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您用傷痕成全我的夢|阿米爾汗的女性戰歌

阿米爾汗的新作19 日在中國上線了。北京中關村的電影院直到深夜仍然為了這位被譽為 “印度的良心” 的導演座無虛席。約會的人、加班的人、想要痛快地笑一次哭一次的人,都坐在了熒幕前。

我是他們中的一個。

150 分鐘足夠你把一首歌循環 40 次,重玩手遊 100 次,回覆微信消息 500 條,和你討厭的人大吵三百回合…而阿米爾汗用這 150 分鐘講了一個故事,令你目不轉睛的好故事。

秉持著一貫的使命感,阿米爾汗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長期家庭暴力 (chronic domestic violence)陰影之下的家庭。在碎片、傷痕和眼淚中,15 歲女孩尹希婭,憑藉智慧、倔強和友愛,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音樂之路。回顧人生,她將感謝和致敬獻給了在家暴中忍辱負重、奮不顧身的母親,娜吉塔。

謝謝您用傷痕成全我的夢|阿米爾汗的女性戰歌

這部電影是一首真正的女性戰歌。它沒有迴避家暴的殘酷細節,只要是經歷過的人都會感同身受;它的觀點足夠冷靜,描寫了絕對弱勢地位下的女性“向暴力認同”的宿命和暴力之下升級的親子衝突。在印度,能把故事講到這般境界需要何等勇氣和洞見。故事最終,阿米爾汗的敘事再次給了我們驚喜:家暴並不是誰的“命運”。藉助身邊的便利條件,女性是有希望掙脫牢籠的。

對於出國黨來說,是一部必看的電影。Mirror 的理由有三。第一,這是一部幫助我們深化對性別平權問題的理解的電影。第二,這是一部能揭示社會的傷疤,賦予你使命感的電影。第三,這是一部來自另一個座標亞洲,和我們有著高度類似的人口與社會問題的國家的電影,它會給中國的年輕人以啟示。

也許你此刻正在去看這部電影的路上。Mirror 為你寫下了幾個本片的關鍵字,盼你看完之後一起討論。(內有劇透,嗯。)

親密關係中的暴力

“如影隨形、永不醒來的噩夢”。這是 Mirror 對家暴的詮釋。如果你從未體會過,那真是莫大的幸運,但同時你也註定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理解家暴的受害者們。敏感與麻木,倔強與服從,絕望與希望……這些都是家暴留給受害者的遺產。

暴力,是人性中天然蘊含的衝動。當它發生在緊閉的家門背後,當一國一地的文化為暴力尋求合理化的解釋,壓抑受害者的申訴,暴力將變成掙脫鎖鏈的野獸,手無寸鐵的兒童和婦女將無處容身。

暴力本身已經是如此令人畏懼,而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則更讓人毛骨悚然。因為在施暴者與受害者之間,除了暴力的施與受,多了一重因素讓整個問題無限地複雜起來,這個因素,叫做“關係”。

在丈夫和妻子之間,在男朋友和女朋友之間,在父母和子女之間,一定存在某種情感或情緒。眷戀,佔有,妒忌,權力,共生……當暴力發生時,儘管受害者苦不堪言,但因為“關係”的存在,被無形的鎖鏈縛在原地。

身為心理師,Mirror 傾聽過很多關於親密關係中的暴力的故事(當然,以下討論全部經過改編,絕不洩露傾訴者的隱私)。最讓我無力的,不是受害者們描述的慘痛場面,而是故事最後的嘆息:

“哎,可是我又能怎麼辦呢?TA 畢竟是我的丈夫/妻子/爸爸/媽媽/愛人。”

“可是如果離開了 TA, 我能怎麼辦呢?”

“誰來賺錢養家/誰來照顧孩子/離開了 TA 我還能做什麼呢?”

暴力會傷害你,而一段無法割捨的親密關係,會把人囚禁在傷害中,任憑噩夢如影隨形、永不醒來。

你想不想長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暴力的遺產有很多,但暴力本身,才是最大的那一項。

每個生長在暴力環境下的孩子,長大後都會在某個瞬間發現暴力在自己的體內蠢動。是的,暴力不止會讓你皮開肉綻,它還會傳染。

屋頂上,一個叫欽騰的小男孩對尹希婭說,我愛你。儘管對欽騰頗有好感,尹希婭還是當著同學們的面對他說了很重的話。席慕蓉所說的 “當你年輕的時候,如果一個人愛過你,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對於尹希婭這樣的孩子,是比數學還要難的功課。

愛和所有的高級技能一樣,需要練習。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看著你的 important others (重要他人)親身踐行,耳濡目染。所以尹希婭的父親是可惡的,不僅在於他在家中的惡形惡狀,更在於他剝奪了讓自己的子女學習愛自己、愛他人的機會。

反觀在愛中長大的欽騰,他不僅在尹希婭大發雷霆之際下意識地選擇了包容和道歉,而且對自己心愛的女孩子做到了不屈不撓、不卑不亢。和尹希婭談起自己父母離婚的事時,他真誠地說:“誰也沒有做錯。我媽媽是這樣告訴我的,真的。”

謝謝您用傷痕成全我的夢|阿米爾汗的女性戰歌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外表完整和諧、內裡千瘡百孔的家庭” 與 “和睦有愛但是單親或重組的家庭”中,一定會選擇後者。不幸的是,最需要愛的孩子們偏偏沒有選擇的權利。

中國文化所強調的 “家和萬事興”,從字面上看是顛撲不破的,但我們的踐行往往流於浮誇。太多的“和”,只是 “面和心不和”罷了。父母們抱持著“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的信念苦苦支撐著名存實亡的婚姻,哪怕這段婚姻充滿了怨恨、暴力和欺騙。他們似乎忘記了,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是靠著兩張結婚證維繫的。有愛才行。

抱歉,我只是你的媽媽

真正的女主角是誰?

觀眾會說是尹希婭,而尹希婭說,是她的媽媽。首先,若沒有媽媽當年奮力逃脫了墮胎,尹希婭根本不會到這個世上來;其次,若沒有媽媽偷來爸爸的錢,尹希婭就不可能擁有那把吉他;第三,若沒有媽媽賣掉了自己唯一的首飾,尹希婭不可能會在互聯網上發出改變自己一生軌跡的聲音。

謝謝您用傷痕成全我的夢|阿米爾汗的女性戰歌

對尹希婭而言,娜吉塔就是她的道路、真理,和生命。這是多麼偉大的一位母親!可是,如果言盡於此,你就低估了阿米爾汗的苦心了。

同樣是這樣一位母親,也會告訴自己的女兒:

“你可以和我堅持你的想法,但你不能對生活這樣。”

“我可以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為你儘量爭取自由,但也僅此而已。”

“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是我的命,而你,和我們一起去沙特阿拉伯,也是你的命。”

“你要我離婚,我爸爸要我離婚。可為什麼沒有人問過我自己想不想離婚呢?哪個男人脾氣上來了會不這樣呢?”

“你就那麼希望你的爸爸媽媽離婚嗎?”

通過這些話語,阿米爾汗極為精準地刻畫出了家暴受害者的“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在漫長的痛苦和無助中,受害者會漸漸放棄對生活其它可能性的想象力。同時,由於我們剛才談到的 “親密關係” 的存在,受害者不可能完全將施暴者定義為一個暴徒和罪犯。畢竟,那不僅是打得她嘴角流血的陌生男子,那人是她的丈夫,是孩子們的父親,是這個家庭的經濟來源。

謝謝您用傷痕成全我的夢|阿米爾汗的女性戰歌

娜吉塔的愛給了尹希婭追夢的第一次加速。但是,她對暴力的極度恐懼,和對未來生活的茫然,註定了她為女兒撐起的結界是有限的。當她相信她再也無力違抗丈夫舉家遷徙的意志,也無法改變女兒嫁給陌生人的命運的時候,她對丈夫的隱忍和懼怕就轉化為了對女兒的嚴厲。

當我們稱頌母愛時,永遠不要忘記母親也好,父親也好,都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慾。所謂的父愛與母愛,都是愛撐起的結界,溫暖,但有它的盡頭。當你走到了那個邊界,不要質問為什麼他們不再理解、支持你,更不要責怪他們不愛你。那只是意味著,你終於和真實的爸爸媽媽相遇了。他們不是超級英雄,不是百科全書,他們只能送你到這裡。回頭對他們說一聲謝謝,然後懷著成功的信心走出那個結界,剩下的路,你只能自己走。

我的名字,是女人

片中,阿米爾汗扮演的大明星問尹希婭:“你這名字真土啊,有什麼含義嗎?”

尹希婭低聲說:“就是‘女人’的意思。” 眾人鬨笑。女人?這也叫個名字?

女人。這是不是個好名字?

如果曾經有那麼一位女性讓你驚歎她的美麗,請試著回想下,原因是什麼。是她絕美的容顏?是她曼妙的身材?是她悅耳的聲音?是她柔順的性情?是她沉默的勤勞?是她讓你沉醉的母性?

如果是那樣,恭喜你,關於女性的美,你還未見識的太多。

影片的最後,當父親指使尹希婭把她視為生命的吉他“扔進那個垃圾桶”的時候,娜吉塔終於下定決心和丈夫決裂。這個不識字的女人,和值機櫃臺借來了筆,在離婚協議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她伸出手臂護住一兒一女,用平靜的聲音告訴那個男人,“我們都不會和你去沙特阿拉伯。”

謝謝您用傷痕成全我的夢|阿米爾汗的女性戰歌

她黑袍及地,身材微胖,身上還有未愈的傷痕。她曾被打倒在地,尊嚴盡失,反反覆覆只能說一句話:“對不起”。她是無數個媽媽、無數位妻子的平凡縮影,但是那一刻,娜吉塔在我心中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她像一隻不容侵犯的母獅,像揮舞利劍的戰神。她沒有一絲一毫對男權社會的妥協獻媚,不以一個女人,而是以一個人的身份,直面暴力。

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說的 “永恆的女性,引導我們上升” 就回響在我的耳邊。女性之美,不在於她們惹人憐愛的脆弱。恰恰相反,女性是孕育和滋養這個人間的性別。她們以極度的脆弱承受了分娩的痛苦和男權的踐踏,縱使痛徹心扉,仍不放棄愛與包容。是無數像娜吉塔這樣的母親拼盡一切做了孩子們最後的庇護所,才讓尹希婭這樣的孩子贏得了不可思議的可能性。

尹希婭說,媽媽才是真正的 secret superstar.

而 Mirror 希望這件事再也不是秘密。

謝謝您用傷痕成全我的夢|阿米爾汗的女性戰歌

謹以此獻給每一位獨立、堅強、勇敢、有愛的女性,你們是人間的無價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