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瑋瑋: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村路彎彎,延伸著希望;綠水青山,孕育著夢想。從踏進福建龍巖市長汀縣大同鎮紅湖村的那一刻起,許瑋瑋就把自己與這片紅土地融入到了一起,他在心頭默默告訴自己:這兒就是我的家,鄉親們的事就是我的事。

許瑋瑋是福建省委辦公廳秘書一處選派到紅湖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駐村的8個月裡,他強班子聚人心、抓產業促增收、重走訪聯群眾,村黨支部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村民的心態好了,幹勁兒也上來了……

看到村裡逐漸發生的變化,鄉親們樂在臉上,喜在心裡,紛紛對這位年輕的“第一書記”豎起了大拇指。

抓實黨建的“帶頭人”

一個支部,就是一面旗幟。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許瑋瑋深知,作為支部第一書記,是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抓班子、強隊伍是首要任務。今年的村級組織換屆,紅湖村是黨支部換屆試點村。許瑋瑋把確保圓滿換屆作為重中之重,配合鄉鎮黨委,把好選人用人關,嚴明換屆紀律,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鼓勵督促外出黨員、村民回村參加選舉。今年6月,紅湖村率先完成黨支部換屆工作;8月,村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也順利完成,成功實現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的目標。藉助換屆的契機,紅湖村選好配強了幹部隊伍,優化了班子結構。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紅湖村黨支部換屆取得圓滿成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農村黨建由於種種原因,開展活動等制度執行有時顯得隨意,提升黨建水平的辦法也不多。為此,許瑋瑋提出了“內抓規範,外抓共建”的思路。一方面,認真落實完善“三會一課”,深入推進“四議兩公開”和“六要”群眾工作法等制度,加強黨內學習、做好民主評議、談心談話等方面工作。去年12月,在宣佈駐村任職的全村黨員大會上,他就帶領全村黨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活動,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今年7月,他又結合自己駐村半年來的收穫和體會,為全村黨員上了一堂名為《新時代如何做一個優秀的農村黨員》主題黨課,在全村黨員中得到了熱烈的反響。同時,他還對流動黨員在外分佈情況進行摸底,通過建立微信群,加強對流動黨員的聯繫、管理和服務,對部分拒絕回鄉參與換屆選舉和長期不參加組織生活的黨員進行通報批評。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許瑋瑋書記給全村黨員上黨課

另一方面,他積極探索創新黨建模式,探索農村基層黨建與企業黨建相結合的新途徑。他牽頭紅湖村黨支部與福建省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黨支部、寧德市蕉城區雷東村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圍繞增強黨支部凝聚力戰鬥力的目標,互動開展黨員組織生活,共同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今年7月1日,三個黨支部一起赴寧德下黨鄉開展慶祝建黨97週年支部共建活動,聆聽黨的故事,重溫入黨誓詞;7月29日,又一起到長汀縣舉行“重走長征路,共圓中國夢”紀念第91個建軍節主題黨日活動,慰問退伍老軍人,在紅軍長征出發地重走紅軍橋、紅軍街,重溫紅軍歷史,激發革命熱情。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開展黨日活動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與蕉城區雷東村黨支部簽訂支部共建協議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在長汀松毛嶺戰鬥烈士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

脫貧攻堅的“引路人”

讓鄉親們儘早脫貧致富,是駐村第一書記的頭等大事,許瑋瑋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三年後,紅湖村要和全省一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政治任務,也是全村幹部群眾的共同期盼。對此,他幾乎走遍了全村234戶人家,詳細瞭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和急需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廣泛徵求對村“兩委”工作的意見和全村未來發展的建議。在此基礎上,經村“兩委”研究,編制了《紅湖村三年發展規劃(2018-2020)》。

面對村裡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的尷尬局面,許瑋瑋認真研究國家、省、市各級有關惠農惠民政策,結合村情實際,通過產業發展、引進項目、爭取政策等多種形式,千方百計為村子謀發展,為百姓找出路。

許瑋瑋說,產業興起來,脫貧才有底氣,才能管長遠。他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重中之中,充分發揮離工業區近的優勢,在有關單位支持下,成立紅湖村產業扶貧項目基地,通過舊廠房改造出租、生活用水供應等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努力摘掉“空殼村”的帽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美也是紅湖村最大優勢。許瑋瑋覺得,發展農村經濟就應該因地制宜,宜商則商,宜農則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經過他的多方努力,紅湖村被列入到2018年度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千村整治,百村示範”中的示範村項目,計劃通過開展汙水治理、垃圾清理、公廁建設、裸房改造、造林綠化等工作,徹底改變“髒、亂、差”的現象,使村莊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同時從村情實際出發,他提出要結合蓮花水庫生態景觀、自然風光、旅遊資源,通過規劃觀光步道、種植特色植物等,建設周邊景觀帶,逐步探索發展鄉村旅遊和體驗式農業相結合的新業態,打造紅湖村生態旅遊名片。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美麗的蓮花水庫

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給鄉親們辦點實事,比什麼都有說服力。”這是許瑋瑋經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他把自己當“村裡人”,一切工作從村情、民情實際出發,從群眾所需、所盼、所想出發。

“行路難”是紅湖村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雖然主幹道已完工通車,但幾個自然村的路仍然坑坑窪窪,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苦不堪言。為解決這個問題,許瑋瑋積極爭取到省、市交通部門的支持,下撥160萬元,推動自然村道路硬化,也為全村的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得知村裡乾旱季節仍然存在“用水難”問題時,他馬上跟村“兩委”商量,用20萬扶貧捆綁資金,先對村裡安全飲水工程進行改造提升,新建一個150立方蓄水池,目前已投入使用。為避免雨季河道水淹沒農田,他爭取到市移民局的補助15萬元,修繕村內河道防洪堤,提升了防洪能力。同時,他多方籌資為村裡建造了文化戲臺,解決了村內無休閒娛樂活動場所問題,進一步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陪同省委辦公廳領導慰問村裡貧困戶

有多少真情,就有多少責任。許瑋瑋努力通過開展一系列扶貧幫困活動,讓村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和關心溫暖。去年12月底,長汀縣遭遇冰霜雨雪天氣,他和村“兩委”同志一起在村部值守,檢查了村裡所有可能存在的受災點,實地走訪慰問了村裡所有的貧困戶、五保戶。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六一”,許瑋瑋書記(右三)慰問村裡殘障兒童

今年年初,省委辦公廳領導協調省紅十字會給村裡送來了慰問物資,他及時將組織的關心送到每一戶困難群眾手裡。1月24日,他邀請福建省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的企業家代表到村裡開展村企合作活動,同時慰問了村裡的老黨員、老幹部、貧困戶代表。6月1日,他走訪看望了村裡的殘障困難兒童,為他們帶去全體村民的慰問和關懷。8月1日,他邀請共建支部到村裡舉行慶祝“八一”黨日活動,慰問了村裡60歲以上退伍老軍人。8月15日,他邀請興業證券龍巖分公司黨總支到村裡開展“不忘初心、共創未來”愛心助學活動,對村裡的困難學生進行資助。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八一”慰問退伍老軍人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慰問村裡困難學生

宣傳紅湖的“代言人”

隨著工作的深入,許瑋瑋意識到,要讓紅湖村擺脫貧困、走向振興,除了靠自身的努力,練好內功外,也要注重藉助外力,調動社會各方力量,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紅湖村。通過宣傳紅湖村,幫助紅湖村,以實現最快時間地脫貧,最大限度地發展。他開始在微信朋友圈裡曬村裡的工作點滴和風土人情,在福州和自己的老家泉州,在領導、同事、朋友們中宣傳紅湖村。一時間,原本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因為他的到來,熱鬧了不少,成了圈內的“網紅村”。就連他慰問時抱過的貧困戶小孩,都被朋友們爭相資助。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被朋友們爭相資助的貧困戶小孩

在他的宣傳發動下,有關部門和廣大鄉賢、企業家、愛心人士參與到紅湖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事業中來。在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領導的支持下,紅湖村加入“千企幫千村”活動,與福建省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安踏集團簽訂企村結對幫扶協議,探索運用產業扶貧、商貿扶貧、就業扶貧、捐贈扶貧等多種方式加速脫貧進程;商會趕在今年過年前就到村裡調研慰問,向村裡捐獻了25萬元,開啟了紅湖村脫貧攻堅的新局面。在武警福建總隊領導支持下,紅湖村作為武警龍巖支隊和莆田支隊的幫扶定點村,共同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思想文化聯建、愛心幫困工程、醫療扶持工程等幫扶工作。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與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開展企村合作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龍巖武警支隊定點幫扶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駐村路漫漫,初心永不變。許瑋瑋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青年黨員信念,他動情地表示:“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我將繼續當好‘紅湖人’,永葆‘紅湖情’,以真摯的感情、滿腔的熱情、奮鬥的激情,為這片紅土地的發展,為紅湖村的脫貧攻堅貢獻更大的力量!

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许玮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簡介

許瑋瑋

第五批福建省委辦公廳派駐龍巖市長汀縣大同鎮紅湖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紅湖村

該村位於長汀城北和蓮花水庫相連,轄區面積2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89畝,林地面積13485畝,呈狹長型分佈。下轄五個自然村,六個村民小組,共234戶891人,常年在外經商、務工約330人,留守兒童35人,60歲以上老人167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48人,其中國標9戶39人,省標2戶9人,五保戶3戶3人,低保戶11戶21人,貧困戶均為因病、因殘和因學致貧。村集體經濟基礎差,是個“空殼村”,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進城務工為主,全村無特色種養業,現代農業尚未形成規模,耕地以種植烤煙、水稻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