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科的危險?你中過幾個?

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同事,總是在流感的季節裡,成為了預測流感來臨的“風向標”?這一切都是偶然嗎?絕對不是!或許是本身的免疫力較弱,或許是個人防護意識不夠強,也可能是流感出現了“新品種”;總之,從這樣一個小小的縮影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日常工作中的感染風險還是挺大的。檢驗科實驗室屬於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其的潛在危險卻遠遠不止如此;如果說放射科的放射風險已眾所周知,那麼,檢驗科裡的危險卻如暗濤洶湧;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須知危險無處不在,誰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這些潛在的危害,不瞭解工作中的潛在危險,就是對自身的健康與安全不負責任。我們就歸納總結一下這些潛在的危險,數一數我們受過哪些傷害?


檢驗科的危險?你中過幾個?

氣溶膠

說到氣溶膠,我們都不陌生。氣溶膠是指懸浮於空氣介質中粒徑0.001μm~100μm的固體、液體、微小粒子形成的膠溶狀態分散體系。


在採血過程中、使用注射器、離心、拔帽、加樣、全自動儀器設備工作等過程中均可產生氣溶膠,由於許多患者及其標本含有病原微生物,在產生大量氣溶膠並擴散到空氣中時,可汙染實驗室的空氣;這些包含病原微生物的氣溶膠粒子可能會被操作者吸入、或粘附在裸露的皮膚衣物上、或粘附於隨處亂放的手機等物品上、或飛入水杯中等等;在許多的實驗室並未完全按照清潔區、半汙染區和汙染區進行合理的三區分離,因此,這種汙染空氣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

檢驗科的危險?你中過幾個?

針刺傷

在檢驗科工作,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受傷、皮膚黏膜有破損(主要是手部受傷),一旦出現這樣的糟糕情況,也就意味著感染的風險大大的增加了。


長期的採血給患者扎針,因為患者不配合或偶然的操作失誤等情況,許多人都有誤扎自己的經歷;除了採血針可造成操作者受傷以外,玻璃採血管、微量採血管、移液管、燒杯、量筒、酒精燈、玻璃試劑瓶等玻璃器皿破碎時也會產生銳利的切面,可能會造成操作者的損傷。特別是汙染的銳器扎傷皮膚,感染的風險與造成的心理壓力特別大。


舉個例子,某同事在加樣拔掉採血管帽時,管帽下面突然碎裂,於是就扎到自己的手指了;可能該採血管在送檢前被摔過一次,再經過離心過程以後基本碎裂了,這樣的情況防不勝防;塑料採血管的出現可能會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仍存在許多銳器傷的風險需要大家格外小心。


檢驗科的危險?你中過幾個?

病原菌

上文也提及了,許多標本中含有危險的病原微生物,除了以氣溶膠的形式以外,還可通過溢撒、飛濺等方式粘附汙染檯面、衣物、頭髮等部位;許多操作者留長髮、長指甲、戴戒指手錶等,均可能成為病原微生物“藏汙納垢”的絕佳場所,清洗時不一定能完全清洗乾淨,然後,可能就帶著它們下班回家了……


雖然,有些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在體外存活時間較短;但是,也有如結核桿菌等能在體外存活時間較長的,於是,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許多醫務工作者都有“潔癖”了。

檢驗科的危險?你中過幾個?

噪音汙染

檢驗科是儀器的“展覽館”,每個實驗室都是眾機環繞,許多臺儀器一起工作時,釋放出的噪音猶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全自動儀器設備、離心機、洗板機、振盪器、生物安全櫃等在工作時的噪音足有70~90分貝,特別是各種有規律、無規律的噪音疊加在一起時,在封閉的實驗室絕對是“餘音繞樑”的效果。


特別是值夜班的同志,長期在較大噪音的環境中工作,容易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心率加快、注意力不集中、聽力損害等情況,容易煩躁和出現操作失誤。


另外,許多檢驗儀器還會產生電磁波、射線等,如操作者長期暴露在此種環境下,對身體健康也是有一定損害的。

檢驗科的危險?你中過幾個?

試劑的腐蝕和毒害

許多試劑都是具有腐蝕、毒害的。例如,酶免實驗的終止液、濃鹽酸防腐劑、甲苯防腐劑、擦拭油鏡頭的二甲苯、化學消毒劑等等,長期大量接觸或吸入這些試劑物質以後,可對人體多個臟器造成損害,特別是腐蝕性的液體飛濺入眼,危害相當嚴重,需要及時正確的處理,發現戴著近視鏡還是有一些好處的;但是,有許多的試劑還會一直存在於我們的工作之中,防範不可掉以輕心呀。


檢驗科的危險?你中過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