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旅遊消費的隱性成本

如何降低旅遊消費的隱性成本

【環宇雜談】

當前,旅遊消費顯性成本(檯面上的成本)看似不高,但隱性成本和收費多。

李宇嘉

國慶黃金週,國人旅遊消費再度井噴。有機構預測,本次國內旅遊人數或達到7億人次。中國鐵路總公司預計,9月28日-10月7日鐵路發送旅客1.29億人次,再創新高,10月1日發送旅客1600萬人次,增長6.5%。

國人旅遊消費呈現幾個特點,一是80、90後是主力。高鐵訂單顯示,19-25歲年齡段佔42.31%;機票訂單方面,35歲以下佔65.8%;二是旅遊消費更理性,更強調性價比。途家《2018國慶出遊民宿預測報告》顯示,國慶期間價格低廉的途家民宿訂單量比去年增加5倍,35歲以下佔60%,“窮遊”正在成為時尚,星級酒店漲價與多數人沒有關係;三是旅遊消費不再是中高收入的代名詞,正日益成為尋常百姓的生活標配。今年國慶長假,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出行佔53.6%。

互聯網聯通萬物、聯通你我的時代裡,消費話語的包裝下,無論對快節奏裡急於按下暫停鍵的白領,還是“朝九晚五”的工薪階層,抑或希望擁有自由靈魂的年輕一代,旅遊消費都是剛性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吃飯穿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三波群體性消費升級的紅火時代,一是80-90年代的家用電器消費時代,二是本世紀以來的住房消費時代,三是目前如火如荼的體驗式消費時代,包括電子產品、互聯網、影視傳媒、健康休閒及旅遊出行等消費。

上世紀80-90年代的家用電器消費,主要靠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收入增長支撐;本世紀以來的住房消費,改變國人“好儲蓄、惡負債”的消費金融是主要支撐。那麼,目前已蓬勃興起的體驗式消費,除了收入和消費金融支撐外,公共設施支撐更加重要。當然,任何消費都需要收入和公共服務支撐,家用電器也好、住房也好,一方面有錢了才能消費,另一方面,藉助電網電信、物流配送、道路設施、地下管網、物業管理和社區治理等公共服務,居民消費才能實現。

但是,體驗式消費崛起的時代,相比收入和消費金融支持,完善的公共設施、人性化的公共服務更重要。發達國家居民消費對經濟的貢獻達70%-80%,我國只有46%。發達國家的居民,一般沒有儲蓄傳統,存款超過1000美元或歐元的人很少。每月發工資後的那幾天,商場、餐館和酒吧生意火爆,錢花完了再好好工作。他們之所以敢消費,除了社會保障好,沒有消費的後顧之憂外,高質量的公共設施和服務,將國民集體消費的潛力完全發揮出來,甚至包括中低收入人群。

發達國家的高速公路不收費、質量很好;電信和網絡速度快、資費低;教育和社保均等化,除極少數貴族學校、私人醫生,多數人享受的服務是低成本的、普遍供給的;消費環境優質,維權有保障。比如,“假一賠十”絕非停留在紙面上;“假疫苗”若發生,鉅額處罰和會嚇退任何敢作奸犯科者。由於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靠少數中高收入者,難以建設消費主導的內需社會,唯有釋放全體國民集體消費潛力,這就需要公共設施和服務跟上以降低消費准入門檻和成本。

近年來,無論是道路和軌交建設,還是景區服務設施完善,抑或高速公路免費、景區門票降價,都意在完善公共設施和服務,迎合包括旅遊在內的體驗消費時代。但是,不管是接待能力、管理水平,還是收費標準、人性化服務和監督投訴,公共服務(特別是軟服務)改善的空間還很大。對中高收入階層,消費已升級,傳統的國內遊、觀光遊,難以滿足其消費訴求,出國遊已是家常便飯。對其他階層,特別是近10億中等及以下收入人群、7億農村居民,旅遊消費才開始。

當前,旅遊消費顯性成本(檯面上的成本)看似不高,但隱性成本和收費多。比如,景點裡面,遊玩項目門票外二次收費;住宿餐飲質量參差不齊,但凡節假日,價格升級、服務降級;到目的地需多次換乘,費用增加,勞神費時;公共設施擁擠不堪、垃圾遍地;投訴成本高、難保障,消費得憋屈。基於收入約束、消費慾望高,只有完善公共服務、降低消費的隱性成本、初始成本,才能讓旅遊消費成為大眾消費,才能將10億數量級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

如何降低旅遊消費的隱性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