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爲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日本人口肥胖率只有3%!

日本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相對來說是最健康的,他們不僅長壽,而且瘦!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日本是世界肥胖率最低的發達國家,肥胖率只有3%,即便是以浪漫優雅、精緻苛刻著稱的法國,肥胖率也有11%,而美國則高達32%。這不是由於基因,有研究發現,當日本人採用西式的飲食模式,照樣發胖。

一、健康的飲食方式

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

日本的烹飪既有區域性又有季節性,重視食材的“原味”,所以我們在日本料理中多見生食,在日常食物烹飪中,油膩和辛辣的調味品也用得非常少。日本四條流的第四代傳人四條隆彥在《日本料理做法》中稱:“日本料理有一條原則,即其美味不能超過材料原有的滋味。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講日本飲食的電影非常多,《小森林》是一部由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原作改編的電影,所以畫風清新唯美,喜愛宮崎駿的妹紙一定會愛上影片的場景,《小森林》分為“春、夏、秋、冬”四篇,女主角隱秘的山林中耕種採摘、製作品嚐,跟隨萬物生長與繁榮,呈現出食物原本最美的模樣。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注重搭配,只吃八分飽

“我開動嘍!”日本人在開飯前都會這樣說,就像是講給食物聽,讓食物們做好準備。在日本,大家注重餐桌禮儀,尊重食材,偏愛以很小的碗碟做容器,食物的分量都很少,這樣就能保證飲食的多樣性,每樣東西都淺嘗輒止。他們會用漂亮的餐具來盛放食物,享受每一次食物入口的幸福,而他們在吃到八分飽時,則會停止進食。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日本政府鼓勵學生每日應該吃到30種食材,而在日本的市場中,我們根據不同的時令,很容易找到各種新鮮的果蔬。

通常一個日本家庭的飲食結構是:生魚片或烤魚、煮魚,再加上冷豆腐、煮菜這樣的模式,醬油極受重視,一般的搭配方式是米飯配大醬湯和醃菜,再加上小菜。這些食物中富含多種營養元素,營養價值非常高,蛋白多,脂肪少。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米飯和魚,是日本人最無法割捨的兩樣食材。日本平均每年消耗154斤魚,魚,金槍魚包括,鱒魚,鮭魚和蝦,是吃烤,生,曬乾或醃製,一冷一熱的海鮮菜是每餐必備。海鮮的營養物質豐富,包括維生素A和D,ω-3脂肪酸,也是磷,硒的良好來源。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我們發現,在許多日本料理中,幾乎每一道菜,都含有豆類發酵而成的醬油作為調味。日本人也非常喜歡吃納豆,蠟筆小新家總是出現納豆飯。納豆由大豆製成,具有低卡路里和高蛋白的特點。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日本的油炸之道

日本人的味蕾也不是瞎的,他們也喜吃油炸食品,“天婦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油炸食品,其油炸過程並不著眼於為食材增色添香,而是為了鎖住其生鮮,不是“蓋”而是“鎖",恰為突出食材的新鮮。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所以日本油炸之道,講究的是面衣薄到不能再薄,透過晶瑩剔透的油炸層,鮮蝦粉嫩水靈若隱若現,且表面不能溢油,用一張面巾紙去吸,紙上不能留一絲油痕。歐美那些炸食肥膩流油,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餐桌禮儀也是“瘦因”之一

以懷石料理為代表的傳統日本料理,偏愛以很小的碗碟做容器,食物的分量都很少。有位新加坡華僑對日本華裔作家陳舜臣講過一個故事:“生意夥伴請我去了料亭,那到底是不是吃東西的地方啊?至少我就沒吃好。漂亮的盤子裡盛有少得可憐的食物,這也就算了,那裡根本不是吃東西的地方。讓人一直緊張,太乾淨了,我老擔心灑一滴湯,滴一滴酒。”陳舜臣不由得感嘆:“在中國吃飯,最後肯定是酒灑了,飯桌亂了,大家都捧著肚子心滿意足的景象。”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近年來,日本社會有一個新觀點:下層人士才發胖。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稱:“‘下層’的特徵是缺乏自律性,凡事懶散,他們懶得出去買東西,也懶得自己動手做飯,天天吃快餐或者便利店買的便當。甚至有人懶得在餐桌上用筷子吃飯,於是一手玩著電腦、手機,另一隻手打開買來的麵包、飯糰等直接塞進嘴裡。更有一些人嫌一切都太麻煩了,乾脆不吃飯了,專門吃高熱量、低營養的零食,吃多少也不飽,結果不停吃成肥豬一樣。”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這就是說,有知識、懂得剋制的人,通常會保持健康的飲食生活以及正常的身材。如三浦展所說:“如果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是個胖子,選民是絕對不會支持他的改革方案的,反而一定會揶揄說:‘先改革你自己的身材去吧!’”

二、健康的出行方式

走路、自行車

在日劇中有一個著名的梗——“日劇跑”!在日本,打車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因為日本的出租車真心貴!

對於日本上班族來說,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時間可以說是比較長的,騎車(走路)、搭電車、再騎車(走路)…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另外日本是一個多山、多丘陵的國家,上坡下坡路很多,所以——走路不是單純的走路,騎車不是單純的騎車,而是上上下下的爬坡運動,這在無形中也增加了運動,就如同你在健身房裡騎單車的不同阻力和跑步機的不同斜度是一樣的。

三、制度的制約

政府立法

早在2008年,日本厚生勞動省曾出面主持過一個“全體國民瘦腰計劃”,法律明文規定,政府和企業在僱傭員工的時候,必須嚴格檢測腰圍,深入監管上班族的肥胖問題:

地方政府和企業每年為僱員進行體檢時,必須嚴格檢查年齡在40-75歲之間員工的腰圍:男性腰圍不得超過33.5英寸(85釐米);女性腰圍不得超過35.4英寸(90釐米)

美食那麼多的日本,為何少見體型臃腫的胖子?

為此,還制定了全民“縮腰”運動的目標:4年內讓超重人口減少一成;7年內減少1/4

而很多公司也會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減肥已非個人的事情,而是關係到公司生存的大事”——這是日本經濟產業部門推動企業員工健康的一個標語,類似的標語在日本很多公司都能見到。

日本遊戲公司Bank Of Inovation規定,超重的員工每減輕一公斤,就可獲取5000日元禮券的獎勵。有一名31歲的軟件工程師,接受挑戰後瘦了13公斤,獲得65000日元的獎金。

看了這些,想必大家也都對“為什麼日本的胖子那麼少?”這個問題有所瞭解了吧,也不是他們長不胖,而是“管住嘴、邁開腿”的生活習慣和“瘦身”制度要求他們不能長胖。

夏天這就到了,又到了露肉的季節,你的肉準備好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