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智能化交通來了!出行有啥變化?

今年4月,銀川市多部門聯合制定《銀川市2018年“疏堵提暢”工程實施方案》,建立智能信號控制系統是方案中的一項重要工程,包括交通實時流量採集、最優信號配時等一系列智能措施,這些智能措施的實施,意味著銀川市智能化交通來了!

10月8日,記者在銀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指揮中心親身體驗——

信號燈更聰明,根據車流“智能變臉”

以前,在平峰時期經常會在銀川市的一些十字路口發現,一個方向的車已全部走空,而因信號燈未變,另一個方向的車還在原地“傻等”。當天下午,記者在寶湖路與寧安大街路口發現,信號燈學會了“變臉”。

“過去我們使用的單點信號機,信號週期以及方案比較單一,無法根據路口不同時段的交通流的變化進行調整。”銀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秩序科民警陳春華介紹,為提高通行效率,銀川交警在全市範圍內調整遷移100處原有信號機,新增200處路口視頻流量檢測設備,升級改造107處智能信號機,實現全市範圍內智能信號機總數達到507臺。

在銀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指揮中心智能交通綜合管控平臺上記者看到,10月8日,銀川市興慶區賀蘭山路與民族街路口14點車流量為3046輛,14點15分車流量為3223輛,14點30分車流量為3278輛。且從當天0點截至15點,該路口為銀川市車流量排名第一,總共經過車輛120715輛。“系統每15分鐘會對車流量進行一次統計,並可以根據前面的車流量來預測接下來半小時的車流量。”銀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設施科民警孫福成介紹,通過實時流量監測,可以根據各個路口車流量的變化對信號燈配時進行優化,對流量大的路口進行遠程分控和近端分流。

據介紹,過去採集流量需要人工去各個路口數車,進行流量觀測,記錄下來後再對信號燈進行配時,而現在,通過路口安裝的視頻流量監測系統採集數據後上傳到智能交通綜合管控平臺,平臺計算車流量後會自動調整信號燈配時。

電子警察升級,身懷“21項絕技”

除了新增信號機,銀川交警還對2012年以前建設完成的126處電子警察進行升級改造,升級以後的電子警察具備抓拍壓線、不按導向行駛、闖紅燈等21中功能。

8月初,一位犯罪嫌疑人乘坐出租車從車窗拋贓物的一幕,剛好被電子警察“捕捉”到。電子警察協助緝毒民警抓捕毒犯,並對抓捕過程及毒犯毀滅證據實時攝錄。

“以前的電子警察是一個探頭只能抓拍一種違法行為,而現在一個探頭可以抓拍多種違法行為。”孫福成介紹。交警部門在路口增加了反向電子警察,可以抓拍機動車違規變道、駕駛員在車內接打電話、不繫安全帶等違法行為。反向抓拍不僅加強了正向監控的覆蓋點、清晰度,還直接記錄著反向車道人員的駕駛細節,真實地記錄駕駛員的行車過程。通過反向抓拍,可以杜絕過去經常發生的不按導向車道通行、路口隨意變道、加塞等行為。

此外,智能交通綜合管控平臺還具備車輛軌跡查詢和麵部識別功能,為破案提供幫助。在查詢車輛軌跡方面,無論是哪裡的車牌號,只要車輛行駛在銀川市內,就可以通過平臺查詢出車輛在市區內的行駛路線及具體時間、地點和行駛方向。

銀川市交警支隊颶風行動隊副隊長方曉華介紹:在路上開展執勤執法過程中,遇到無證駕駛、酒駕醉駕,駕駛員被查後拒不提供身份信息的,現在交警可通過人臉比對功能確定違法當事人並進行處罰。遇到不願意配合的,交警只需拿出手機,對其面部拍一張照片,發送給後臺的操作人員,對照片中的人進行人臉識別,兩三分鐘後,後臺就可以將附有照片、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的信息反饋到民警手機上,民警可根據信息與本人進行比對。目前,人臉識別的準確率達到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