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療效獲得信任 靠服務贏來口碑 病人願意留在東西湖住院

百歲老紅軍趙燕飛在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了十幾年,最近半年來,他所在的病區換了新的主任,管床醫生也換成年輕的醫生姚春紅。“這裡改名成協和東西湖醫院後,感覺到醫生對我的照顧更過細、更認真了,護士又熱情又溫和。在這裡住院,我非常舒心。”趙老的護工韓師傅介紹說,每天醫生、護士來查房,都熱情地向趙老問好,“看到她們,他心裡也舒服。”

除了每天早上8點半左右的例行查房,早、晚交接班前護士還會再來檢查一次,值晚班的護士夜裡也會來查看幾次,“主要檢查老人家的各項生命體徵,然後對症開具和調整醫囑,目前趙老的各項指標都很正常。”姚春紅說,她們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對病人都這樣。”

協和醫院託管後,不僅帶來人員的變化,還帶來部屬三甲醫院一流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水平,“一切以醫療為中心,以病患為中心”。這些如春雨浸潤的改變,雖細無聲,但卻切切實實贏得了患者的良好口碑。

“兒子3歲9個月了,因為急性支氣管炎住院,這是第三天。”在兒科的住院病房裡,小橙子正依偎在媽媽懷裡看手機視頻。兒科住院部的護士長守在床前,等著看小橙子量體溫的結果,“還是有點低燒,要多喝溫開水。”

小橙子的媽媽魏豔容說,她家住漢陽,兒子之前在其他醫院打針、吃藥,仍舊反覆發燒,近日她帶著小橙子到協和東西湖醫院。“小橙子就是在這裡出生的,小孩有什麼頭疼腦熱也多半在這裡的兒科掛號就診,因為對這裡有感情,也很放心、信得過。”

魏豔容接著說,她帶著在其他醫院就診的檢查結果和病歷來協和東西湖醫院,接診的醫生替她仔細分析了小兒反覆發燒的原因,並給出門診口服藥物和住院觀察這兩種治療方案,“還是選擇住院,萬一回家病情又有反覆了,自己不知道怎麼處理,這裡的醫生和護士態度都特別好,我心裡更踏實。”

相對兒科住院病房的安靜,骨外科的住院病房“爆滿”。 “上個禮拜五中午,孩子在小區裡玩,可能沒注意周圍環境,突然跑起來,被小轎車撞了。”果果媽說,當時樓下的街坊報了120,肇事司機和果果奶奶一起把孩子送進醫院。

“按就近原則,救護車把孩子送到我們醫院急診,然後馬上推進手術室。孩子左小腿開放性骨折,兩根斷骨肉眼清晰可見。”骨外科大夫楊銳介紹說,若在從前,醫院會建議家屬轉診到市區的三甲醫院進行手術,這次他們信心滿滿地上了手術檯,“不是我們做不了、水平不夠,而是協和託管前我們對兒童的手術治療太過謹慎。”

果果媽說,手術完成後,果果爸帶著醫院拍的片子又到同濟、普愛等醫院,對方卻說,“這手術做得確實不錯。”就這樣,本著“不折騰”的念頭,一家人選擇就留在協和東西湖醫院住院觀察。

據介紹,協和醫院託管半年以來,門診人次從去年同期的27.68萬人次,增加到32萬人次,住院人數從15673人次增至17084人次。

來源 | 武漢臨空港報

記者 | 王露 陳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