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有一種牽掛,放不下!

總想再去大涼山看看 ……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2017年春,我再次進入中國最貧困地區一一大涼山。儘管出發前罕見的氣候惡劣,大涼山更是雨雪黃色預警,但去意已決,堅定的心不會改變。這是一次輕鬆之旅,開心之旅,更是收穫之旅。攝影,拼的是運氣,更是人品。大涼山,你在福佑我。

我是2月24日離開家,從長沙黃花機場飛昆明,因為飛機延誤,航班停飛,從昆明轉乘高速大巴到達昭通,一路大雪飄飄,到達雲南昭通後與攝友堅冰會合。我們駕駛冰堅越野車,順時針環繞大涼山行進,經過雲南魯甸縣、巧家縣、順著金沙江去往大涼山布拖縣的交際河,計劃從雷波、永善返回。雖然金沙江沿途道路險峻,但有堅冰超棒的車和技術、有春光為伴,7小時後順利到達布拖縣城。往返9天在大涼山拍了7天, 這次攝影點多面廣線長,我只想見證真實的大涼山,只想拍攝最真實的影像,先後深入布拖、昭覺、美姑三縣諸多鄉村採風,3月4日中午離開美姑返回。

如果說第一次去大涼山攝影是初去乍到的驚異和震撼,那麼這次更多的是淡定和從容。我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彝族天菩薩,見到了布拖莫日村的孩子們,親眼目睹了心儀的美姑婦女精美的民族服飾,新結識了美姑農作鄉卡俄村吉牛作洛一家,遇到了大涼山人文攝影群的群友並一起創作交流,在春天拍到了大涼山漫天飛舞的大雪,更令人欣喜的是,通往大涼山的路好多了,彝民住新房的多了,上學的孩子多了,孩子的笑臉多了,鼻涕少了,土胚房少了,沿途“扶貧先扶志”的標語讓我耳聞目睹了一年來彝族發展的新變化,但願當地政府將精準扶貧具體為“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四好”新脫貧觀能真正向精神層面滲透,真扶貧、扶真貧。

一個族群,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在閉塞貧瘠的深山裡可以繁衍生息幾千年,這究竟蘊含了什麼力量? 涼山州是中國最後消除奴隸制的地區,20世紀50年代尚處奴隸制、農奴制和封建制並存階段,才保持該區域獨特的民族樣式和文化習俗,令無數攝影人趨之若鶩、流連忘返。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諸多的“彝”元素在減弱甚至消失,曾經的大涼山影像將成為永遠的記憶,時不我待的號角在喚醒沉睡的舊涼山,而新涼山同樣令我充滿好奇和期待。

一年前的今天,我推出了《大涼山印象(一)》,這是我對一段時期攝影困惑的剖析破解,一百幅作品,從前期準備到後期整理,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與思考,以每天超10萬的點擊率震撼了廣大讀者和攝友的心扉(也一度被氾濫侵權盜版),令我始料不及、誠惶誠恐,才使《大涼山印象(二)》如履薄冰、姍姍來遲。這兩年孜孜以求,並非想超越,只想做好自己。從大涼山回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去觸及這些照片,一直讓它沉寂、沉澱,讓它更清楚、更清晰。追逐,像風一樣自由;苦,並快樂著;沒有什麼可以像攝影一樣讓我痴迷,就算苦難再多,大涼山,我會堅持拍下去!

大涼山啊就是這樣讓你揪心,讓你牽掛,讓你上癮,讓你去了還想去!

謹此百幅作品,感謝大家對我攝影的關注、支持和理解,一併紀念今天的自己。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在經歷了幾千年奴隸制社會之後,大涼山彝族同胞在短短几十年間經歷了巨大變遷,但大涼山社會經濟的發展仍需要久久為功。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我們到達布拖的第二天,竟然漫天白雪,遠山、田野、村莊一夜換上了銀裝,雪中涼山,也是如此美麗。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恰逢開學第一天,孩子們穿上校服,三三兩兩、樂呵呵笑嘻嘻往學校趕去。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天寒地凍也阻擋不了他們前行的步伐和對知識的渴望。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新學期,新書本,新笑臉,新朋友,新氣象。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僅僅相隔一年,涼山孩子們上學就讀的明顯多了,路上滿是一群群一隊隊上學放學的孩子,輟學呆在家裡的少了很多。″扶貧先扶智″、“扶貧先扶志”,才是讓彝族同胞趕上現代社會的重要途徑。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兩年前我在這裡相識了10個輟學在家的小男孩,再次追尋他們,遺憾的是有6個已隨家搬遷到山下的新房去了,慶幸的是見到了其中的4個,個子長高了一截。通往村裡的唯一泥巴山路,其實連自行車推上去都通難,還有6戶人家堅守在這荒涼的土坯屋中。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涼山人喜歡喝酒,而且冬天喝啤酒。孩子們自然不會放過丟棄的酒瓶,收撿抬到村口小賣部,5分錢一個,湊齊10個換一份零食。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傳說中的牛牛壩,涼山自古以來的一個商品交易集散地,趕圩是彝族百姓重要的活動,每隔十天,四周彝民將牛羊馬豬趕往這裡一片平整的楊樹林裡交易,層面非常壯觀,吸引了不少攝影人。可惜的是,由於附近興建水電站,這片樹林已被開始砍伐,下次去恐怕不復存在了。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涼山冬季溼冷,當時氣溫零度,空氣中夾雜著雪粒。涼山的孩子在野外撿木柴裝盆取暖,不經意撞入我的鏡頭,有如風雪中優美的倫巴。。。。。。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涼山婦女的民族服飾簡樸而精美,素雅而耐看。顏色以黑、藍、紅為主,輔以黃、綠。每個區域婦女的裝束和盤發均有區別,美姑最為大氣大方。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剛生寶寶的新媳婦,按照當地習俗,第一次背上寶寶回孃家要穿盛裝。你的笑,你的美,你的開朗,你的陽光,全烙印在我的鏡頭裡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我一直在想,年輕時的你,會是誰的新娘?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天菩薩”髮型是彝族特有的原始宗教崇拜的產物,平時纏繞頭頂,長約2一3米,是神秘彝文化的象徵,神聖不可侵犯。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隨時都有可能,錯失絕佳瞬間。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遇見你,是那麼的親切、淳樸、慈祥。當年的你,該有多美。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純真燦爛的笑容,洋溢出大涼山未來的美好憧憬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在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有一座塑像——《繩索》,基座上刻著4句寓意深刻的話:“一根粗大的繩索,一段曲折的歷史,一個覺醒的過程,一個崛起的時代。” 大涼山彝族正經歷著“一步跨千年”的艱難嬗變,讓我們共同期待涼山嶄新的明天!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圖文原創作者之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在《中國攝影》、《大眾攝影》、《中國攝影報》發表,近年來專注大涼山地區人文紀實攝影,創作交流QQ558105276。未經原創允許嚴禁侵權盜版。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大涼山人像!一組刺痛心靈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