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呼兰就嫁呼兰(作者:刘影)

爱呼兰就嫁呼兰(作者:刘影)

我爱呼兰,深深地爱着。而且越来越爱!

我是从辽宁远嫁到黑龙江呼兰的。和老公恋爱那会儿,谈的最多的就是他的家乡——呼兰。黑龙江,于我而言,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据说,黑龙江的土都是黑色的,肥得很呢;河里的鱼多得随便一舀就是一瓢,那叫一个鲜!我就缠着老公问他:“这些都是不是真的?”他把头一昂,骄傲地说:“那当然!”说这话的时候,他那样子神采飞扬。又炫耀地补充了一句:“黑龙江的土地多,粮食多,柴禾多,柴垛有小山那么高!”老公当时是一名军人,国徽在他的军帽上熠熠生辉,显得那么庄严与神圣!在我心里,或者他就是黑龙江的代表吧,让我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崇拜与深深的爱恋!

我还知道,中国近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就在呼兰,我读过《呼兰河传》,书中所描述的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更是让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甚至有种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这片黑土地的冲动。

爱呼兰就嫁呼兰(作者:刘影)

终于,老公复员回乡,我便跟着他来到了黑龙江呼兰。心里早就萌生的美好憧憬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我的甜蜜幻想里飞扬!那是一个寒冬,抵达黑龙江境内的时候已是深夜时分,异常兴奋的我想透过颠簸的车窗向外看个究竟。然而窗外一片漆黑,什么也没有看到。

第二天,当我满心欢喜的打开房门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气,这冷气不是因为冷得出奇冷得出名冷得享誉国内外的温度带给我的,而是那从内心深处涌上来的彻骨的失望。皑皑白雪一眼望不到头,低矮老旧的土房;被积雪压在下面土黄色的柴垛;还有那枯木一样的大烟囱……这里没有高山也没有河流,只有一马平川冷冷的雪野。我没有看到掩埋在雪下的土地到底是不是黑色的,也没有吃到那鲜得让人流口水的鱼儿,我看到的都是我不愿也不想看到的。我不想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它了解它,也没有那个心思,更接受不了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当时真是恨透了我的天真幼稚,恨透了这个意料之外。

我决绝的离开了这里,并发誓再也不回来了。

爱呼兰就嫁呼兰(作者:刘影)

无奈,老公不得不随我回到我的家乡。半年后的夏天,从电视上得知呼兰发了大水,损失惨重。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老公就用公用电话往他的村子里打电话。电话嘟嘟响的时候,我看见他目光那么急切,眼睛死死地盯住电话,嘴巴紧紧的闭着,脸憋得通红。胸脯一鼓一鼓的,双手攥着拳头,微微颤抖。电话接通了,他哽咽着只问了一句:“咱家那被水淹着了吗?”电话那头说没有,被淹的是别的地方。老公哦了一声举着半天电话才轻轻地放下,他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慢慢地坐在凳子上,然后抬起手轻拭掉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嘴角扬起一丝让人看了就心酸的笑意。

他打完电话,我竟已是满脸泪水。同年冬天,我决定:回呼兰——过大年!并且回来就再也不走了。

当我第二次来到黑龙江呼兰时,俨然变了一个人变了一个态度。心变踏实了,有种叶落归根的感觉,因为我不再是局外人,而是这里的主人。倘若从前,从高空看黑褐色的土房,简直就是被人随意丢弃在雪堆里的煤渣。而现在看,明明就是美丽的黑色的花朵啊!厚实的土墙,滚热的火炕,多暖和呀!外面虽然冰天雪地,屋里却温暖如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而幸福的微笑。走进屋里的那一瞬间我就被感染了,突然间就觉得这里哪哪都好,枯树干一样的大烟囱此刻看起来却是那么高大雄伟,袅袅炊烟飘荡着难舍难分的故土乡情。似山高的柴垛代表富裕的人家日子好过。草房、烟囱、柴垛、烟雾缭绕的小村,透着那份安详与宁静。

爱呼兰就嫁呼兰(作者:刘影)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辽阔的大地裸露出它的本色。原来,这里的土真的是黑色的耶!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我一件一件地证实着传说中的传说。当初谁说这里没有河了?我不但看见了川流不息的呼兰河,还看见了浩浩荡荡的松花江,还吃到江里的季花鱼了呢!那叫一个鲜,鲜得直咧嘴巴。过着过着,不知不觉的东院二姑家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砖房,西院李叔家建起了高档大气的瓷砖房。前院王嫂新买了一辆漂亮的电动车,后院大姨家有了播种机又添了收割机。过着过着,道路变宽了,由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过着过着,家里安电话了,赶紧给辽宁老家打个电话报声平安:“喂!妈——我挺好的,你放心吧!”过着过着,又安了电脑,通了网络,和妈妈能视频了;过着过着,年轻人都进了城住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

我亲眼目睹了农民由最原始的耕种方式发展为使用最先进的机械化耕种,省时省力又省心;同时也见证了新农村新面貌,宽敞的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各种店铺林林总总,正在向农村城市化发展;各个村屯的娱乐文化开展得如火如荼。眼见着呼兰的景色越来越美,近几年呼兰东岗又开发了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来此观光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值得一提的是呼兰的萧乡文化,得到有关领导的极大重视。呼兰区作家协会不断添人进口。呼兰可是一块宝地,地灵人杰,有先辈萧红才女做榜样,萧乡的后人们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彻底得到改变,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那日子真叫一个滋润,从心里往外透着一股美劲!

爱呼兰就嫁呼兰(作者:刘影)

走过匆匆岁月,回头一看,咦!草房呢?大烟囱呢?如今,没了它们的踪迹,反倒怀念起从前那些温暖的时光。心中不免升起一种伤感与落寞。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就让那些“老物件”沉潜在心底吧!留作回忆,当做纪念。

来呼兰的这些年,我去过萧红故居,看过西岗公园的百年仙人掌;逛过城隍庙,走过天主教堂;呼兰河畔散过步,松花江边唱过歌。留下脚印一串串,拍下倩影一张张。一路走来,一路感恩,感恩所有的花开,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党的福禄恩泽,感恩盛世的和平与美好,才叫我有了如此精彩的人生际遇。

我是辽宁姑娘,嫁给了黑龙江呼兰。我在这里过得很好。美丽的姑娘们,爱呼兰就嫁呼兰吧!

爱呼兰就嫁呼兰(作者:刘影)

作者简介:刘影,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80年生于辽宁朝阳,现生活在现代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呼兰小城。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学,喜结天下文友。曾有作品发表在沈阳《绿野》和《建昌文艺》,偶有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至今在黑龙江省任幼师一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