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活得不容易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最近很焦慮。

雖然吃得飽穿得暖,但心裡總是不踏實。這種“不踏實感”很像是小學考試時,坐旁邊的同學搜搜的翻頁答題,而我卻一直停留在第一頁,不知如何下筆。

說到底,旁邊的同學到底是真的做題做得快,還是他根本一道題都不會才知道往後翻頁,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裡,內心總是充滿了不安和焦慮。

這種焦慮感,是讀書時候很少經歷的。讀書時,壓力的來源主要是學業,最多最多來源於感情不順,但這都容易解決,因為無論成績好壞,都有個頭。期末考完了,就結束了,還有新的學期開始,可以自我麻痺“新的學期,新的開始,要好好努力哦”

然而畢業以後,事情變得不一樣了。不再有開學和放假,取而代之的日復一日的重複、拼搏、加班、煩躁。好像永遠沒有盡頭,除非財富自由,但是那又何其遙遠。

可是,這個社會又如此發達,各種互聯網信息每天撲面而來,好像周圍的人都正在成功:

朋友圈“你為什麼被同齡人拋棄”的文章,

微博上的流量明星已經成了00後,

曾經的同學已經有實現世俗成功的人了,

而自己呢? 好像如此普通,想要努力,又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感覺自己真的快被時代所拋棄了,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好不容易想要努力,但是刷一個小時的抖音和微博,什麼都可以拋之腦後了。

這屆年輕人,活得不容易

不僅焦慮,還要開始經歷生離和死別了。

90後的我們,現在大多處於奔三的道路,然後發現身邊人的經歷越來越社會、越來越真實:

一茬茬的結婚了、又一茬茬的離婚;

有的朋友甚至離奇失蹤了;

還有好友醉酒去世了,然後懂得了世事無常;

甚至有發小都有私生子了,人與人的差距真的很大很大;

混得好的朋友成大明星、網紅了,卻被包養;

開始害怕接到父母突然而來的電話了。

以前覺得只能在電視裡才能出現的人生無常,卻開始以每月一次的頻率,向我們真實的生活襲來。以前不會考慮買保險,不曾考慮會遭遇最差的運氣,但是現在不得不考慮給自己留些後路。

這屆年輕人,活得不容易

不斷經歷痛苦和快樂,自己越來越麻木。也有人稱之為“成熟”。

以前認為朋友的背叛不可饒恕,然而現在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開始學會成全別人;

以前收到喜歡的人的一條短信都興奮不已,現在卻發現,再帥再美的人主動來加微信,都覺得別人是套路滿滿,很少有心動的感覺了;

經歷的越多,對喜怒哀樂的反應就越麻木,很多反應甚至很職業化、臉譜化。

這很無奈,這也叫成熟。

那些看開的人開始妥協,堅持初心的人依然天真。

很多人經歷多了,就學會了和一切妥協,因為妥協才是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理性選擇。

然而有些人依然堅持初心,害怕自己習慣了妥協,就好像不再能做那個真實的自己了。

其實,我們都是一邊妥協著、一邊天真著:

“在微博知乎上蹦迪,在朋友圈發雞湯裝歲月靜好”,

我們都是人格分裂的普通人。

這屆年輕人,活得不容易

其實,每個90後都處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階段。

暫時遇到了風口、站在了山頂的幸運兒,沒必要看不起山地下還在打拼的小夥伴;

而當前身處於山下的,因為選了個爛專業或者進到了爛行業的人,也永遠有機會去改變、去奮鬥。

20多歲的年紀,發現時間過得無比之快,而我們也只有不斷去探索未知、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去做些讓自己不爽的事情、去拓寬生命的寬度,才能感受到自己還存在,才能讓時間過得慢一些。

在奔三的年紀 ,人人都害怕變老;

即便活得不容易,

也可以選擇做個天真的人。

祝大家永遠年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