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課外閱讀指導(二),學會答題,考試拿高分,初中上重點!

2018年以後,語文考試將增加試題的文字量,增加閱讀理解題的比重,增加閱讀的廣度,重點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培養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對孩子未來的語文學習,甚至對未來的人生都非常重要!

課外閱讀理解,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也是語文試卷中除了作文之外最容易丟分的重要版塊。怎樣幫助六年級的孩子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呢?閱讀積累當然重要,做題也重要,但是,掌握正確的做題方法和答題技巧更重要!

六年級課外閱讀指導(二),學會答題,考試拿高分,初中上重點!

一、原文閱讀:

一、莊重的乞討

莊重,是人的尊嚴的一部分,你見過乞討者的莊重嗎?

那天,我乘20路電車,看見一位雙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車上,神情凝重。不一會兒,他熱情且有禮貌地介紹自己:“女士們、先生們,我是下崗的,有個兒子,剛進大學。現在生活發生點困難。我平時喜歡音樂,吹口琴是自學的。我為大家表演口琴獨奏,願大家途中愉快。”說完,他便從洗得乾乾淨淨的灰色中山裝口袋裡摸出了口琴。隨即,一車廂的人聽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細聽。此曲終了,日本的《北國之春》又博得乘客們的點稱好。

吹奏完畢,他就托起小罐頭瓶,扶著椅子,一步一步穩重地向前挪動腳步。當不斷地有人把硬幣往罐頭瓶裡扔時,他能根據硬幣發出的清脆的聲音,準確地朝投幣人的方向點頭致意。

走完一圈後,他繼續為乘客吹奏。《杜鵑圓舞曲》、《溜冰圓舞曲》和《採茶調》優美輕快的節奏,讓人歡悅不已。乘客們靜靜地聽著。他似乎感覺到了某種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達到了大師級水平,顫音和滑音的變化使人入迷。

電車將要到終點站了,他高興地對大家說:“我最後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揚的旋律又一次打動了人們的心,不時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頭瓶裡擲下硬幣。一對年輕夫妻帶著自己才五六歲的兒子,讓他把數枚硬幣遞到小罐頭瓶裡。這一切幾乎是悄無聲息的,令人驚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曉了孩子的動作,說出一句“願這位孩子健康成長,一生平安”的話,聽得大人們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樂的力量,還是這位盲人得體的舉止言行,或兩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_____在一種安詳肅穆的氛圍之中。

此情此景讓我振奮,面對生活中一時的挫折,這位盲人能夠有勇氣正視它,莊重地行使自己的勞動權利。難道我有什麼比不上他嗎?

我快步地下了車,覺得人行道比過去寬敞得多了。

二、提升練習:

1、為下面詞語注音:

凝重 精湛 氛圍 旋律

2、根據要求寫詞語:

①寫反義詞:寬敞——

②寫近義詞:振奮——

3、文中橫線上應該填入的詞語是________(沉浸 滲透)

4、從文中找到一句反問句寫下來,並將它改成陳述句。

反問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對盲人的刻畫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

6、文中的乞討者都做了什麼事?作者為什麼說他是莊嚴的乞討?

7、這篇短文給你什麼啟示?

六年級課外閱讀指導(二),學會答題,考試拿高分,初中上重點!

三、閱讀指導:

1、細讀全文,把握文章主題。概括主要內容,要依據文章“寫了誰,做什麼,怎麼樣”

的思路來進行。這篇文章的內容可以概括為“我”在公交車上遇到一個吹奏口琴“乞討”的盲人,他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給了我力量。

把握文章主題,就要注意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這裡常常會有一些關鍵語句,幫助我們快速而準確地找到概括文中主題的重要元素。比如這篇文章開頭結尾都提到的關鍵詞“莊重”,開頭開門見山,又以議論的表達方式出現,明確點題;結尾再次議論,表達觀點,很容易就把握住文章主題——表達了“我”對盲人正視人生挫折,莊嚴形式勞動權利的敬重。

2、快速瀏覽,梳理文章線索。這篇短文是一篇典型的記敘文,因此,第二遍讀就一定

要梳理出來文中的各個記敘要素。記敘的要素清晰了,文章的結構線索也就一目瞭然了。

時間:那天

地點:公交車上。

人物:“我”、盲人和其他乘客。

事件起因:公交車上,盲人為乘客吹奏口琴。

事件經過:乘客們紛紛慷慨解囊。

事件結果:“我”被這“莊嚴的乞討”震動,感受到了巨大力量。

1、帶題讀文,準確審題分析。這一遍讀,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步驟。做題之前,一定要

按照“回原文,找原句;上下文,找答案”的思路,一般情況下,如果能順利找到相關語句,經過整理,就可以完成答案。

四、解題指導

1、為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重 精

圍 旋

分析:注音題很常見,但是,卻常常讓很多學生困惑。原因就是常常考查易錯字,多音字。因為字形字音的相似,很多時候,學生也會在這樣簡單的試題中出現失誤。因此,明確出題意圖,平時學習的時候多注意,多積累,多做比較,會有效幫助學生在答題的時候迅速做出判斷。

2、根據要求寫出近義詞或者反義詞:

①寫反義詞:寬敞——

②寫近義詞:振奮——

分析:這道題題量小,難度小,但是,卻容易馬虎。學生非常有可能在讀題的時候只看到近義詞或者反義詞,從而丟分。因此,讀題,一定要一字一字讀完,做題的時候更要注意提示。

3、文中橫線上應該填入的詞語是________(沉浸 滲透)

分析:

實際上,這是考查學生對詞意的理解和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運用。

4、從文中找到一句反問句寫下來,並將它改成陳述句。

反問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掌握多種句子形式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習目標之一,句式練習也是小學高年級常考內容。這道題的難度在於需要到文中去尋找反問句,這就需要學生明確反問句的基本形式和常用 的標誌性詞語,比如“難道”等。這裡,還要注意不能和設問句弄混。這個前提正確,解題才有正確依託。答題要求是“改成”陳述句,還要注意主語和謂語的順序。

5、短文中對盲人的刻畫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

分析:對於人物描寫方法的學習和運用,是小學高年級的閱讀和寫作的目標之一,在閱讀理解試題中考查學生,就很正常了。題幹中的關鍵詞是“哪些”,就證明答案不只一個兩個,要回到原文,細細尋找。

6、文中的乞討者都做了什麼事?作者為什麼說他是莊嚴的乞討?

分析:這道題的第一個問考查學生對文章基本內容的把握,看似不難,卻需要學生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概括,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相比之下,第二個問題因而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就顯得簡單一些。不過,也需要學生用心尋找,才能找到。

7、這篇短文給你什麼啟示?

分析:感悟類試題是閱讀理解中的常規題,如果沒有特殊答題要求,一般情況下,根據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根據文章開頭結尾的議論性語句,就可以概括出答案。當然,如果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感悟,也鼓勵學生對文本有個性化的解讀。

六年級課外閱讀指導(二),學會答題,考試拿高分,初中上重點!

五、參考答案:

1. níng zhàn fēn lǜ

2. 狹窄 興奮

3.沉浸

4. 反問句:難道我有什麼比不上他嗎?陳述句: 我比得上他。

5. 神態描寫 語言描寫 動作描寫

6.①在公交車上為乘客吹奏口琴掙錢;向大家對他的酬勞表示感謝

②他能正視挫折,不自卑,敢於、樂於莊重地行使自己勞動權利。

7. 圍繞“樂觀對待人生挫折,勇敢面對,活出價值”等感受,能準確流暢地表達,言之有理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