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行政干預」,看「不謹慎」的阿里

今天,波場代幣TRX漲勢喜人,成為市場一抹亮點。

前兩天有消息曝出,波場Tron正在協助阿里巴巴在其龐大的產品生態系統中增加數字貨幣規模交換,並稱,阿里巴巴長期以來一直計劃開設交易所,由Tron創始人孫宇晨領導的Tron團隊正在幫助其建立基礎設施。

雖然截至目前,雙方就此事還未做出明確回應,但是這一消息已經足夠讓人們浮想聯翩。

議論與質疑

選擇孫宇晨並不奇怪,畢竟早在2015年3月份,孫宇晨就成為了馬雲所創辦並任校長的湖畔大學首期的35位學員之一,雙方有著長達3年的師生情誼。

毫無疑問,孫宇晨已經從中獲得了好處,消息發出不久,截至今日,波場(Tron,TRX)在24小時的漲幅已經超過了15%,達到了0.0278美元,創出8月9日以來最高位。

對此,今日孫宇晨還發推特“炫耀”了波場行情的上漲。


通過“行政干預”,看“不謹慎”的阿里


但是,阿里終於要對幣圈下手嗎?

毫無預兆的消息讓人有些措手不及,隨之而來的是議論和質疑。有人憧憬著阿里進入幣圈能夠帶來的新改變,也有人質疑,對於一向緊緊擁抱監管的阿里,選擇在加密貨幣備受打壓的情況下進場,是否略顯著急,有些“不謹慎”。

通過“行政干預”,看“不謹慎”的阿里

有這些想法並不奇怪,畢竟,阿里佈局區塊鏈是人盡皆知,馬雲也曾公開表示對區塊鏈很感興趣,但是對數字貨幣仍保持存疑。

不過,阿里隨後便給出了答案。

“行政干預”專利申請

10月6日,就在“阿里計劃開設交易所”消息曝出的當天下午,“阿里巴巴區塊鏈專利申請”上熱搜了。


通過“行政干預”,看“不謹慎”的阿里


據知識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發佈的“2018年全球區塊鏈專利企業排行榜(TOP100)”百強榜單顯示,中國公司佔半數以上,阿里巴巴以90項專利數排名第一。

90項區塊鏈專利,唯有這次的專利上了熱搜,阿里這次的專利到底有什麼能量能夠引發如此熱議呢?

根據上週四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公開的文件顯示,阿里巴巴於今年3月份,通過大開曼島的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提交了申請。文件中,專利作者表示,雖然區塊鏈技術有許多吸引人的特性,例如,開放性、不可變性和分散性,但它沒有考慮到與在規範的現實環境中實現它相關的某些實際因素。

所以,這一專利最大的亮點在於,能夠允許第三方管理員執行“特殊處理指令”,比如中止智能合約或凍結與非法活動有關的賬戶。

眾所周知,在現實世界裡,特殊的數據處理包括行政干預。比如說,當用戶從事非法活動時,法院下達的法令也許可以凍結用戶的賬戶。但是,在現有的區塊鏈中,這種執行能力與智能合約相沖突,並且無法執行。甚至有些區塊鏈項目方籍此利用數據架構上的灰色地帶,大肆收割韭菜,但用戶卻求助無門,無可奈何。

對此,該專利文件中闡述了一個具體用例:預先根據法律或監管情況設定好一個智能合約,在合約中,區塊鏈的創建者可為政府機構設置一個管理賬戶,而後機構可向區塊鏈網絡發佈操作指令;網絡中的節點在確定指令為合法發佈後,即調用相應的智能合約執行操作。

而且,為了防止黑客攻擊,阿里巴巴的開發者建議,可以將管理權限分散給多個指定賬戶。

這意味著,此專利的提出,可以為區塊鏈網絡的行政干預提供便利,更有利於獲得政府的支持,從而推進區塊鏈的廣泛使用。

這與上週一美國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財政和金融服務的高級副總裁吉姆·庫尼亞(Jim Cunha)提出的“5年內會出現區塊鏈上運行的國家法定貨幣”不謀而合。

對此,有人認為,此次阿里計劃開設交易所消息的曝出,該專利或可成為其“不謹慎”的最大倚仗。

支持與反對

當然,此專利“行政干預”的手法,有些類似於GUSD和EOS的“手動”治理機制。

GUSD包含允許其“託管人”(即 Gemini)凍結任何帳戶的條款。GUSD使用ERC20Proxy合同,讓Gemini作為託管人每48小時升級一次合同,使其擁有使所有代幣不可轉讓的權力。

對此,雙子星創始人文克萊沃斯兄弟在官方聲明以及後續的媒體採訪中都曾經多次強調,GUSD是首個“可信且受監管的數字美元”,因此Gemini設置凍結資金的機制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而EOS 是設置了一個鏈上法院,ECAF(EOS 核心仲裁論壇)。ECAF 由經過審查的獨立仲裁員組成,負責處理 EOS 中可能出現的所有爭議。

但從反響來看,結果卻不如人意。截至目前,無論是EOS內部或是外部的成員,對於ECAF的職能都一直處於爭論的狀態。從6月17日,ECAF首次凍結了7個賬戶,到6月22日,ECAF發佈的凍結27個賬戶的緊急措施等,都不能服眾,反而被批評者稱之為“軍閥”、“中心化”、“小孩過家家”……

有人批判GUSD與比特幣去中心化精神相違背,與此同時,也有眾多反對者表示EOS正在與去中心化背道而馳。同樣,“行政干預”專利也飽受類似的詬病與質疑。

反對的聲音主要來自於純粹去中心化的信仰者,他們認為這一系統明顯違背區塊鏈 P2P(Peer to Peer)、不可篡改的重要特性,“這叫特色區塊鏈,局域網鏈”。

但也有支持者認為,“我們應該認識到,政府正式干預渠道應當開通並且合理合法有效,不應走蘋果顧客隱私至上拒絕政府法律干預的理念。在企業內部這種專利創舉無異於新一代‘凱恩斯主義’(宏觀調控),這次彌補的不只是市場缺陷,更重要的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規則與規範。予以實現真正的善治的社會責任而非社會義務精神。”

更多飽受折磨的韭菜也呼籲:“政府正式干預渠道應當開通,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區塊鏈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無法無天’的缺陷,相信有了這種‘手動’控制的機制後,區塊鏈技術會得到更廣泛的使用。”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與上世紀六十年代相比,現如今的區塊鏈同處發展和過渡期,怎樣推動區塊鏈健康平穩發展,讓區塊鏈落入千家萬戶,“不謹慎”的阿里,有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