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不去的鄉愁,扎不下的根

揮不去的鄉愁,扎不下的根

揮不去的鄉愁,扎不下的根

圖文 王勇

由於工作緣由,筆者相對長期工作和生活在我們的近鄰,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上。十幾年光陰,轉眼煙雲間,曾經豪情萬丈的青年,不知不覺中已入不惑之年。

長期在外,面對工作和生活的起伏跌宕,自己尚且可以坦然面對,就像武林中的刀光劍影,對於一個決意行走江湖的人來說,總是會有辦法見招拆招,化險為夷。然而多少年來,有一件心事或情感卻始終困擾著自己,讓自己無法釋然,時至今日,自己依然找不到應對它的招數或化解它的良方。它總是在你不經意間,冷不防地便冒了出來,肆意地衝擊著你的神經和心理防線,讓你常常莫名地陷入陣陣惆悵和彷徨焦慮之中。它就像一個怪物,或者像個膽小鬼,在你忙於江湖拼殺時,它好像也會躲起來,當你好不容易放鬆下來,想歇歇腳時,它卻偏偏跑來騷擾你。你想忽略它或忘了它,但你越想忘了它,它卻偏偏映上你的心頭。它是什麼呢?是什麼東西會讓一個雖在外漂卻無懼風浪的人,竟然無可奈何和無所適從呢?它就是鄉愁,一份深藏在每個遊子的心底,縈繞在每個遊子心頭的思鄉情結。

揮不去的鄉愁,扎不下的根

原以為,隨著時間的潛移默化,自己應該會慢慢融入到他鄉的人情風土中去,故鄉也許會在自己的腦海裡漸漸地被淡化,誰曾想到,多少年過去,歲月除了給自己的額頭增添了更多的皺紋外,更是把一份鄉愁深深地種在了自己的心裡。年逾四十的自己,忽然意識到,不知從何時起,鄉愁已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說成了自己的一個生活習慣,已經沒法去掉或者改變了,就像從小吃慣了家裡的小蔥,便再也習慣不了北京的香菜一樣。歲月已經把鄉愁刻在了自己的骨子裡,印在了自己的生命裡,心坎上,不僅揮之不去,反倒是隨歲月漸增,更深,更濃。

有人說,回家便是一解鄉愁的良藥,我對此無異議,但對於常年旅居他鄉的人們來說,回趟家,路途的曲折暫且不談,問題是回趟家,就像渴了喝口水,能解一時之渴卻沒法長久止渴。自己曾產生過重回故里的念頭,甚至努力嘗試過,但自從雙腳邁出家門的那一刻起,感覺就像一個行者踏進了江湖,闖江湖易,退出江湖,豈是一言可以了之。

揮不去的鄉愁,扎不下的根

春節回家,挖了鄰家院裡的一顆毛竹的根莖,用幾個塑料袋反覆纏裹,再裝到一個盒子裡,藏在行李箱的角落裡,很慶幸,竟然順利地帶出關來。回到異國他鄉的小院,小心翼翼地把這棵竹莖埋在牆角,每週堅持澆水施肥,期待不久可以長出新的竹筍來,這樣在異國他鄉,自己便可以隨時感受到一份老家鄉土的氣息。想著想著,心裡一陣莫名的興奮。

揮不去的鄉愁,扎不下的根

一葉草木,離開了原來的土壤,要想再次生根發芽或成長,即使你如何細心養護,也沒發保證它可以成活生長,即使成活了,也沒法保證他會完全保持原有的特性了。一個人,離開了故土,到了異地他鄉,活著,容易,要把根紮在他鄉,談何容易?

為何走到他鄉?已經忘了緣由。這裡是否就是終點,卻成了一個新的疑問。

揮不去的鄉愁,扎不下的根

想起了唐代詩人張喬的一首詩: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 邊遊。

戊戌年正月十九與呂宋島

揮不去的鄉愁,扎不下的根

王勇,陝西省藍田縣輞川鄉人。從事工程建築業,長期旅居異地他鄉。眷戀故鄉山山水水,思念生活在那裡的父母親朋。偶寫拙文,只為一解思鄉之苦。願與有同感者共享共勉,亦請高人指點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