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上火,下肢冷,是怎麼回事?

中醫杜川


一、易上火表現


有人經常上火,比如吃頓火鍋,就會多長几個上青春痘,比如吃個燒烤,就會多長几個口腔潰瘍,還有人是吃幾個大棗,喝點黃芪、黨參水也會上火,覺得口乾舌燥。


自己吃一點黃連上清片,或者弄些蒲公英熬水,或者用梔子熬水,好像症狀能好一點。但是總是反覆發作,而且還經常覺得下肢發涼,晚上睡覺手腳不暖和,這是怎麼回事呢?

二、上火也得分:實火還是虛火


1 、實火


心火旺,容易長口腔潰瘍,心煩,睡不好覺,脾氣大,可以用竹葉心、蓮子心泡水喝,可以降心火。這種情況往往不會怕冷,還會有小便黃,大便乾結的情況。


2 、肝火旺


脾氣大,容易急躁發怒,肝區容易疼痛,有時胃痛,眼睛紅,乾澀,有時會有小便黃,大便幹。可以用梔子、菊花、玫瑰花、佛手泡水,舒肝洩火。打打太極拳,練練瑜伽,聽聽歌,跑跑步,放鬆心情,凡事不要太計較,正確的面對各種壓力和人際關係。肝火自然不旺。



3 、胃火旺


額頭容易長青春痘,容易便秘,口乾、口臭,小便黃、大便便秘。熬夜,吃燒烤,喝酒,長期大魚大肉,都會助長胃火。我們可以偶爾使用黃連上清丸去胃火,或蒲公英熬水喝,但都不能長期使用。


4 、虛火


腎陰虛一般都是虛火,因為腎陰虧虛,陰陽平衡失調,陽氣相對偏亢,導致的虛火上衝。有些人會有心煩,口渴,手心腳心發熱,頭暈、耳鳴,這種情況可以用六味地黃丸調理。或者陰虛火旺比較明顯,也可以用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


5 、特殊上火



有些人本來是脾陽虛或腎陽虛的體質,同時體內有痰溼較多,阻滯經絡,所以一碰到性質溫熱的食物或藥物,比如生薑、大棗、黃芪,黨參,就會出現這種上火的情況。痰溼把經絡堵得死死的,就好比地震受災,公路毀壞,外來物資運不進去,整個堵在那裡,不就著急上火了嗎?


長期脾陽虛、腎陽虛,同時痰溼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以就會出現又上火,又怕冷的矛盾現象。


首先要健脾除溼,而不能一味的用清熱的藥物。如果長期服用清熱藥物,會形成惡性循環,加重身體陽氣的損耗。必要時可以使用茯苓10-15g' 陳皮5-10g 枳殼5-10g、升麻5g、薄荷5g,熬水服用,行氣除溼。當然很多時候情況是複雜的,還得請專業醫生望舌、把脈,針對性治療。


更多中醫養生治病,請關注頭條號:中醫杜川


中醫杜川


對於患者怕冷還容易上火的症狀,其實是中醫中提到的上熱下寒的表現。這類病症的患者一般是因為腎陽亢於上從而不能溫煦其腎水,同時其腎陰虧於下從而不能滋養其腎陽。這類患者常表現上部為一種身熱的症狀伴隨著下部是一種寒性的症狀。

上焦內火旺,下焦內寒大,可以觀察自己的舌象,一定是舌尖發紅舌根發白的。上熱下寒的出現,中醫認為大致有兩方面原因:1.腎陽不足無法溫煦腎水,導致下焦寒盛,同時腎陽虛導致心腎不交,出現心火旺即上火的表現。2.中間氣機阻滯上下不同出現上熱下寒的表現。

中醫的治療可以從經絡入手:1.每天空心握拳敲打代脈200-300次。2.搓八髎,每次搓5分鐘或者敲打200-300次,有些人會感覺到膝蓋發熱,上下相通的最好感覺是腳心發熱。3.每晚臨睡前艾灸湧泉和太溪穴20分鐘。

堅持一段時間上熱下寒的症狀會明顯改善。

營養佳

我們致力於傳播科學的營養知識,助力您身體健康,全家安心。  歡迎關注


營養佳


  針對您所描述的這種情況,屬於上熱下寒,多是由於陽氣不足、裡寒盛,逼迫虛熱上擾頭面所致,治療要溫寒,不可清熱,越清裡越寒。

  此外,上火的還可能與您平時的飲食、壓力過大有關係。

  意見建議:

  忌食生冷食物,晚上熱水泡腳搓腳心;

  少吃點辛辣刺激飲食和熱性的食物,如荔枝、桔子、桂圓等,以免引起上火。

  儘量的多吃蔬菜,注意多飲水,吃苦瓜是有很不錯的效果的,如果有熬夜的習慣最好改正哈。


中華醫學會專家辛宗忠


心腎之氣無法相交,導致上熱下冷

中醫認為,心屬火,心臟位於人體的上焦,正常的心氣是要往下走才是正常健康的表現。腎屬水,腎臟位於人體的下焦,正常的腎氣是要往上升。心氣往下,腎氣往上,這屬於陰陽結合,水火既濟。心肺之氣往下降有助於小腸與大腸的正常分解排洩大便。如果心肺之氣過旺就會熱氣往上走,導致身體上火,如口乾舌燥、眼赤舌紅、便秘生瘡、失眠多夢等症狀。

當心火過旺,心氣也就不降也會導致腎臟寒冷,腎氣不足,此時就會出現下身寒冷手腳冰涼、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對於這種症狀應當上洩下輔。所謂上洩就是洩掉心氣之火,讓火氣不再往上走,而是往下走,可用黃蓮洩心火。下輔就是輔助腎氣不足,讓腎水得以上升與心氣相交,可食用肉桂。此兩種藥同時服用,方可調理陰陽平衡,以至心氣得以恢復原狀往下走,腎氣恢復原狀往上升,自然就水火既濟,身體得以恢復健康。

更多健康分享點擊關注➕留皇橄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