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懷本酒丨「酒肉穿腸過」和「搬若湯」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是濟公和尚的著名禪偶和口頭語,它表達的是對佛理禪機的另一種理解,顯示的是和尚中不循規蹈矩另一類的處世哲學。

濟公著破衣、搖破扇,吃肉喝酒,浪跡天涯,實際卻是十八羅漢中的知黨羅漢轉世。他所做的懲惡揚善、打抱不平,也符合佛教的宗旨。

澄懷本酒丨“酒肉穿腸過”和“搬若湯”

河南少林寺的和尚,因為唐朝統一立下不朽功勳,故而李世民特准他們可以不戒暮腥,結果也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而使武功彪炳天下。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實際也是個酒肉和尚、花和尚。他對人說:“酒家不忌葷酒,英甚麼渾清白部,都不選,華肉狗肉,但有便吃。”每次要賣弄力氣和懲治惡前,都要得醉,其情態則是:“頭重腳輕,對明月眼紅面赤;前合後仰,趁清風東倒西歪。酸唫上山來似當風之;擺擺搖搖迴轉去,如出水之龜。腳尖曾澗中龍,拳頭要打山下虎。指定天宮,叫罵天蓬元帥;踏開地府,要拿催命判官。裸形赤體醉魔君,放火殺人花和尚。

澄懷本酒丨“酒肉穿腸過”和“搬若湯”

據介紹,評彈《西廂記》中的惠明和尚也是酒肉不離口,彈詞中是這樣描繪他的:他“是普救寺裡格燒火和尚,格和尚不會念經,不會拜佛,最喜偷吃酒肉,吃醉了就鬧個天翻地”。當然,也正是因為惠明和尚的大膽密達,才有勇氣和能力,突破五千強盜的包圍,將張生的信送給白馬將軍,從面救了普救寺,也成全了張生與崔鶯鶯的婚姻。

中國歷史上還有唐代的大書法家懷素和近代的蘇曼殊等,也都可稱得上是酒肉和尚。懷素寫字前,一是要喝得醉意甜暢,才能舞筆弄墨。蘇曼殊嗜酒如命,卻又詩畫、外語皆通,他的飲酒軼事,一直也為當時報刊雜誌所津津樂道。

酒肉和尚中,除了直言“酒肉穿腸過的遊公外,大部分和尚還是較婉轉地表達對酒的嗜好,正如蘇東坡所說:“僧謂酒若湯',謂魚'水梭花”,謂雞'鑽籬菜”竟無所益,但自欺而已。”(《蘇軾文集》卷七二僧自欺》)

當然,即便是濟公,實際也正如後人所唱:“一半臉兒醉,一半臉兒醒,似醉似醒樂啊樂道遙;一半臉兒冷,一半臉兒熱,世態炎涼何啊何時了;哎!哎!哎!一半臉兒惡,一半臉兒善,善惡到頭總啊總要報,總要報。”施行的也是佛道的揚善懲惡,只不過用的是飲酒醉酒法。

澄懷本酒丨“酒肉穿腸過”和“搬若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