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崇阳县桂花泉镇是崇阳的“北大门”口子镇,东连天城,南接石城,西和北面与赤壁接壤。崇赵公路、石黄公路纵横贯穿全境,镇所在地处“两路”交汇中心,距县城及107国道、京广铁路均仅20千米,交通便利。1987年9月,在全县撤区并乡中,桂花泉镇由原桂花泉乡和原三山乡合并而成立。版土面积137.1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17 588亩;耕地面积10 910亩,其中水田7 350亩,旱地3 560亩。全镇辖8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447人,其中农业人口10616人。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桂花泉镇革命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承精神。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桂花泉就已成为崇阳革命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此后,在桂花泉镇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中共党组织和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革命活动更加活跃。在三山,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在仙坪,建立了红军战地医院;在桂花,革命武装取得了小沙坪、双港伏击战胜利和茅湾大捷。抗日战争中,桂花泉人民积极投身抗战。许多仁人志士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不少满怀爱国热情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协助打击日寇,其中方山庙的和尚“邓法师”积极支持抗日军民的爱国事迹广为流传,令人敬仰。中共党组织及其抗日武装绐终活跃在抗日战场,成为打击日寇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在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里,桂花泉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仅列入在《崇阳县志》的革命烈士表中的桂花泉籍先烈就有110人。其革命事迹成为激励桂花泉人民不断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九大”以来,桂花泉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从下列几个方面和一组组相关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嬗变。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农业产业形成特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桂花泉镇农业产业形成特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桂花泉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牢牢抓住实现区域小镇向经济大镇跨越这根主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走农业产业化之路,2017年全镇农村经济收入13264万元,较1978年增长53%。其中农业收入8713万元,工业收入924万元。农业区域基本形成特色,在巩固传统农业产业的同时,突破性开发“两竹”、“两果”、养殖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建成东源村食用菌基地、桂花村长富雷竹基地、三山波尔山羊养殖基地、官庄村黄瓤西瓜基地、双港肉牛养殖基地、仙坪龙虾养殖基地、龙飞村冷水鱼养殖基地、横山村香榧基地等。突出绿色崛起,引进企业精准灭荒1万亩,完成植树造林12600亩,绿化乡村道路16公里,发展林下经济,农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发展“一村一品”,把现代特色农业与精准扶贫、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三山村“最美油菜基地”通过秋冬农业开发验收。官庄村种植黄瓤西瓜300多亩,产值超过400万元,每户平均可增收1.5万元。东源村香菇基地占地面积30余亩,产值高达1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可增收5万元。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工业产业加速转型。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企业有:人造工业产业加速转型。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企业有:人造板厂,生产的竹胶板,年产值达450万元;双凤竹木制品厂,生产的木胶板、竹木制品,年产值达400万元;还有个体加工业10余家,主要从事竹木加工。2005年崇阳汉海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桂花泉政府洽谈在小源设厂,投资1 000万元生产钒产品。桂花泉镇精灰厂,主要生产精灰和建筑石料,年产值200万元。2005年由胡炎良个人投资1 000万元建立的年生产石材400万平方米,产值1.2亿元。近年来,一批工业企业的崛起和成长,促进了桂花泉镇从传统农业产业向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迈进,镇域经济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生活有了质的提高。工业生产以矿产和加工工业为主,依托资源招商引资,加速产业转型,打造钙石产业园。树立“立足钙业、延伸钙业、走出钙业”的转型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本地优质矿产资源优势,引进一家钙石深加工企业,2018年7月10日崇阳县桂花泉镇猴堂采石有限公司与县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合同10亿元,建设周期3年,巩固以钙石深加工为主的园区建设,引导整合后的规模企业产品转型换代和多元化发展,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完成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年工业产值15亿元以上,年税收1亿元以上,安排就业300人,带动官庄、桂花、三山等多个村就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周边商贸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成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桂花泉解放初没有中学和完全小学。1965年三山乡在洪家湾,桂花泉乡在东山铺各设1所完全小学。1966年,三山乡洪家湾设立初中,1969年,桂花泉乡在东山铺设立初中。1989年9月,三山初中与桂花泉初中合并。2009年8月桂花镇中学与县城中学合并。2010年多方筹集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改造资金,改善了中学、中心小学、官庄小学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如今,桂花泉镇有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4个,教职工33人,在校学生309人。镇有卫生院1所、农村卫生室8个,医务人员33人,可进行一般性常规手术治疗。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全力实施“五个一批”帮扶措施、用足各项扶贫政策,确保覆盖所有贫困户和贫困村。为150户易地搬迁户、27户同步搬迁户解决了住房,拆旧复垦已拆迁91户,完成率100%。为775户产业扶贫户发放资金228万元。为263户发放了1306.6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增收78万元。为642名贫困户子女申报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培训职业技能226人次。今年为791名贫困人口减免了医保金14.238万元。已投资220万元,启动菜园子、公共房、礼堂建设等工程项目规划设计。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公路通村工程建设中,先后改造和修筑三山公路从三山村刘家门至桂花村黄土塝和桂花村至龙飞村、东源村至双港村、双港村至羊楼洞、上源至沉石、仙坪至青峰等多条公路,全镇实现公路村村通。总里程86公里,路面硬化31公里,路桥12座。开通了横山、三山、东源、官庄、桂花、双港等村光纤电视线路,建成了覆盖少数边远村落的无线通信基站,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无线网络,移动电话覆盖全镇绝大多数农户,宽带网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户户通电。全镇共架设输电线路12 000米,实施了大规模农网改造,争取水改项目资金,解决了三山、仙坪、双港、桂花、横山等村村民安全卫生饮水问题。今年,借助钙石产业园整合契机,邀请交通局技术人员前来勘测,投入500万元对黄三公路进行改造;目前黄石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桂花段路基建设已完成8公里,预计今年11月底完工;三山至仙坪8公里旅游公路路基已平整,正在紧张施工中。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乡村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通畅,农民的信息越来越灵,群众的饮水越来越卫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集镇建设日新月异。1978年前,镇政府驻地黄土塝,街集镇建设日新月异。1978年前,镇政府驻地黄土塝,街道呈丁字型,狭窄短小,集镇面积只有0.12平方千米,居民100余户、500余人。2005年,集镇面积扩大到0.38千米,街面全部硬化。街道两边设有排水沟,路灯,栽有行道树,并全部绿化。居民400余户,1 800多人。2018年,集镇面积扩大到0.38千米,街面全部硬化。街道两边设有排水沟,路灯,栽有行道树,并全部绿化。居民400余户,1800多人。在集镇先后建有学校、医院、财政、林检、邮电、信合、林业等部门,开有超市、批发部综合商店、美容美发店、餐馆等,建有一个农贸市场。集镇日益繁荣,社会和谐稳定。多年来,全镇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群体上访事件、无重大恶性案件。信访民调组织网络健全,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15年投入资金560余万元,建成了政务服务中心,已进驻11家单位,能在本镇办理业务和行政审批事项,畅通了群众办事渠道。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创新“1+8+N”服务模式,以镇政务服务中心为圆心,以8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基点,以N个便民服务点为支撑点,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体系,畅通群众了解公共信息的渠道,确保政府工作公开透明。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崇阳“北大门口子镇”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崇阳“北大门口子镇”区位优势,打造森林文化走廊,规划特色旅游路线,实现陆水湖湿地公园、桂花森林公园、赵李桥万亩茶园相映,玄素洞、仙人洞和羊楼洞相连,赤通线、崇赵线和107国道相通。引进湖北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桂花投资2.5亿元,投资建设以三山村为核心,辐射仙坪、横山连片带点的乡村旅游项目,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充分利用桂花优势竹木资源,投资2亿元建设竹文化博览园,目前已建成2.6公里观光旅游公路,2处百竹园、新挖2个垂钓鱼池,逐步打造桂花雷竹休闲观光园。积极实施厕所革命,建设农村环保设施,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中转站1座,农村公厕9座,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67座,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全域覆盖,提升乡村环境新生态。

改革开放40年,喜看今朝桂花泉

改革开放和党的“十九大”以来,桂花泉镇经济社会虽有巨大发展与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程度提高,但生产力水平仍较低,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域。中共桂花泉镇党委和镇人民政府清醒地认识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励精图治,意气风发地带领全镇人民加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工业基础,扎好农业根基,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旅游开发,积极向外推介桂花泉,让桂花泉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桂花泉的人民更为幸福!(兰水月、沈一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