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保「最後的徽州行署符號」,安徽省文史館館員投書省政府

拆還是保,這幢老樓的命運牽動眾多黃山市民的心已經一年多了。

這是一幢有60多年曆史、建在市區核心的蘇式建築,曾用作屯溪市人民委員會、休寧縣政府、徽州行署文化局等單位的辦公樓。在近年啟動的黃山市屯溪老街改造提升項目中,這幢老樓被列入拆除範圍。

自從2017年9月被《新安晚報》等媒體報道後,作為“最後的徽州行署符號”,這幢兩層青磚老樓的命運,就一直牽動著黃山市乃至安徽省眾多徽學專家、歷史文化學者和一些普通市民的心。知名徽學專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館(以下簡稱“安徽省文史館”)館員方利山就是其中一位。

2018年9月21日,方利山以安徽省文史館館員的身份,給安徽省政府領導寫了一封題為《推土機你慢些走 紅色文物應保留!》的信。他在信中直言:“此徽州建築很有文物價值和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價值,不應被拆除!”

方利山是安徽省徽州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徽學叢刊》副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徽州文化生態保護研究”課題首席專家、主持人。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黃山市文化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山市文化委”)及黃山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山文投”)瞭解到,目前為止,決策部門尚未作出是否拆除“徽州行署文化局”老辦公樓(以下簡稱“徽州行署老樓”)的最終決定。歷經60多年風雨,這座“最後的徽州行署符號”的命運仍未可知。

为保“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投书省政府

徽州行署老樓外觀。 黃山市民/供圖

徽州行署老樓,位於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黃山市屯溪老街楓林巷,是一幢帶有蘇式風格的建築,上下兩層近20個房間,整體精緻氣派、結構牢固。徽州行署是黃山市政府前身。1988年4月,徽州地區撤銷,地級黃山市成立,作為安徽省政府行政派出機構的徽州行署退出歷史舞臺。

謀劃

徽州行署老樓之所以面臨著被拆除的命運,和屯溪老街濱江西路改造提升項目這一系統工程直接相關。

屯溪老街呈魚骨式結構,正街長832米,18條巷弄和3條橫街將主街與新安江、華山連成一體。整個區域的規劃佈局和建築形式具有鮮明的徽派建築特色,呈現山、水、街、城交相輝映的獨特風貌,被譽為“東方古羅馬”“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屯溪老街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为保“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投书省政府

屯溪老街夜市。屯溪區政府官網/圖

“夢幻黃山·禮儀徽州”是黃山市的城市形象宣傳口號。作為“禮儀徽州”的重要承載地,黃山市一直謀劃著對屯溪老街進行改造提升。

據中安在線消息,早在2010年10月,作為安徽省112個文化產業重點推介項目之一,屯溪老街整體改造提升項目就曾赴香港招商。項目以老街正街為分割線,分南北兩個板塊實施。一期改造沿新安江的南片,涉及9條巷和沿江面,地跨兩條橫馬路,規劃改造面積約31051平方米。

2016年1月,黃山文投控股子公司黃山市屯溪老街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老街文旅”)註冊成立。老街文旅專責屯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的開發和經營管理,是屯溪老街綜合提升工程的實施主體,其宣傳口號是“為城市打造歷史記憶,暢遊千年徽州”。

黃山文投是直屬黃山市政府的國有獨資公司,2016年12月由黃山市徽文化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改組而來,主要從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投融資開發建設和經營活動。

2016年5月,《黃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年—2020年)》出臺,屯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提升工程被列入黃山市“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

據老街文旅及黃山文投官網消息,2016年11月13日,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編制的《黃山市屯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暨綜合提升工程規劃》(以下簡稱“《保護規劃》”),通過了由安徽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評審。專家們認為中規院編制的《保護規劃》起點高,文化價值挖掘深,是極高水平的規劃,並從街區民生、建築風格、濱江路交通及三江三岸區域開發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另據《黃山晨刊》報道,在中規院編制的《保護規劃》中,徽州行署老樓被納入保護範圍。

《保護規劃》通過不久,濱江西路改造提升項目的招商工作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2017年3月6日,黃山文投與深圳市益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田集團”)簽署屯溪老街文化旅遊商業地產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任澤鋒等黃山市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益田集團主要從事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開發,是一家總資產規模逾500億元的股份制公司,總部位於深圳。

2017年7月11日,老街文旅與益田集團全資子公司深圳益田深徽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田深徽”)舉行簽約儀式,簽署屯溪老街濱江西路改造提升項目合作協議。黃山文投官網消息稱,此次協議的簽訂,是老街綜合提升改造工程的重要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

为保“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投书省政府

濱江西路項目簽約儀式。 黃山文投官網/圖

協議簽訂後,濱江西路改造提升項目進一步推進。2018年5月16日,黃山市城鄉規劃局組織召開《濱江西路及楓樹巷地塊修建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修建性詳規》”)專家評審會,《修建性詳規》獲原則通過。

《黃山晨刊》曾報道,在益田深徽規劃中,考慮到商業價值、修繕成本等,徽州行署老樓不在《修建性詳規》之列。

關注

隨著濱江西路改造提升項目的步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徽州行署老樓的命運。

2017年9月12日,《新安晚報》以《黃山楓林巷“徽州行署”老樓去留引關注 目前面臨拆遷》為題,最先報道徽州行署老樓面臨拆遷一事。

《新安晚報》詳細描述了這幢老樓的外觀:在巷弄口一處建築的側牆,黑色字體的“徽州行署文化局”字樣,歷經風雨,依然清晰,只是最後一個字有局部剝落。往裡走,靠右是一些單位的老宿舍樓,靠左是一些大樹,綠蔭披地。徽州行署文化局的院落和主要建築,就在樹木之間,是一幢帶有蘇式風格的二層建築。建築外牆是青磚,建築外觀簡約而大方、厚重又樸實,很有時代的滄桑感。大門是現在少見的木製風格,室內總體完好。

为保“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投书省政府

徽州行署老樓標識(左側)。 黃山市民/供圖

2017年9月13日,《黃山晨刊》以《屯溪老街這幢老辦公樓拆否?》為題,報道徽州行署老樓面臨拆遷一事。報道描述道:一棵高大水杉樹下,一幢兩層的青磚瓦房呈現在記者眼前,看上去有些破舊,但整體精緻氣派。

《新安晚報》和《黃山晨刊》在報道中採訪了徽學專家和黃山市民,其中多數人認為徽州行署老樓具有歷史文化價值,應該保留利用。

比如徽州古建專家、徽州營造學社姚順淶就認為,這幢建築是徽州行署機關用過的辦公樓,歷史信息十分重要,改造利用完全可以。不妨採用一些新的裝修思路,比如地板、背景牆、隔斷等都可裝配式安裝上去,盡最大可能保留原有建築形制。這樣以後如果把裝配部分拆卸後還是原來的歷史原貌,既有商業價值也有歷史文化價值。

除了有關媒體,徽州行署老樓的去留也受到了黃山市民主黨派的關注。

據黃山市政協官網發佈的“2018年社情民意第十四期(5月28日)”,九三學社黃山市委向黃山市政協提交了《關於保留徽州行署文化局辦公樓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透露,根據項目投資方的規劃設計,徽州行署老樓列入拆遷改造範圍。

《建議》認為:建築是記錄和反映區域文化和城市變遷的“大書”,每個時代都有其建築形式,體現出所在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和時代風貌。正是不同時期的特色建築交融相會,才能呈現出屯溪這個徽州重鎮的歷史脈絡。

《建議》指出:對每個時代的有價值建築保留下來,可以讓人瞭解城市的不同建築文化和歷史信息,特別是對於這座市區內僅有的徽州行署建築遺存的保護,也是更完整傳承徽州文脈的體現。

九三學社黃山市委建議:有關部門採取召開聽證會、網絡調查、微信發佈等多種渠道廣泛聽取專家學者和市民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處理城市改造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係,尊重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沿革。

上書

自《新安晚報》等媒體發佈報道以來,有關徽州行署老樓去留的討論已歷時一年。到了2018年9月,在周邊建築被拆除殆盡後,推土機開到了老樓樓下。

为保“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投书省政府

推土機開到了老樓樓下。 黃山市民/供圖

作為知名徽學專家、老徽州人,方利山這個時候也坐不住了。

2018年9月21日,方利山以安徽省文史館館員的身份,給安徽省政府領導寫了一封題為《推土機你慢些走 紅色文物應保留!》的信。他在信中寫道,“實地察看老青磚樓和了解到有關資料情況後,也覺得事態緊急:此徽州建築很有文物價值和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價值,不應被拆除!”

方利山在信中列出了徽州行署老樓不應被拆除的四條理由。

一是從革命歷史角度看,這幢老樓不僅曾是徽州行署文教口的辦公場所,而且還是20世紀50年代解放初期屯溪市人民委員會的駐址。老青磚樓為人民政權的生存和運行作過貢獻,是黃山市重要的革命歷史物態見證之一。這類建築遺存已屈指可數,應是需要加以保護的紅色文物。

二是從文化傳承角度看,作為當年徽州行署文化職能部門物態遺址,老樓承載著那個時段的“徽州記憶”。在地級“徽州”之名被消失之後,黃山市中心城區的“徽州”遺存已在“建設開發”中大量清除。為了永駐“徽州根魂”,守護“徽州記憶”,不忘“徽州鄉愁”,這類徽州建築也不能隨意拆除。

三是從建築多樣性角度看,這幢徽州老青磚樓和一般徽派風貌磚木建築不一樣,是20世紀50年代初的蘇式建築。作為屯溪老街建築多樣性文化生態的體現,這幢老樓亦有保留價值,可結合實際轉生利用。

四是從過去的經驗教訓看,濱江西路地塊所有有文物價值、有文化保護意義的遺存,都應該認真論證,謹慎處置,儘可能保留原生態。絕不能像過去拆除屯溪柏樹老街、黎陽老街那樣,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方利山在信中呼籲,有關方面審慎論證,修正規劃,對徽州行署老樓進行原地保護。

方利山,1947年出生於安徽歙縣。據安徽省文史館官網介紹,方利山為該館館員,教育部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安徽省徽州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徽學叢刊》副主編,民盟安徽省委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徽州文化生態保護研究”課題首席專家、主持人。此外,方利山還是黃山市文化大市建設專家組成員、黃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安徽省文史館與安徽省政府參事室合署辦公,是省政府具有統戰性、諮詢性的工作機構,其主要職責包括組織參事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政府有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向省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等。

2018年9月30日,方利山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寫給省領導的上述信件已經寄出,目前暫未收到相關回復。

回應

屯溪老街是與黃山、西遞宏村齊名的黃山市“地標”。從公開資料來看,黃山市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對屯溪老街改造提升工程非常重視,也在一定範圍內徵求、聽取了一些專家和市民的建議。

據老街文旅官網消息,2016年4月21日,為配合做好老街總體規劃編制,彙集群眾智慧,宣傳老街綜合提升工程,該公司面向社會開展老街保護開發建議徵集活動,並通過《黃山日報》等媒體渠道對外發布徵集公告。

2016年12月26日,黃山市城鄉規劃局通過其官網及《黃山日報》等渠道發佈《屯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公示》,對外公示中規院編制的《保護規劃》,公示時間1個月(2016年12月26日至2017年1月25日)。

2017年7月28日,黃山市政府辦公廳通過市政府信息公開網及《黃山日報》等渠道,發佈了《關於老街改造怎麼改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說明》表示,濱江西路將建成具有文化旅遊、時尚休閒、商業配套等複合功能的濱江特色風貌商業街,並列出了改造項目的具體組成、投資金額及工作進展等。不過,《說明》沒有具體提及徽州行署老樓的處置辦法。

到了2017年9月,徽州行署老樓的去留問題受到《新安晚報》等媒體關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相關部門和單位首度公開回應了此事。

黃山市文化部門表示,徽州行署老樓沒有列入文保單位,但承載了特殊時代記憶,也有建築及歷史價值,會對此事瞭解、協調。

老街文旅總經理楊海嬰在接受《黃山晨刊》採訪時也表示,從歷史價值來說,保留徽州行署老樓有好處,因為這裡有屯溪的故事。鑑於其建築特徵、歷史價值、文化記憶,該公司將會同規劃部門進一步磋商,並向黃山市委、市政府彙報,保與不保最終由權威部門及市裡決定。

就徽州行署老樓去留一事,澎湃新聞日前也採訪了黃山文投和黃山市文化委。黃山文投總裁王奇勇以及負責文物工作的黃山市文化委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胡榮孫均向澎湃新聞表示,決策部門尚未作出是否拆除徽州行署老樓的最終決定。

为保“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投书省政府

周邊建築已被拆除殆盡。 黃山市民/供圖

胡榮孫還向澎湃新聞指出,考慮到項目工期和時間表,這幢樓是拆是保,10到11月份應該會有最終結果。他強調,對文化遺產和歷史建築,黃山市歷來存有敬畏之心,對徽州行署老樓的處置也很慎重。9月30日,黃山市文化委還就此事組織專家進行了專題論證。

不過,方利山在10月1日告訴澎湃新聞,他沒有參加黃山市文化委組織的這次論證會,也沒有收到會議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