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化驗後,如何快速止血?看我的!

如今無論是體檢還是到醫院看病,基本都要驗血。

可護士姐姐抽血離開後,有的人真的屬於“鮮血直流”止也止不住。而對於寶寶來說,血止不住,與抽血後皮膚青紫等現象,更是讓爸媽很發愁……

抽血後的“皮膚青紫”是沒有按好血管針眼,導致少量血液流出形成了皮下瘀血。很多人都把這歸結於護士採血技術不過關。

其實這不全是扎針技術的原因——按壓手法一樣重要哦!

很多診患者在抽完血後在按住棉籤的同時,多會手臂一屈來夾緊棉籤。但沒過多久就伸直手肘看看血止住了沒?沒有就再重新夾緊。如此幾個回合血雖止住了,可也發現在自己手臂的針眼周圍卻青紫了一大塊。

採血會留下兩個針眼

在靜脈抽血時,採血針穿刺後會留下兩個針眼,一個是我們通常可見的皮膚針眼,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容易忽略的血管針眼。

抽血化驗後,如何快速止血?看我的!

由於護士的操作手法、進針時的角度、皮膚脂肪的厚薄、血管距離皮膚的深淺程度等多方面的不同,並不是每次抽血都可以同時進入皮膚和血管,有時會進入皮膚後稍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才進入血管。

不正確的按壓方式,很容易導致只按住皮膚可見的針眼,而忽略了血管針眼的止血。

屈起手臂更易發青

當手臂伸直狀態下采血完,按壓住針眼後再屈起手臂,很容易使血管針眼移動,導致從按壓時只按壓了皮膚針眼。

抽血化驗後,如何快速止血?看我的!

此外,降低血管的內壓力,可減少血液從血管針眼處的滲漏導致的皮下淤血。

但當屈起肘部時,阻礙了肘部靜脈迴流,增加了肘部靜脈的血管內壓力,故血液極易從血管針眼滲出形成皮下淤血。

簡單的來說,就像當橡皮水管破了一個小小的洞時,如果你把破洞的前後屈起形成一個夾角,即便你堵住了小洞,水也會由於前後擠壓的力從小洞漏出來;而當你把橡皮水管平放,再堵住出水點,水流就還是朝原來方向繼續流動,不易從出水點滲漏出來。

此外短時間反覆的查看也是引起皮下瘀血的重要原因。在針眼尚未完全癒合的情況下拿起棉籤查看,會使針眼再次出血。不僅會形成皮下瘀血,更延緩了針眼癒合的時間。

正確的按壓方式

靜脈採血完畢後,在針尖抽離的瞬間,就應當馬上將無菌棉籤與穿刺點所在的血管平行直壓其上,棉籤頂端應超過皮膚針眼近心端(靠近心臟方向)1.5釐米,這樣就同時按壓了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

抽血化驗後,如何快速止血?看我的!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按壓的時候肘部應該一直處於伸直的狀態。

按壓時間最好要超過5分鐘,千萬不可短時間反覆查看。

此外,有時我們還可能會在手背處或手腕部進行抽血,由於手的活動度較大,很容易造成按壓點滑脫或按壓力度不夠。

抽血化驗後,如何快速止血?看我的!

這時最好在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按壓棉籤頂端的同時,用另外四根手指在另一側對應按壓,形成上下兩個支點,這樣就能更好的確保止血效果啦!

你都學會了麼?

歡迎交流!

我是檢驗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