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新苑小區:見縫插針 能停車的地方都停上了車

現在汽車越來越多,停車難成為當今城市生活中的一大難題,也成為了物業管理的難題。

記者來到了位於市區新華路上的怡新苑小區,一進小區大門就看到了道路南側的路邊上停滿了車,不過這些車都是停在了白線劃的車位上。

小區居民:月租金百八十吧。

道路與居民樓之間是用地磚砌的道路,這上邊也用白線劃上了車位,路牙石上下並排著都是車位,可不好停車啊。

小區居民:有個地方停車就不錯了。

綠化帶北側的道路邊上也密密麻麻的停滿了車,但是下邊卻沒有劃出車位,而且還寫著禁止停車的字樣。

記者順著小區道路往小區內走,小區內除了在路邊公共道路上劃出的車位,還有一種在綠化帶裡的地磚車位,這是當初開發商建的,一座樓前有十幾個。

在公共道路上劃的車位附近,也有很少的空地沒有劃車位,目的是為了讓車輛調頭方便,但是這樣的地方也停上了車。瞧,這輛車光掉頭就花了幾分鐘的時間。

小區居民:停車越來越緊張,車越來越多。

在小區的主幹道上,道路右側留出了消防通道,以防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消防車能夠有足夠的空間進入,可是這樣的地方也停上了車。小區大門口安裝了藍牙欄杆,按說沒有車位的車輛是沒有出入卡的,這樣的車輛是怎樣進入小區的呢?

隨後,記者來到小區物業瞭解情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內車輛太多,難以提供足夠的停車位。

物業工作人員:現在有450輛車左右。

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怡新苑小區建成已經有10年了,當初只是規劃了每座樓前的十幾個車位,根本不夠用,他們才在公共道路上劃了車位。

物業工作人員:規劃車位236個,現在又審批了百十個,一共300多個。

能劃車位的地方都劃上了車位,可還是不夠用,可沒有車位的居民也不能不讓人家進小區吧,因此才有了禁止停車的消防通道上的車。

怡新苑小区:见缝插针 能停车的地方都停上了车

在小區中央的位置,有一個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也有藍牙欄杆,但是記者採訪的時候,入口的藍牙欄杆抬著,出口的關著,也沒有通電。

物業工作人員:壞了有20多天了,在那裡豎著,主板還沒買著。

記者進入地下車停車場內,停車場內打掃得挺乾淨,裡面有四十幾個獨立的車庫,但是奇怪的是車庫內卻不見有車輛停放,倒是在路邊和角落裡停放著幾輛車。

記者在地下停車場內看到,一些車庫內堆放著雜物,還有幾個車庫把氮氣罐、建築材料等雜物堆放在車庫門口。

在小區的西南角有兩個五層的立體車庫,每層有九個車位,每個車庫有45個車位,共計90個車位,但奇怪的是,只有一層的幾個車位上停著車,這兩個立體車庫沒有通電。

小區居民:上面幾乎就沒見過停車,都是下邊在用。

物業工作人員:立體車庫就是啟動起來也沒有要的,不上去停,光啟動費一個月就60元錢。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兩個立體車庫通體都已經生鏽,有一個車庫的下方都因為生鏽破了一個洞,在車庫一層內側還堆放著一些垃圾和自行車等雜物。

物業工作人員:啟動都沒法啟動,十幾年了怎麼啟動啊,現在沒有個二三百萬啟動不起來。

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個立體車庫是開發商當初建的,也對外出售過,現在在一層停放的車輛,就是購買車位的業主停的。

物業工作人員:當時這個東西建起來想著買,賣出去四萬多塊錢一個,賣了十幾個,直接把車位挪到下邊來了,在下邊停。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開發商在小區建成後,立體車庫上的車位就沒有再對外銷售,也沒有移交小區物業進行管理。

小區物業的一位工作人員拿出了他們保存的小區規劃圖,告訴記者,立體車位的地方本來沒有規劃停車位。

物業工作人員:那裡原來是綠茵車位。

怡新苑小区:见缝插针 能停车的地方都停上了车

地下車庫不停車,立體車庫又停不了幾輛車,像這樣不停車的地下車庫以及和規劃不符的立體車庫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呢?一起來聽聽律師的說法。

律師介紹,地下停車場內的車庫應用於停車,而不能隨意改變用途,物業管理企業有義務維護地下停車場內的停車秩序。

律師:專屬用途的停車位改變了用途,亂堆亂放,可能會有安全隱患,不利於公共環境的安全,從這個角度來講選聘的物業服務機構要對業主做出管理。

律師介紹,按照法律規定,怡新苑小區立體停車庫所在的位置,屬於業主共同所有,開發商無權對外銷售。

律師:改變原來的用途去建設一些地上附屬物或者是做其他的使用。

怡心苑小區內立體車庫所處的位置,在規劃上原本是綠茵車位,開發商是不可以隨意改變規劃的,建立體車庫應符合法律規定。

律師:建設單位應當將改變原來規劃用途的情形報批規劃局等審批部門,審批通過的情況下也得徵求業主大會開會決策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