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的日本軍隊中,胸前爲何會有一個紅色的M?

一隻漂亮的花狸


二戰期間,日軍曾在一段時間內的裝備過一種軍服,這種軍服有一個特點,在胸口位置有一個M形的圖案!





這個圖案,有一個專業的稱呼:山形兵科胸章!

根據這個名字,我們很容易得知這個胸章的用途:

山形,代表形狀;兵科,代表兵種;胸章,代表位置!

沒錯,山形兵科胸章是日軍用來區分兵種的,而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兵種。

步兵用紅色表示,炮兵用黃色表示,騎兵用草綠色表示,工兵用褐色表示,輜重兵用藍色表示,憲兵用黑色表示,軍樂隊用深藍色表示,法務部用白色表示,技術部用黃色表示,軍醫則用深綠色表示。

紅色見得比較多,那是因為日軍中步兵人數最多!

山形兵科胸章出現在日軍九八式軍服上!日軍九八式軍服從1938年開始裝備,到1943年被三式軍服所取代,前後存在了5年左右的時間。

而山形兵科胸章存在的時間更短,只有兩年,從1938年到1940年。1940年以後,日軍便廢棄了山形兵科胸章的使用!

在裝備九八式軍閥以前,日軍裝備的是昭五式軍服。昭五式軍服也有區別用於區別兵種的徽章,在領口的位置,同樣也是以顏色來區分!


胡史亂翔


有人說是M,我看更像一座山或者蝙蝠俠的蝙蝠鏢,此標誌名叫“山形兵科胸章”,是日本陸軍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兵種標誌,只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

明治維新後,日本陸軍軍服經歷了幾種款式的變化,包括四五式、昭五式、九八式、新三式等,這個“山形兵科胸章”就是佩戴在“九八式”軍服上,用於區分兵種的胸章。

昭和五年(1930年)4月,日本陸軍正式啟用昭五式軍服,由於陸軍軍服款式一致,為了區分兵種,昭五式軍服的兵種色表現在領章顏色上,比如步兵紅色,炮兵黃色,騎兵草綠色,工兵茶褐色,輜重兵藍色,航空兵天藍,其他兵種也不盡一致,等等。

(左圖是昭五式軍服領章,右圖是九八式軍服胸章)

到1938年(日本天皇紀年2598年)5月,日本陸軍修改昭五式軍服,定名為九八式軍服,同時把區分兵種的領章換成了“山形兵科胸章”,就是那個長的既像W、M又像蝙蝠鏢的東東,區分方式依然採用顏色區分,顏色對應兵種沿襲不變,紅色仍表示步兵。

由於我們接觸的抗日影視劇中,日軍出現的大多是步兵,其他兵種人數較少,鏡頭也少,所以我們很少發現其他顏色的“山形兵科胸章”,大多是紅色。

不過這個“山形兵科胸章”使用了僅2年時間,到了1940年8月,除憲兵外,“山形兵科胸章”被廢除,也就是說不需要這個胸章來區分陸軍兵種了。一直到1943年,日本陸軍啟用了新三式軍服,兵種標示色再度出現,不過改到了袖口上。

除了兵種標誌,諸如軍帽、衣領、紐扣、肩章、袖口……等日本陸軍軍服的眾多元素也經歷過很多次變化,有的是整體改款,有的則是細微改動,總之十分複雜。

由此可見,拍攝抗日劇光是日軍服裝就是一個高度考驗歷史知識和專業素質的環節,大多數抗日神劇的編劇、導演和服裝師,估計是不會考慮如此細節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們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之中,我們會注意到日本的士兵和軍官胸口都會有一個紅色的M標記。首先日本在二戰之中是有好幾款軍服的,並非每一款都有M標記,但是很多電視劇之中的演員服裝都是幾年如一日,所以我們大多數人對於日本官兵軍裝的印象都是紅色的M標記,也讓很多網友感到困惑。

二戰之中日本最著名的兩套軍裝就是“昭和5式”和“九八式”,昭和5式是在日本裕仁天皇在位5年的時候設計推出的新款軍服。這款軍服為了區分兵種,在領章的顏色上面動了些心思,不同顏色的領章就代表著不用的兵種,比如紅色的就是步兵,綠色的就是騎兵,黑色的就是憲兵。

這套軍裝在日軍之中也沒有使用多久的時間,後來在抗戰爆發前期,日本的高層覺得這套軍裝還不夠國際範兒,就重新設計出了98式軍服。但是出於節約物資的目的,日軍之中一時間出現了兩種款式混穿的現象,昭和5式是慢慢才被淘汰出去的。1940年,昭和5式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關東軍是最晚一批換98式軍裝的。

98式軍服對於昭和5式有了多處的改進,也就是這一套軍裝上面出現了M號的標記。M的意思就是Mikado's Army的簡稱,mikado在英語裡面就是日本天皇的意思,這個標記也叫做山形兵科章。雖然形式加以改變,但是和昭和5式一樣,這個M的不同顏色指代著不同的兵種,顏色和兵種的對應也是和昭和5式一樣的。

因為我們所接觸的或者俘虜的大部分日本士兵都是步兵,所以理所當然覺得好像日本都用的紅色的M號印記。

98式軍服同樣也沒有保留很久,很快,日本高層發現這樣的軍裝不利於身份的保密,而且因為顏色過於鮮豔,經常會暴露自己的位置。軍將官一旦不小心,很容易會被我軍的狙擊手當活靶子。在1941年之後,M形標誌在軍隊之中就漸漸消失了。後來的軍裝基本上不分兵種,只能看出來是陸軍而已。1943年,日本軍隊又推出了新的軍服,也就是03式軍服,M形標記就徹底退出舞臺了。

當然這樣的服裝只適用於陸軍,日本的海軍依舊是我行我素,是不配合他們的服裝改革的。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的關係比較差,甚至曾經出現過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自己用的事件。日本陸軍主要學習的是德國的陸軍,而日本海軍接受的是美國和英國海軍的思想,這種思想上的差異也體現在了服裝之上,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海軍服飾也是有英美的特點的。

有人糾結,為什麼現在的軍迷要把日本軍服的演變研究的這麼徹底。其實從前本人曾經看過一個帖子,日本網民妄圖給大屠殺翻案,所列舉的證據就是我們留存的照片證據之中,日本軍人的軍服不符合當時南京淪陷時日本人的軍服。在愛國網友的極力辯證之下,這種奇葩說法被徹底否定。所以我們最起碼要了解歷史並且辨別真偽的能力,不能讓人覺得我們無知好欺負。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公元1938年/昭和13年/神武紀元2598年,制式98式軍服,右胸前佩帶M型兵種章(又稱山型兵科章)。用於區分兵種的,顏色同之前昭五式的領章一樣

山形(M字型)歩兵科 - 緋色 騎兵科 - 萌黃色 炮兵科 - 黃色 工兵科 - 鳶色 輜重兵 - 藍色 憲兵科 - 黒色 航空兵科 - 淡紺青色 経理部 - 銀茶色 衛生部 - 深綠色 獣醫部 - 紫色 軍楽部 - 紺青色 技術部 - 黃色

日軍雖然於1938年開始使用"98式"軍服並大規模配發M型兵種胸章,但是僅僅2年後,也就是1940年8月1日第585號敕令及陸達第33號文件,就取消了98式的M型兵種章。40年以後日軍就不戴了



用戶5556686890


二戰期間的日本軍隊中,胸前為何會有一個紅色的M?有的人認為這個M代表的是憲兵,因為英語裡面憲兵的縮寫是 MP(Military police);還有一種認為是M代表了皇軍,因為皇軍的英語是"Mikado's Army",直譯過來就是天皇的軍隊。其實日軍胸前的這個M代表的是軍種區分標識,是日本九八式軍裝的改革重點。

萬惡的侵華日軍從侵略中國開始,先後進行了三次軍隊換裝:“昭五式”軍裝存在於1931年~1937年;“九八式”軍裝存在於1938年~1943年;改良版的“三式”軍服存在於1943年~1945年。九八式的軍裝是日本借鑑德國軍裝進行的設計,主要是將肩章改為胸章,而胸章前的倒山字形標識(M型標識)用來區別兵種 。日寇九八式軍裝去掉了領口的鏟形兵種領章,在右胸增加倒山字形的兵種識別章。這個修改是因為戰場上需要軍人作出更加靈活的動作,因此低級軍官和士兵軍服的衣領被仿照德軍式樣改為寬鬆式折領。

侵華日軍分成兩部分,分別是中國派遣軍,關東軍,其中在中國戰場作戰的主要是派遣軍,關東軍的主要任務是防備蘇聯進攻和扶持偽滿洲國。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由第11軍、第21軍、第13軍、華北派遣軍、第12軍、第1軍、蒙疆駐屯軍七部分組成。第11軍的司令官是崗村寧次,下轄 第6、106、33、13、3、101、4、40師團,他們駐防武漢。第21軍駐守廣州,司令官是安藤利吉,下轄第5、18師團、臺灣混成旅團 、近衛旅團、 海軍陸戰隊。第13軍駐守上海,司令官是藤田進,下轄第116、15、17、22、16、15師團、獨立第11師團、獨立第12旅團 、騎兵第四旅團。華北派遣軍的司令官是多田竣,駐守北平,下轄第27師團、第110師團、第33師團、獨立第15旅團 、獨立第7旅團 、獨立第8旅團。

日軍每個師團下連有三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一個通訊隊,合計八個聯隊。正常情況下一個師團的人數是2.5萬人,一個旅團的人數是7800人。日軍一個標準聯隊配置一個指揮部、一個動輸隊、一個彈藥排、三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中隊總人數約3800人。日軍一個大隊包括一個大隊部、一個運輸中隊、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一個炮排,總人數約1100人。日軍在隊之下則是小隊,小隊之下是班。每個班有13人,包括班長1名、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

我國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投入軍隊560萬,犧牲軍民3500萬以上,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最終我國擊斃日寇130萬以上,將日本侵略軍全部趕出國門之外,收復了所有被日寇佔領的國土。抗日戰爭是從鴉片戰爭以來近代百年時間裡,中國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唯一一次大勝利,極大的增強了國人的自信。


大秦鐵鷹劍士


二戰日軍的軍服胸前形狀為“M”字樣的為兵科胸章,也被稱之為“山型兵科胸章”。1938年日軍換軍裝,將昭五式軍裝換為九八式軍裝。日軍的“九八式”軍服早期設計了山型兵科胸章,用來區分日軍的各兵種。其中步兵為紅色、炮兵為黃色、騎兵為綠色、工兵為褐色、輜重兵為藍色、航空兵為藍色、憲兵為黑色、軍樂隊為深藍色、參謀部為白色,經理部/會計部為銀色,軍醫部為深綠色、獸醫部為紫色,法務部為白色。

1940年,即昭和十五年,日軍取消了這種山型兵科章。


歷史軍魂


這是日軍“九八”式軍服的兵種色胸章,外觀象M,其實日本鬼子稱之為“山型”胸章。比較常見的是步兵的紅色和抗日神劇裡憲兵的黑色,其它還有炮兵黃色、騎兵綠色等,主要目的是既能迅速辨識軍官肩章上的軍銜,也能分辨其所屬兵種。

一,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先後換裝過三次軍服樣式,1931年到1938年使用“昭五式”軍服,特點是用領章表示兵種、用肩章表示軍銜,而沒有胸章。


(昭五式軍服的步兵中尉服裝)

(昭五式軍服的憲兵中尉)

二,但是這樣的立式肩章雖然醒目,卻非常影響武裝帶和其它武器的佩掛,另外軍官的軍銜過於顯眼在戰場上也不是什麼好事,於是1938年以後日軍換裝“九八式”軍服,特點是取消肩章,軍銜體現在領章上,而用胸章顯示兵種。

(日軍步兵大尉,紅色胸章)


(智者無敵裡的日軍憲兵司令,中將)

三,不過“九八式”軍服的兵種色除憲兵保留外,1940年8月1日以後其它兵種全部廢止,到1943年日軍又推出“三式”軍服,特點是領章加大易於辨識,袖口增加軍銜標識。



(已經沒有兵種色的日軍大將)

四,日軍“昭五式”和“九八式”軍服兵種色明細。


度度狼gg


地點胸部,外形倒山“M”,日本人管它叫“山形兵科章”,這是興盛一時的日本“九八式軍服”。與之對應,衣領上還有一個“領章”。



最常見的“M”型胸章是紅色,表示你的兵種是步兵。如果是黑色,你就是憲兵。顏色很好識別,胸部一瞥,立馬知曉你是哪一個兵種,再一瞥衣領,哪一軍銜也知道了。

在“九八式”之前,軍服樣式叫“昭五式”,領章的軍種,豎(立)著肩章的軍銜,是在1931—1938。為便於國際接軌,跟上潮流,或自慚比較起德國,有點土鱉氣,或者軍銜位置過於醒目了,害怕引起地方關注,更或影響佩戴。



所以“九八式”橫空出世,但也僅僅從1938持續到1943年,M型胸章就更短,僅僅存在了兩年時間,便不戴了。



之後就是“三式”軍服。軍銜領章的面積加大,增加了袖章,更加清楚表示軍銜。

〈九八式和三式衣領比較〉




〈三式的袖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