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人到底該不該吃狗肉?

對於曾經的諸暨人來說

燙一壺老酒切三兩狗肉

再來一疊花生米

與兩三好友談天說地

乃是秋冬時節最為暢快的事情



然,隨著時代的發展

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扮演的角色也是越來越重要

“愛狗人士”已經成為網上一大主流人群

對於現在“吃狗肉”的行為

針砭不一,有人堅持,有人反對


諸暨人到底該不該吃狗肉?


頗具俠氣的一種飲食文化

看武俠小說或是電視劇的時候,總會有這樣的場景,“小二,來兩斤牛肉,一罈好酒!”俠士將陌刀隨手一放,便向客棧裡吆喝。

這幾乎是每個行走江湖的,都必須得有的技能,但是,其實牛肉在古代可不是這樣隨隨便便才能吃的,你要是真的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吆喝,估計很快就會被抓起來。

牛在古時是耕牛,是寶貴的勞動力,而武俠小說裡那兩斤牛肉,則是筆者為了顯示走江湖的不服於朝廷,特意這麼修飾的。

那不吃牛肉,那些跑江湖的吃些啥呢?

狗肉變成了必備的肉食了。

尤其是大雪天,火爐上煨一壺上好的老酒,再切些狗肉,蘸上毛鹽,一口下去,賽過神仙。


諸暨人到底該不該吃狗肉?



諸暨人吃狗肉的歷史淵源

若是要追溯,諸暨人吃狗肉的歷史可以遠至古越時期。

《國語•越語上》記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準備東山再起的時候,為了鼓勵國人多生孩子,增加兵源,特地制定了鼓勵生育的措施,對那些多生孩子的人的獎勵是:生一個男孩,獎勵兩壺酒和一條狗;生女孩的獎勵兩壺酒和一頭豬。

可見當時,狗肉與豬肉都是一種珍貴的肉食,甚至比豬肉更受歡迎。甚至還有一黑二白三黃四花一說。

在越地,吃狗肉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時至今日,在諸暨各個街道都有狗肉店。


諸暨人到底該不該吃狗肉?



老饕菜單裡成名已久的狗肉老店

而今,其實還有不少諸暨老饕都會有自己的隱藏餐館,其中,必然有幾家是成名已久的狗肉老店,這裡面有數應店街鎮上的那些最為受人稱道。

每到秋冬季,走在應店街鎮上,總能看到有人在排隊稱狗肉,有的甚至從城裡趕來。

愛吃狗肉的諸暨人,會經常去買狗湯,用來做面吃,對胃不好的人來說,一定是非常有效的。

在應店街老車站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裡,有一家開了20多年的建軍狗肉老店,如果這個時節去應店街做客,我想大多數應店街人都會來這裡買上幾斤狗肉,再打上白酒,來招待客人。


諸暨人到底該不該吃狗肉?



狗肉文化與現代愛狗人士的衝突


雖說狗肉從春秋時期便已經成為諸暨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餚,但到現在這個社會,卻是愈加遭受非議。

不少愛狗人士對於吃狗肉這一行為深惡痛絕,覺得這非常殘忍,甚至有違天道。

狗是人類最為忠誠的朋友,那麼可愛的什麼,怎麼可以這麼對它?

其實這中間最大的問題在於,曾經不少做成佳餚的狗是被偷來的,偷狗賊猖獗的時候,小E家也未能倖免,而這些狗,都是陪伴了主人許多年的夥伴,於是,提到狗肉店,很多人都義憤填膺。

但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狗肉店裡的基本上都是養殖的“菜狗”,與其他家禽類肉食並無本質區別。譬如雞、鴨、鵝、狗、豬、牛都是養殖的肉食,現在很多菜市場都會有提供狗肉,狗肉作為肉食動物養殖已經是產業化了。

即使如此,提到吃狗肉,還是會有許多人提出異議,甚至破口大罵。


諸暨人到底該不該吃狗肉?


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