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了當「巨嬰」,就別抱怨了

選擇了當“巨嬰”,就別抱怨了

巨嬰,即成年嬰兒。成年巨嬰心理是一種心理病態,而該心理病症的主要成因是在幼兒階段由於缺乏正確照顧而導致的心理缺失。

中國式巨嬰指一個奇葩的成年人群體,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奉獻,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才是正確,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沒有道德約束,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當成國家的嬰兒

01

我一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審美能力堪憂,耐心又缺乏,所以買東西的時候不自作主張都是聽憑導購推薦。我想當然的認為他們比我懂行情,我只要把自己的需求說清楚,他們會快速的幫我篩選出最適合的商品,只要他們推薦,理由充分,我就買單。這麼做的好處是省時省力,有時候確實買到稱心的東西,但弊端也在這裡,被坑的很慘。

我買東西目的性很明確,不擅長討價還價,也懶得貨比三家,直奔目標而去。有次奔著大衣去了商場,徑直走到專賣店讓導購推薦適合我的款式。導購打量我幾眼後拿件廓形大衣讓我試穿。對流行沒有研究的我聽她在那裡巴拉巴拉,她說那件衣服版型好襯得膚色更白還顯瘦,聽到這倆詞我當機立斷買單,1000多塊大洋就這麼沒了。

本以為買到寶,穿回家後發生的事情卻讓我鬱悶。這件衣服成了話題,走到哪裡都引起小範圍的騷動。家人更是明裡暗裡的各種諷刺,說我品味差的有,說我敗家的也有,說我耳朵根子軟的有,說我不懂流行的更有,反正就是我買的衣服很失敗。

現在想想也是,個子不高卻穿著件肥大的大衣,身體的曲線都被埋沒了,非但不顯瘦反倒更胖了,十足的不倒翁,氣質更low。導購說的膚白襯托氣質,廓形顯瘦一類的恭維話又立即被我當成不懷好意,火氣就騰的上來,可是衣服都穿過了,退換貨是不可能了,只能啞巴吃黃連,就當是買教訓了。誰讓我輕易的就把做決定的權利交給了人家,自己沒主見能怪誰呢?

或許導購確實為我著想了,她以自己的喜好給我挑選衣服,她覺得好看,只是別人不這麼認為。又或許她考慮到賣出那件衣服提成會更多,看我這麼不懂行所以趁機利用也不是沒有可能。

無論我怎麼為自己解釋,為她找理由,但不可否認,在這件事上起決定作用的應該是我,要拿主意的也是我,別人沒有義務為我做決定。而我因為沒有主見才荒唐的讓導購喧賓奪主,給我拿了主意,導致我白花花的銀子花出去卻沒有買到合適的衣服。這件事,從始至終應該責怪的是我。

02

買衣服還是小事,後果尚能承受,但是生活中很多大事卻萬萬不可這麼輕率,走錯一步,影響將伴隨一生。

見過很多女生,長相學歷工作樣樣讓人羨慕,她們對自己要求很高,各種捯飭各種折騰讓自己變美,學習一定要名列前茅,工作上要跟男人一爭高下,不肯有絲毫放鬆,真的是應了那句“女人不狠地位不穩”。她們的氣勢就壓過很多男人,可是在結婚生子這件本該由她們說了算的人生大事上卻沒有了要求。

在各路親戚的遊說下,在雙親的苦口婆心和威逼利誘下,將做決定的權利悉數交出。以前的挑剔全然消失,只剩下順從。為了擺脫單身這個尷尬的身份,她們委屈了自己,將自己交給了不確定的未來。

身邊幾個姑娘,她們在城市上學,工作小有成就卻又回到老家嫁人生子,過起安穩生活,問她們為什麼這麼急不可耐的進入婚姻這座圍城,連了解另一半的時間都壓縮的這麼狠。她們看似無奈的說,眼看著都要30歲了還孤身一人,同齡人都早早當媽了,親戚朋友好言催促,父母著急,各種逼婚,甚至都說只要她們結婚,就算是離婚了也值得,父母們無所不用其極,她們壓力陡增。但是轉念一想,父母都是為子女好,安排的婚事不會差,只要過上和同齡人一樣的生活他們就放心了,還是聽父母的吧,起碼生活有保障。

她們幾乎都這麼說,感覺很無奈似的,但是我卻看出她們話語背後的膽怯。

要結婚的是她們,日後柴米油鹽過日子的也是她們,如果遇人不淑,婚姻破裂,處境艱難的還是她們,別人只是她生活的旁觀者。生活是她們自己的,本該她們自己說了算,堅定的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結婚與否都是自己的事,與別人沒有半毛錢關係。看客慣操心,閒來無事瞎叨叨兩句而已,說者無心何必當真。而她們輕易的就被這些話嚇到,毫不考慮的就將對生活的選擇權悉數上交,用自己的婚姻做賭注,倉促的嫁給一個沒有深入瞭解的人,未來會怎樣真是不敢想象。

我覺得她們在本該堅決的事情繳械投降,不過是害怕承擔責任而已。既然父母對她們的婚事如此上心,連相親對象都找好了,事事無需她插手,那就只管坐享其成好了。如果過的幸福,那是再好不過,如果過的不好,責任也不是自己的,有父母承擔。總之就是不用獨立,不用有主見,只管順從就好。

雖然她們都是成年人,可是心理年齡卻像個孩子。孩子的特徵就是依賴性強,沒有主見,遇事不敢做決定,事事靠父母。她們自己不獨立,不敢堅持自己的選擇,怕承擔責任,所以還是依靠父母來解決終身大事,這樣欠考慮的行為和巨嬰是多麼相象。

03

看到過一份情感諮詢案例,有個女士向情感專家抱怨自己的公婆管的太寬,嚴重干涉他們的生活。而專家問她,家裡的房子是不是公婆出資買的,她說是。那孩子是不是也是公婆在幫忙帶,答案也是肯定的,就連家務也是公婆在做。

她和公婆一起住,公婆做的飯不和她胃口,很多習慣也不一樣,這讓她很不舒服。加上公婆管的事情太多,家裡大事小情處處插手,什麼都是公婆說了算,她在自己家都沒有存在感,很希望公婆能搬走。

情感專家說她就是吃完飯罵廚子自私自利不知好歹的人。她將公婆當成了保姆,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對他們的好不知感恩反倒覺得自己理所應當。自己沒能力掙來舒適的生活,寄生在公婆身上卻還抱怨寄主不夠聽話百般挑剔,她就像巨嬰,只管索取不會付出,這種行為就該拉出去打五十大板。

她都是成年人了,卻被公婆照顧的像是小孩子,都被慣壞了。她的問題在於只想享受義務,不履行權利。公婆對她的好,她照單全收,卻不會同樣的回饋以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話不是沒有道理,它同樣適用於家庭生活。對家庭經濟貢獻大的人掌握著家庭話語的主導權,說的話才有分量和權威,根據對家庭的貢獻大小,每個人都自然而然的找到了自己的地位。

而這位諮詢的女士對家庭的貢獻屈指可數。她在經濟上不夠獨立,沒有足夠的能力買房,住在公婆買的房子裡,這個家其實還算不上是她的家,加上帶孩子做家務都是公婆在做,她為這個家付出甚少,所以她的話語權幾近於無。在這個家裡,貢獻最大付出最多的公婆說了算,她只有服從。

現在她抱怨公婆干涉她的生活,可是這也是她允許的,因為她在最初就將獨立的權利交出,選擇寄生在公婆身上,失掉了對自己家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所以即使事事不聽公婆的,至少也要尊重他們的付出,而不能不知好歹的要求公婆搬離他們家。要想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公婆約束,首先就要掙錢買房然後搬出去住,既然做不到,那就有些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04

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

很多大學生抱怨所學專業不是自己興趣所在,是按父母的要求選的專業,所以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來,眼看要畢業卻無一技之長,工作也是毫無頭緒,言談之中對父母充滿怨氣。

有的年輕人畢業就聽從父母安排,回到老家找了份安穩的工作,日子過得平淡如水,寡淡無味,曾經的夢想越來越遙不可及,覺得自己過的很失敗。他們把現在的不如意歸結為聽父母的話,總以為如果繼續留在大城市,肯定過得光鮮無比。

這些年輕人無不是一副受害者的樣子,他們認為現在的不如意都是父母導致的。可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生活是他們自己的,主導權在自己手裡,是他們自己過早的放棄了做決定的權利,連掙扎都沒有就聽從了父母的安排。

即便是不喜歡所學專業或者所從事的工作,他們明明有更多的選擇可以使損失降低到最小。現在的信息如此通暢和豐富,各種學習的渠道應有盡有,他們也有充裕的時間做他們喜歡的事情。父母們並沒有橫加阻撓,是他們自己懶的去學去做,心安理得的把過得不好的責任都都推給父母,所以一味地放縱自己的墮落,才導致前途渺茫的局面。

05

把對自己生活的主導權交給別人,過的不好就把責任推給他,讓他收拾自己的爛攤子,自己則以一副受害者的姿態示人,這樣做不用承擔任何責任,還惹人同情。他們過的輕鬆,可是他們這樣做何時才能意識到是自己的不獨立才導致如今這副慘狀,又何時才能從受害者心理中走出來,變得成熟和有擔當。

他們這種吃完飯罵廚子的行為無不是因為自己不夠獨立成熟,面對未來充滿怯懦,不敢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所以躲進別人的羽翼下面,一邊享受他們的好,一邊牢騷滿腹,雖然已經老大不小是個成年人,行為上心理上卻還是個孩子,他們就是長不大的巨嬰,不知道何時才能幡然醒悟。

記得演員楊冪在一次採訪中說到,她對自己的女兒沒有那麼多的要求,只要不觸碰底線,三觀正,其他的讓她自己去經歷。因為生活是她自己的,做父母的為她避免不了太多,就算幫她避免了10歲的事情,20歲的時候跟頭摔得更嚴重,她的生活得自己去經歷,要學會獨立。她不覺得比女兒多知道多少,她也有很多東西要認識,也很願意與女兒成為朋友,一起看世界。所以她說要聽爸媽的,但是不要那麼聽。

別人的意見可以聽,但不要全聽,更不能一味的聽話而放棄了自己的決定權。我覺得這不僅是孩子健康成長應該做到的,成人也理應如此。那些長不大的巨嬰們自己不獨立,將生活的主導權交出,對自己的生活置身事外還理直氣壯的抱怨別人使他們過的不好,卻全然不知道自己是靠別人才存活的巨嬰,已經失掉抱怨的資格了。

沒有誰能為你的事情真正的著急上火,父母的過分關愛有時候也會壞事,更何況那些與你沒有關係的陌生人。人總要學著慢慢長大,如果覺得當巨嬰的生活很痛苦,那就停止抱怨,斷掉後路,勇敢一次,為自己的前程大膽的搏一回吧。

作者:老蘋果 ,小城公務員,偽文藝女青年,80後媽媽。


來源 | 微信公眾號:525心理網( ID:psy525_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