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陽光「燃起」脫貧盼頭

僅光伏收入一年可以多增加2000元,11月份還可以住上50多平米嶄新的套屋,這對於家住太原市婁煩縣鹽市崖村的段拾太和愛人來說,這原本是這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

近年來,身處扶貧工作重點地區的電力企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服務所在地區人民,為當地人民脫貧致富貢獻最大的力量。2017年,太原供電公司吳慧政被派駐到鹽市崖村,成為鹽市崖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從此,這裡的脫貧夢離現實越來越近了。

9月4日,記者在鹽市崖村村委會附近看到,四排嶄新的平房十分搶眼。段拾太一家四口也即將搬入這裡的新房。

“這是給村裡的貧困戶新建的,這房子還在完善後期的設備,將來這裡每家都有一個小院子,而且還配套廁所和自來水。”村支部書記張建明高興地告訴記者,大概11月份村裡的危房戶就可以住上這新房子了。

張建明說,這個房子最大的特點是房頂上全部安裝了光伏板,通過發電給村民們增加收入。

段拾太家有殘疾的孩子,夫妻都有慢性病需常年吃藥,一家四口人只能擠在一張大通鋪上。在當地政府和太原市供電公司的幫扶下,一縷縷溫暖的陽光正在照亮他們家的脫貧之路。

吳慧政告訴記者,太原供電公司作為大型國有企業,與當地政府共同致力於脫貧工作。他們開展節日走訪,為老人送去慰問品;資助貧困大學生;為村民解決小雜糧、馬鈴薯等滯銷難題;積極推動油用牡丹土地流轉,確保村民穩定增收……

要想脫貧,首先要知道貧在哪裡。太原供電公司因地制宜科學謀劃,進行脫貧三梳理:一是梳理村委發展思路,以村委發展帶動整村脫貧,制定了村委3年發展思路;二是梳理制定針對性幫扶措施;三是梳理駐村幫扶項目14項,以產業項目帶動整村脫貧。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扶貧工作中,該公司深知僅靠資金的幫扶並不能實現真正的脫貧。

今年6月29日,村裡的200千瓦小型光伏電站併網發電。僅此一項就可帶動96戶貧困戶每年人均增收500元左右。自此源源不斷的光伏清潔能源,接入安全可靠的電網。

吳慧政說,在婁煩山脈上建設的110千伏光伏電站聯村光伏送出項目也已併網發電,建成後年發電量可達7277.2萬千瓦時、年收入6185.62萬元。連同土地流轉費用,以及光伏電站建設施工用工等,這兩個項目可帶動當地7600餘貧困戶增加一項“陽光收入”。光伏電站不僅代表著村裡有了產業項目,更意味著鹽市崖村在“脫貧攻堅戰”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為了讓鹽市崖村真正脫貧,走上致富之路,太原供電公司還拓展產業扶貧領域,申請新建“鹽市崖村機加工廠”;整合當地資源,打造“原生態綠色小鎮”;申請新建“小雜糧加工廠”,同時持續開展就業扶貧,多渠道開發就地就近就業崗位,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改善該村的產業結構,提高村集體收入,解決貧困戶就業難題,為全村脫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自從太原供電公司的同志幫村裡建起了光伏電站,教會了我們地裡能夠‘曬’出錢,燃起了大夥兒脫貧的盼頭。”村書記張建明說,長久以來這裡的人們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憑著一畝三分地養家餬口,而近幾年來,縣政府和電力公司的幫助,讓我們這貧困村對脫貧有了盼頭,對未來的好生活有了更多的信心。

本報記者 張劍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