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人不喜歡保險,也不願意買保險?

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保險,也不願意買保險?

01

在中國生活的老外說,中國人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嗜好:喜歡存錢看病,視保險如仇敵。買保險時,他們總覺得保費很多,太貴了,但真的要理賠時,就嫌賠的太少。中國人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當保險代理人讓他們買保險的時候,都找各種理由拒絕。

保險業在中國已經開展很多年了。和國外保險業數據對比中我們發現,我們中國人普遍沒有購買保險的意願,比如美國人均保險單6.7張,日本人均保險8.9張,我們中國人平均才0.67張,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中國人普遍不喜歡保險呢?

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人保險意識的缺乏,而保險意識的缺乏又與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在中國保險業真正發展的近二十多年來,面臨了不少嚴峻考驗,致使保險業的誠信缺失,成為制約其自身加快發展的瓶頸。

國外的保險代理人含金量比較高,任職要求幾乎接近於律師、醫生等專業、高素質人群的門檻。而中國的早期保險代理人大多就只有中專或高中學歷。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只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儘量減少風險,而無法消除,沒有風險,也就不可能產生保險。

保險的本質,不能彌補任何一個家人去世在情感上的傷害,但的確是一種家庭未雨綢繆的財務機制安排,以小博大,從而讓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從世界500強有近50強都是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保險,也不願意買保險?

02

人生在世,總有一些事躲不開,比如說“生老病死”!所以,買不買保險都在賭人生:一種是向自己投保,賭贏了沒事,賭輸了你付出一輩子的代價,你用全家人的幸福,用自己的未來賭,這個賭注是不是太大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對保險望而卻步呢?

【理由一】“買房、買車錢緊,還貸壓力大”

80後步入奔三年紀,面臨買房買車的經濟壓力,僅有的資金全部投入到房和車上,完全忽略對自身的保障。

提醒:

其實買保險一年100元到N萬的都有,只要規劃得當,並不會影響買車買樓。風險從來不會特別優待壓力大的人,貸款還完以前,房子是屬於銀行的,車子是可能會被收走的,如果你發生了意外,貸款誰還?是讓年邁的父母還是未成年的孩子?合理的投保能給生活帶來更好的保障!

為什麼人生非要用現實的案例、或事實來證明,風險與人生未來的不確定!想想那一場場空難,想想那一個個災難背後的家庭,多少個白髮蒼蒼的父母要替子還貸?多少個稚嫩柔弱的肩膀要扛起家庭的重擔?

【理由二】“上有老,下有小,沒錢怎麼買”

有小孩後,家庭責任比單身時更重,面臨著小孩成長、教育、家庭生活、父母養老等多項儲備,大部分"80後"正處於財富積累期,大部分人認為沒有多餘的錢來買保險。

提醒:

上帝不偏愛每一個人,風險不會因為人貧窮就永不降臨。從一定程度上講,窮人面臨風險的幾率更大,因為工作原因,因為飲食原因,因為生存環境……對於窮人來說,參加保險可以強制存錢,關鍵時是救命的錢。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參加保險可以強制存錢、可以預防不測,是保命的錢。

很多中年人缺乏保險知識理所當然的認為不買保險是為子女減輕經濟負擔,但事實上人到了老年是風險最大的人群,而且一旦發生意外,所有的醫療支出都將壓在子女身上。

【理由三】“朋友都說不要買保險,沒用,騙人的”

在三大金融裡面,保險因為自身的獨特性,多被人誤解。在加上不乏少許保險營銷員為了一己私利,盲目誇大保險產品的功能,誤導消費者,導致保險行業廣為詬病。

提醒:

別總說保險公司理賠難!你自己理賠過嗎?買了養老險去申請醫療理賠,你認為是誰的問題?買了重疾險去申請意外事故賠償?你認為是誰的誤會?買的是冰箱非要當彩電看,是不是該分析一下自己的問題?

別總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懂得很多,總告訴身邊的熟人別買保險:如果你的朋友需要20萬的手術費用,你給他20萬元麼?如果你的朋友需要每月5000元的養老費,你會給他麼?千萬別阻止你的朋友買保險,除非意外、疾病來臨時,你能確保照顧他及他的家人生活幸福!

【理由四】“以後再說吧,哪能那麼倒黴!”

很多人抱著僥倖心理,覺得沒病沒災的過了大半輩子,根本沒必要買保險。孰不知橋樑坍塌、火車追尾、電梯逆行、地陷天坑......風險無處不在,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方能有備無患。

提醒:

以後是什麼時候呢?等哪天…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時間…等有錢…等來等去,等沒了緣分,等沒了青春,等沒了健康,等沒了機會,等沒了選擇。誰也無法預知未來,很多事可能一等就等成了永遠。大病或意外突然降臨時你能不能對它說:“等等,我還沒準備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