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北海人從「放管服」改革中得到多少實惠

五年來,北海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針對存在的堵點難點“對症下藥”開展相應的改革,效果槓槓滴!

北海市行政審批事項從600項精簡到315項,精簡近50%,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全市315項行政許可事項平均法定辦結時限為24.2天,經過多輪優化後平均辦結時限壓縮到5.3天,提速率達78%,調整後3個工作日以內完成審批的項目達到77項,佔比25%;調整後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的項目達到155項,佔比50%。

放管服,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簡稱。“放”即簡政放權,降低准入門檻。 “管”即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 “服”即高效服務,營造便利環境。

北海“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區前面

2016年10月起

北海市承擔全國“雲上編辦”試點任務,當時是全國18個試點省市之一、少數民族地區首個試點市。

2017年7月1日起

北海市率先推行行政審批“容缺辦理承諾制”,針對列入“容缺辦理”的審批事項,列出一次性告知單,明確那些材料可以容缺,那些必要件不能容缺。今年我們的改革步子邁得更大了一些,部分審批項目如果申請人材料不全,採取承諾即發證,通過後續監管方式加強管理。為破解“准入不準營”難題做了積極嘗試。

2017年8月起

北海承擔了自治區清理規範證明事項試點任務,出臺了“五張清單”:

1.《北海市無證明事項的部門清單》,共25個部門不需要企業、群眾提供證明清單。

2.《北海市政府部門不再要求基層組織出具的證明清單》,共梳理出30項屬於共性的證明事項不再要求基層組織和企業、群眾提供,譬如:“夫妻關係證明”“長期不在家居住證明”“不擾民證明”等“奇葩證明”全部取消。

3.《北海市市本級清理規範的證明事項》,共梳理出107項證明事項不再要求相對人提供,精減幅度達到了40%,譬如“親子關係證明”“資信證明”“註銷戶口情況證明”等都被取消。

4.《北海市市本級保留的證明事項》,共保留83項證明事項,公佈了證明設立部門,明確了涉及行政權力、公共服務事項名稱,公開設立依據,為企業、群眾提供方便。

5.《北海市村(社區)保留的證明事項》,共明確22項證明事項可由村(社區)開具,徹底為基層村(社區)減負,防止村(社區)公章成為“萬能章”,通過這項試點改革,與國務院提出的“六個一律”要求和減證便民行動要求高度契合,北海市也將按照國務院要求持續推進。

2017年1月起

推行村級權力清單制度。村幹部權力不大,亂作為可能成為服務群眾的“腸梗阻”;村幹部處在最基層,不盡責則可能讓百姓辦事不暢、心有怨氣;村級組織雖小,不盡心則會成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絆腳石”。

五年來,北海人從“放管服”改革中得到多少實惠

為了讓村幹部行使權力不再“任性”,在省、市、縣、鄉四級權力清單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村級權力清單制度,為促進農村基層民主治理、村幹部依法用權作出了積極探索。

2017年7月起

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北海市作為國務院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城市, 將市發改委、工信委等24個單位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劃轉到市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職能部門從根本上杜絕過去“重審批、輕監管”和“以審代管”的做法。審批局實行“一站式”服務,試行“打包審批、勘審同步”。把企業通常需要同時辦理的幾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個“審批包”,同時接件、同時受理、同時勘驗、同時審批,提高了審批效率。努力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 建成市政務服務中心網上辦事大廳,在廣西率先推出“北海陽光審批”手機APP,開啟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新模式。

2017年11月起

推行公安便民服務改革。一方面交警奏響便民服務“三部曲”。北海市在全區率先建成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車管自助服務區。

針對我市的城市佈局和人口居住的分佈結構,建立一縣三區警郵中心和警保、警企服務站點,將車管業務權限下放,形成線下線上、窗口網點均能辦理車駕管業務的新格局。

成立北海仲裁委員會道路交通仲裁院,與道路交通事故“五位一體”調解機制進行有機結合化解交通事故糾紛難題。

五年來,北海人從“放管服”改革中得到多少實惠

2.0版通道式查驗“一次辦”

減免辦證手續,補換領,審驗駕駛證等18類車管業務僅憑身份證就可辦理。建設潿洲島“微車管”,打造2.0版通道式查驗“一次辦”,奏響為民服務三部曲。

另一方面實現辦理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經過流程優化,只用40分鐘就可以辦好照相、提交表格、交費等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