眾精工、富強等頭部公司手上,其他數百家公司分食其餘市場份額,這也導致了行業中絕大部分集成商的年營業額無法突破1.5-2億元的天花板。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現金流、產能、研發能力、品牌效應等等,這裡就不贅述了。如果問我們對於集成商的判斷最關注什麼方面,我想應該在於行業knowhow和商務能力兩點。

對於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目前市場中比較高頻出現的國內品牌大約有幾十家公司,包括新松、埃夫特、眾為興這類出貨量相對較大的公司,也有一眾如李群自動化這類處在高速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還有一批初創期的機器人本體公司。


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因為“四大家族”的機器人業務起步較早,技術積累更加成熟,品牌知名度更高,所以在市場競爭中,國產機器人公司大都以價格和服務響應作為與“四大家族”競爭的武器,並且不斷探索非汽車產業中能夠應用機器人產品的領域。在品牌知名度較低的起步期,綁定一兩家客戶力爭快速完善迭代產品,進而整合供應鏈,或者以集成商身份切入終端客戶產線並使用自產機器人本體,成為了國內機器人公司大都會選擇的路線。集成業務很多情況下是機器人本體公司初期“造血”的重要基礎,而之後究竟是作為純本體制造商只推出機器人標準品,還是兼具集成商身份發展業務,各家公司依然存在不同戰略路線。

集中度最高的機器人零部件產業,包括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三個產業,分別約佔機器人本體市場的35%、20%、15%。


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國內伺服電機公司起步於2000年左右,主要對標性價比更高的日系產品,目前國內市場中,國產龍頭企業傳承於早先華為的電氣部門,主要針對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幾乎被日系產品壟斷,品牌包括松下、安川、三菱等。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約為總體量的20%-25%。

機器人伺服電機大都採用高精度交流伺服,伺服精度要求和響應時間要求較高。伺服電機的性能主要來源於結構設計、伺服驅動軟件算法和編碼器精度等。因為日系多摩川編碼器在性價比方面比較突出,並且市場推廣方面較成功,因此輕量化機器人公司有很多采用多摩川伺服電機的方案。

國內的控制器市場分為兩類企業:只做控制器及驅動器的企業和自主開發控制器的機器人公司,另外,收購國外控制器品牌也成為了一些機器人公司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或者說完善自主體系的方式。國內比較知名的只做控制器的公司包括固高、卡諾普等,自主研發控制器的機器人公司有李群、珞石等,而沒有控制器自主開發能力的機器人公司,在選擇國外品牌時,多數會採用成熟的Keba或貝加萊公司的產品。

出貨量成規模的控制器公司大都不涉足機器人本體業務,反之,自主研發控制器的機器人品牌,往往也不會把控制器作為主要產品對外銷售。控制器公司的產品裡,差異性的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增加了機器人本體在控制器選擇上的遷移成本。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更成熟的技術積累沉澱,也使得很多不具備研發基因和規模出貨體量的機器人公司沒有動力選擇自主開發的道路。但是另一方面,不具備自主控制器研發能力,會使得機器人本體公司更受制於控制器品牌,在成本、功能拓展、效率等很多方面會存在持續發展的問題,所以自主研發控制器,會是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本體公司開始考慮的方向。

減速器在機器人成本中佔比最高,也是技術壁壘相對更高的部分。涉及到結構設計、基礎科學研發、材料、裝配工藝、熱處理等問題,讓減速器產品的護城河更難以跨越,這也是為什麼時至今日,機器人減速器市場依然被日本兩大品牌主導。


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機器人使用的減速器主要有RV和諧波兩類,RV減速器一般使用在承重更高的關節上,長期使用的精度和承載強度優於諧波減速器,諧波減速器則在尺寸及結構簡化方面更優於RV,輕量型機器人中(如協作機器人)會大量使用到諧波減速器。國產中高端機器人品牌現階段主要使用HD和新寶兩家日本公司的諧波減速器,綠的、來福等一眾國產品牌已經開始挑戰國外品牌的市場地位,可以說差距仍然存在,但機會大於挑戰。目前大的趨勢是RV對於諧波的取代,不過在可預期的未來幾年中,仍然將是兩者並存的市場狀態。

機遇與挑戰

“機器替人”、“智能工廠”、“柔性製造”這些詞被越來越多地提及,並不是“乏味”的製造產業在用花哨的辭藻自我包裝,而是國內製造產業形態在發生變化,或者說在需要發生變化的今天,智能製造已經成為了不僅在政策層面,更是在工廠中切實需求的方向。


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國產機器人品牌的逐漸成熟,打破了固有的國外品牌壟斷,而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又進一步降低了國產機器人的成本和價格,使得國外品牌不得不採取降價的策略以保持足夠的競爭力。在與身處產業最前沿的工廠主的交流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招工難使得“機器替人”有時候成為了他們不得不選擇的解法,而低廉的管理成本、快速的投資回收週期、以及生產效率和品質的提升,又讓它成為了最優的解法。

看似擁有巨大機遇的中國機器人產業裡,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更冷靜地看待。雖然2017年國內機器人市場增速超過50%,但是國產機器人體量的增速大幅低於外資品牌,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最新數據,國產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在2017年下降6個百分點至27%以下,是近5年來的首次下降。

無法進入相對成熟的汽車產線中,高端汽車品牌產線依然被“四大家族”壟斷。國產品牌只能在汽車零配件製造線中尋求生存,或是在汽車產線的電氣集成等低附加值段分得一杯羹。

毫無疑問,3C產業是機器人應用領域裡增長最快的,大部分國產機器人品牌也將主戰場放在了這裡。3C產業雖然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但隨著蜂擁而至的機器人公司,產業的競爭也越發白熱化。國產機器人單品在競爭中不斷降低售價,利潤空間隨之不斷壓縮,可以說3C產業的錢越來越難賺了。尤其對於多如牛毛的集成公司,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壁壘,並且現金流緊張的普遍情況下,很難持續擴大規模。

天鷹資本在確定專注智能製造產業投資之後,工業機器人成為了最重要的關注方向之一。我們在今年完成了對李群自動化的投資,李群作為擁有全產品線的輕量化機器人公司,已經在3C、食品等行業樹立標杆用戶,對於工業機器人的投資,我們比較傾向於四個方面:

1) 具備研發實力、產品已被驗證的頭部機器人公司

2) 實現產品化,有一定出貨量的核心零部件公司

3) 新的工藝或應用領域中潛藏的機會

4) 瞭解細分行業的集成應用商

我們對於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相信在人的技能水平提升達到瓶頸的現在,機器人的技術發展依然擁有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