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行情開啓節後第一彈

每年國慶檔,除了影院票房,各地旅遊景點,高速公路排長龍之外,還有一項非常引人關注的事件,那就是諾貝爾獎將會在國慶節期間公佈獲獎名單,諾獎行情每年必炒,而2018年的諾貝爾獎將於國慶節首日起陸續揭曉,生物與醫學獎將是首個公佈的獎項,今年也不例外,按照往年慣例,諾獎行情9月中下旬即開啟炒作,而主要炒作方向為拉斯克獎、引文桂冠獎所關注領域。今年我們的股市經歷了溫水煮青蛙的陰跌行情,國慶前期也沒有激起炒作熱情,隨著諾獎的公佈,諾獎行情節後有望給出第一彈,讓我們密切關注。

諾貝爾行情開啟節後第一彈

下面簡單梳理下往年諾獎的情況:

2010年,題材概念為石墨烯,受益股:方大碳素等

2012年,題材概念莫言獲文學獎,受益股:新華傳媒等

2013年,題材概念幹細胞,受益股:中源協和等

2014年,題材概念LED,受益股:雷曼光電等

2015年,題材概念屠呦呦獲醫學獎,受益股:復星醫藥等

2016年,題材概念細胞自噬相關藥物,受益股:華北醫藥等

2017年,題材概念引力波。受益股:大族激光,華工科技等。

其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莫言得獎是實至名歸,消息已經公佈,舉國歡慶,引起了追逐莫言作品熱潮,而與此相關的傳媒板塊藉此爆發,開啟了諾獎行情炒作;

2015年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該年度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消息讓國人感到由衷的振奮。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當中,可以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青蒿素一詞開始走入我們的視線的同時,帶動了A股生物醫藥領域的炒作;

2015年中微子獲獎的同時,將引力波推至臺前,在2017年的諾獎中,引力波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該年度受益股引起炒作熱情。

2018年諾獎公佈在即,節後反彈第一彈,即將發射。生物醫學方面,先有長春生物疫苗事件,後有華海藥業高血壓藥品存在治癌成分風波,一樁樁醫藥事件,傷害了千萬兒童,千萬兒童的媽媽,所以今年重點關注物理學獎及文學獎方面的機會。

物理學領域可能獲獎預測:

戴維·奧沙隆和阿瑟 C·戈薩德—

戴維·奧沙隆觀測半導體中的自旋霍爾效應。這項對電子在磁場影響下如何表現的研究有望在許多領域得到應用,包括量子計算。

戴維·奧沙隆是美國凝聚態物質實驗物理學家,國際知名的自旋電子學和量子信息工程領域科學家,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以及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在自旋電子學領域的研究包括應用於高級計算、醫療成像、加密和其它技術領域的電子自旋及其控制,其團隊於2004年首次對半導體中的自旋霍爾效應進行了實驗室研究,他曾獲得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2005年Oliver EBuckley獎和歐洲物理學會2005年度安捷倫Europhysics獎。

阿瑟·戈薩德

是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材料與電子工程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和美國科學院院士。1982年他共同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2014年獲得美國國家技術與創新獎章。

桑德拉 M·法伯爾

預測獲獎原因:研究出確定星系的年齡、大小和距離的開創性方法以及對宇宙學的其他貢獻,包括對“冷暗物質”的研究,該物質被認為是宇宙“丟失”的物質。

尤里·高果其、羅德尼 S·勞夫和特里斯·西蒙

預測獲獎原因:其發現推動了對碳基材料的理解和發展,包括電容儲能和對超級電容器的運行機制的瞭解。

綜上:我們重點關注的是量子概念股(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及電容半導體概念股,讓我們靜待諾獎公佈,開啟諾獎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