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果德國和日本兩面夾擊蘇聯,美國沒有加入二戰,蘇聯會必定敗亡嗎?

談文論史


如果沒有美國人參戰,而日本能夠和德國配合向蘇聯攻擊,那麼到1943年,估計蘇聯就得滅國了。

德國是1941年6月22日開始向蘇聯進攻的,在此之前蘇軍對有可能到來的進攻並沒有做出縝密的防禦。到1941年春天,蘇軍陸軍師只有滿編的一半人,即便這樣也不能保證每人都能分到槍,重武器方面就更別提了,由於生產跟不上,重型武器嚴重缺乏,很多軍隊都處於有名無實的狀態。

所以,當德軍向蘇聯發動攻擊後,其實很多軍隊是在赤手空拳的狀態下被俘虜的。

最要命的是斯大林對德軍的誤判,當時斯大林認為德軍在征服英國前是不會向蘇聯發動攻擊的。所以,雖然在1941年德軍已經對蘇聯進行空中偵查,但斯大林仍然嚴令邊防軍保持克制,避免刺激德軍,禍水東引!

之前悟空問答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希特勒不派幾百萬大軍登陸英國,反而去打蘇聯呢?

其實,暫且不提英國海軍對英吉利海峽的控制。假如當時德軍真派幾百萬大軍登陸英國本土,那麼背後的斯大林同志是不會放過這個難得機會的。

實際上,斯大林在德軍執行巴巴羅薩計劃之前,一直認為戰爭會是以蘇軍主動攻擊德軍作為開始。因為他曾經判斷德軍會登陸英國本土導致後方空虛,這是打敗希特勒的唯一機會。所以,蘇德邊境的幾百萬蘇軍其實更多是為了進攻而準備的。沒想到希特勒棋高一著,他放棄與英國纏鬥,利用潛艇狼群戰術打算困死英國,而把陸軍用來突襲蘇聯。這種左右開弓的戰術雖然冒險,但只要美國人不加入進來,勝算還是很大的。

(1939年到1941年是軸心國四面出擊,大殺四方的時期)


於是,就在蘇聯還沒有準備充分的時候,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向蘇聯發起了進攻。當時蘇軍西部邊疆一共有290萬大軍,為了消滅這支軍隊,德軍出動了陸軍野戰軍的95%!

從1941年6月到1941年12月,德軍共消滅蘇軍400萬人,自身損失只有80萬,可以說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而蘇聯也丟掉了大部分精華地區,雖然在此後的莫斯科保衛戰中獲勝,但已經有點後繼無力。如果這個時候150萬關東軍對西伯利亞發動進攻。那麼無疑蘇聯將會放棄整個西伯利亞退守烏拉爾山。

這不僅會對蘇聯士氣造成巨大影響,還會讓蘇聯失去大後方的工業基地,從而在武器生產方面陷入停頓。

另外,不得不說美國對蘇聯的軍事援助也是至關重要的。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向蘇聯援助了258萬噸航空汽油,而蘇聯自身生產的只有181萬噸,美軍援助幾乎佔到了蘇聯整個二戰使用量的60%。

可以說沒有美國援助,蘇聯大部分飛機就不能飛上藍天。而缺少了美軍在東線的配合,蘇軍受到德國空軍的攻擊將會增加4倍。因為當美軍開始對德戰略大轟炸後,德軍80%的飛機已經調往西線,只留下20%的空中力量與蘇軍作戰。所以,沒有美國的幫助,蘇軍在戰場上根本沒有制空權。對了,他還要分出一部分空軍去與日軍作戰。二戰期間美軍擊落了數萬架日軍戰機,假如日軍不打美國而將空軍主力投放到蘇聯,後果是蘇軍不能承擔的!

陸軍方面,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汽車30多萬輛,而美軍援助的汽車多達50萬輛。沒有美國的汽車,蘇軍的機動性將會降低一半還多,對抗德軍的機械化部隊的能力也會相應下降。對了,由於日軍的參戰,烏拉爾山以東的工業區失去後,蘇軍的產能會大幅下降,連30萬輛汽車都生產不了,估計到時候只能靠兩條腿量了!

所以可見,假如美國人不參戰,日本再配合德國,那麼蘇聯最晚在1943年就得投降了!


歷史風暴


二戰時期的蘇聯絕對是一個實力強勁不容侵犯的大國。那個時期的蘇聯由於擁有完善的軍工體系而軍事力量強大,即使是面對德國的瘋狂進攻,他們還是始終堅守了下來,莫斯科一戰可以說是德蘇兩國局勢轉變的一點,此前,一路兇猛的德國對蘇聯一攻再攻,而莫斯科戰爭之後,蘇聯則開始了真正的反擊並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我們都知道日本和德國是發起二戰的主要國家,但是兩國的力量卻並沒有集中在一起,日本的主要對抗對象是中國,而德國卻是一心對抗蘇聯,那麼如果那個時候日本和德國聯起手來對抗蘇聯一個國家的話,以蘇聯當時的實力,他還能否扛得住呢?

事實上,就算日本和德國兩者夾擊,他們也很難戰勝蘇聯。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戰爭的變動性是很大的,那個時候的美國還並未直接介入戰爭但是一直在以別樣的方式對蘇聯實行援助。這樣一來,即使那兩個國家可以對蘇聯造成重創,但是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援助也能夠使蘇聯迅速恢復實力。

另外,蘇聯本國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二戰結束後,蘇聯成為了美國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敵對國家,而即使是到了現在,敢於與美國對抗的國家也基本是不存在的,而蘇聯那個時候就有實力與美國對抗,當然其實力也就是不可忽視的。

雖然德國在戰爭初期佔了優勢,但是戰爭時間拉長之後,實力基礎就成了決定戰爭成敗的重要因素,這也是蘇聯為什麼可以獲得勝利的原因。所以說,就算是日德兩國聯手,他們也很難能戰勝強大的蘇聯。


利刃軍事


即使美國沒有加入二戰,沒有援助蘇聯,德日兩面夾擊蘇聯,最後失敗的也是德日,蘇聯不會敗亡。

首先,蘇聯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氣候非常寒冷的國家,而德國、日本都是比較暖和的國家,到了蘇聯,這就是最難過的一關,德日領土太小,可不像美國那樣種植有大量的棉花。

其次,日本攻打中國這個落後的農業國,都沒能佔領下來,日本想經過外蒙的隔壁沙漠、西伯利亞的凍土區,更沒有這個實力。

第三,德日的鐵礦、石油資源支撐不起消耗戰,蘇聯的資源太豐富了,德日不能短時間打下蘇聯,就會被蘇聯拖死。

第四,蘇聯有非常多的大工業區,蘇聯是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大國。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都位於國土中間,即使德國佔領了很多蘇聯領土,但這兩個工業區保證了蘇聯生產坦克、火炮源源不斷供應前線,德日想佔領這兩個工業區非常難。



所以德日想滅亡蘇聯是做不到的,德日自己也很清楚,德日那樣精明的國家,如果合擊能滅亡蘇聯,早就去做了,蘇聯最開始的慘敗主要是因為被德國偷襲沒有準備,如果不偷襲德國恐怕佔不到便宜。

但如果沒有美國的加入,蘇聯會死亡更多的人口,而且戰爭時間會拖延的更久。


解憂時間


這個假設非常到位,因為當時的德國和日本確實有這樣的計劃。

二戰爆發初期,中國廣大國土迅速淪陷,極大程度刺激了日本擴大戰爭的野心,關於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日本國內分為“北進”及“南進”兩派,日本陸軍主張北進,以東北為基地對攻擊蘇聯遠東地區,而日本海軍則堅決主張南進,對東南亞以及美國英國在亞洲的勢力範圍下手。

雙方的爭議在1939年得到平息,當年日本在蒙古試探性的挑起與蘇聯軍事衝突,這就是著名的“諾門坎戰役”,但日軍對蘇聯軍事實力和作戰決心明顯估計不足,而以朱可夫為代表的蘇聯新一代將領卻對遠東的局勢洞若觀火,為了打消日本人的野心,不惜全面動員,以海量的後勤彈藥補給和六倍於日軍的兵力狠狠的教訓了一把日本人,讓日本人明白,在遠東地區廣袤的原野上和蘇聯陸軍作戰就是死路一條。

1941年4月13日,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日本就此打消了北進的計劃。

但蘇聯並沒有就此掉以輕心,即便是莫斯科保衛戰的關鍵時刻,依舊對遠東地區報以警惕的目光。1941年日本見德國在蘇聯節節勝利,又燃氣了攻打蘇聯的野心,但據前線偵查彙報,蘇軍在遠東地區總兵力超過130萬,遠遠大於關東軍的人數,且日本在中國投放了太多兵力,一時難以脫身,缺乏全力對蘇作戰的實力,夾擊蘇聯的計劃再次放棄。轉而南進,對美開戰。

其實這130萬人有很大的貓膩,當時蘇聯的精銳全部集中在莫斯科城下,遠東地區不過是蘇軍的老弱病殘,甚至數量都有很大水分,而日軍在諾門坎戰役失敗後,對蘇聯的軍事力量十分恐懼,寧可高估,不敢冒進。

如果日本聯合德國在1941年全面對蘇聯開戰,放棄偷襲珍珠港,而美國又不支援蘇聯,蘇聯是無法應付連線作戰的。

諾門坎戰役雖然蘇聯取得了勝利,但卻是建立在強大的火力配置後勤保障和兵力投放的基礎上的,從戰役損失來看,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死亡9703,損失了280輛坦克,90輛裝甲車,而日軍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只損失了30多輛戰車。單以損失而論,蘇聯甚至出於劣勢。

如果日軍從一開始就全力準備,勝負未可知。而二戰期間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也是蘇聯能夠戰勝德國的一大保障。

根據美國對蘇聯的“特惠援助”統計,美國從1941年10月1日到1945年9月20日,共向蘇聯運輸了1642萬噸的戰爭物資,其中包括飛機1.4萬架,汽車49.5萬輛,裝甲戰車1.2萬輛,摩托車3.2萬輛,列車1.3萬臺,各種防空火炮7944門,衝鋒槍10.8萬支。炸藥,鋼材,食物以及各種戰略物資更是不計其數,物資總價高達110億美元。

如此龐大的物資援助對蘇聯抗擊德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蘇聯能夠在戰爭初期的潰敗中快速反擊德國,美國的援助功不可沒。



日慕鄉關


美國實質上的確一直是站隊的,包括英國能夠挺住也是老美支持的。假設老美沒加入二戰,也沒有對蘇聯開展援助,那麼不用日本加入,蘇聯也不是納粹德國的對手。

圖:蘇德戰場示意圖(1941.07.22-1941.12.05)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面對納粹的閃電戰,蘇軍在前線的佈局損失慘重,而且從7月22日到12月德軍就已經佔領了蘇聯在歐洲的主要地區:白俄羅斯、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等。雖然蘇聯已經將工業大部分轉移到烏拉爾山以東,而且也有後續的人力補充,但是蘇聯的歐洲部分始終是蘇聯的核心地帶,無論是從工業和農業的角度來看。雖然此時德軍也面臨裝備損失和後續更換不足的問題,但是顯然蘇聯紅軍面臨的裝備不足問題更為嚴重,因此如果此時老美不提供全方位援助,蘇軍只能一口口被德軍吃掉。

美國的援助很重要,在於其援助規模之大和全面,按照2005年的美元計算,美國對蘇聯在二戰期間的援助價值達1300億美元,尤其是飛機和坦克。美國一共提供了1.47萬架飛機,佔蘇軍飛機戰場總投入量的15%;坦克為7000輛,40萬輛運輸車輛,此外還包括其他生產和生活物資,比如生產飛機必須的鋁的50%是美國援助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武器裝備的提供不僅拯救了蘇軍,而且也對蘇聯工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很多技術是當時蘇聯工業技術水平所達不到的,比如飛機發動機技術,所以這種援助對於蘇聯工業也算是一次革命。


陳皮果子


條件設的這麼不可思議,蘇聯還能不亡嗎?但事實上,這些條件是不可能出現的,不是嗎?

先說最重要的條件,美國。美國一直是反蘇國家的代表和領軍國,自從蘇聯成立就各種反,各種滅,但是伴隨著德國對蘇聯的入侵,卻來了個360度大轉彎,積極支援蘇聯跟德國幹,所饋贈給蘇聯的物資品種之豐富,數量之巨是十分驚人的,曾有人說出,蘇聯紅軍之所以能打勝納粹德國,是因為有了美國的牛肉罐頭的支援,這話雖然有些許誇張,但是在蘇德戰場初期,蘇聯的迅速潰敗,喪失了大量的輸出型農場後,美國對於蘇聯食品的援助的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那麼美國為何熱衷於支持自己昔日最痛恨的敵人呢?


美國是近現代國家發展的典範,是上帝的寵兒,其龐大而精深的工業技術體系,以及全球化市場策略,全球移民政策,為她的強盛注入了強大動力,在國際關係中,她不希望自己得到的地位和奶酪被別人搶走,尤其是那些發展迅速,有可能對她構成威脅的國家,她便建立一種秩序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德國,日本肆意的侵略嚴重侵害到了美國在一戰後想達成的國際秩序,雖然蘇聯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對抗,但真正去動了美國奶酪的是德國和日本,連希特勒在進攻蘇聯前都說過,美國不會永遠置身事外,最多一年他們就會加入戰局。所以即便珍珠港沒發生,美國不參戰,也不可能讓德國,日本在歐洲和亞洲任意行動,她必然會通過戰爭以外的方式支持那些遭到上述兩國侵略的國家,以維護自身的利益。所以,有美國的支持,蘇聯是不可能被滅亡的。


再來說次要的條件,日本。日本是一個土地稀少,資源匱乏,人口稠密,起步最晚但發展迅速的國家,除卻列強,她可謂是意氣風發,骨感而又強大,但是在列強中她根本排不上個,或者說,她的強大是相對的。

就中國戰場看,我們只有兩百萬軍隊,大多用的是仿製德國二十世紀初的漢陽造步槍,缺乏重武器,飛機坦克更是少的可憐,就這,日本打了四年打不贏我們,竟然形成相持局面,他們有什麼本事跟蘇聯老毛子幹,諾門坎幹了一次,讓蘇聯給揍趴下了,把日本北上的想法基本打沒了。



而且日本內部矛盾重重。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的仇恨那是舉世皆知,如果不是屬於一個國家,他們很可能自己就打起來了,而且還是那種不殺光你十八代祖宗不算完的打。她的資源本來就有限,她沒有英法那樣的殖民地體系,沒有美蘇那樣廣袤而資源豐富的國土,就連人口,她也到不了億這個單位,最多屬於二流人口國家,她憑什麼能擊敗蘇聯在遠東的留守部隊,就算它能贏,她又能得到什麼呢?凍土層和北極熊嗎?


日本是一個極其沒有戰略目的的國家,對外戰爭大多數時候靠頭腦發熱,打贏了就是所謂的武運長久,靠戰爭財支撐她那小身子骨,這就屬於先天發育不良,後天又十分作死的國家,美國早就看穿她們成不了氣候,如果美國要在亞洲尋找一個支撐點,一個盟友,絕對眼裡只有中國。日本北上也好,南下也罷,他們都搞不清他們這麼做的目的,什麼三個月滅中國,六個月平美國,從這些零智商行為你就能看出他們贏不了,他們要能打贏,那就是上萬年人類歷史全錯了。所以日本和德國夾擊蘇聯,那就是希特勒的一個異想天開,更重要的是,德國要靠日本幫忙才能滅蘇聯,希特勒和他的優秀的雅利安人那張老臉往哪放,還有地方放嗎?



就二戰前的世界關係,你不可能讓美國不支援蘇聯,也不可能讓日本去夾擊蘇聯,這些條件不可能出現,除非全人類都瘋掉了。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德國制定巴巴羅莎計劃,其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決定。

假如美國不對德宣戰,不參與二戰,那是不是想說,假如德國沒有在歐洲挑起戰爭呢?

再說,德國還沒挑起戰爭史前,也是日本還沒挑起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就已經向蘇聯發動過戰爭,這就是二戰史中的諾門坎事件。當時的日本以為蘇軍很弱,所以,東條英機制定了一個北進計劃,結果被蘇軍狠揍了一頓,損失慘重,傷亡也很大。對此日軍不得不向蘇軍求和,並且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如果說,假如美國不參戰的話,那是不是也應該說,假如中國國民黨軍隊的裝備和日本相等的話,我敢說國民黨軍隊同樣會失敗。換句話說,假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武器裝備相等的條件下,只需要一百萬軍隊。就能打跑日本狗。那麼,佔領日本的就不是美國人了,而是中國軍隊。

就算美國不參戰,德日照樣失敗,因為,蘇聯在遠東地區留有強大的預備隊,這支預備隊是西線對德作戰軍隊的兩倍。不客氣的說,日軍的裝備和蘇軍的裝備差不多,且蘇軍具有炮火優勢。

假如德日以全部兵力夾擊蘇聯的話,我敢說,德日仍然失敗,要是那樣的話,首先失敗的是德國。因為英軍會直接佔領德國,法西斯德國軍隊就成了喪家犬。而日本也會有更多的戰俘被蘇軍當做終身勞工。那麼,佔領日本的就會是蘇聯。


歷山耕夫569


美國沒有參戰,這個假設很有意思。

首先,我們說一下正二八經的歷史順序,其實整個二戰的進程,美國都是參與其中的,羅斯福領導的美國政府一直在籌備全面參與歐洲戰事,但美國民眾和國會對千里之外的歐洲和亞洲戰事明顯不太上心,多次被拒絕。但美國也沒閒著,為盟國提供了大量物資,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著反法西斯戰場。

拐點在於: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被日本偷襲後,羅斯福終於說服了美國國會,隨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德國因為1940年9月27日簽署的《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所以對美國宣戰,至此,二戰進入了全新的階段——美國從幕後的後勤支持轉變為直接以武力介入二戰。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假設。

第一,美國沒有參戰定義為維持在41年之前,還是當後勤科科長。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因為我想象不到被偷襲了還不參戰的美國是什麼樣子)而是北上並西進,我們參照諾門坎戰役,日本陸軍在蘇聯紅軍前佔不到任何便宜,但能明顯牽制西伯利亞集團軍(就是現實中西進幫助斯大林打贏莫斯科保衛戰爭的那上百萬人)。蘇聯面臨兩線作戰,莫斯科西線有可能進入到類似一戰的消耗戰,因為也沒能力徹底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但隨著美國持續不斷的支援,蘇聯可能會首先解決掉東線的日本,然後轉過頭對付德國,這過程漫長,富有變數,我個人認為:德日兩國拿下蘇聯,理論上有可能,但不是很高,因為其他盟國不可能坐視蘇聯亡國的。即便拿下蘇聯,德日兩國也不能再有後續的大動作了。

第二,美國連後勤都不管,閉門敲鐘唸經。德日兩國拿下蘇聯的可能大幅增加,但有很多充分必要條件:德日兩國明確戰略,誓要把歐亞打成一片,並且日本將海軍的資源向陸軍傾斜,提高機械化以應對蘇聯遼闊戰場,並在中國東北成功發現大慶油田,德國迅速拿下高加索地區,並穩穩控制烏克蘭,這樣蘇聯就沒有鏖戰的資本,戰事才會向軸心國傾斜。如若不然,還是五五開,有可能打到誰都累了,就此停戰。其中東北有沒有發現油田對日本很重要,日本沒有可以掌控的石油資源和糧食產地有什麼理由和資本北上西進呢?他還是會選擇南下。當德日兩國不齊心各有所圖的情況下,很難滅掉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