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客居他鄉的茶陵人,能夠通過舌尖上的家鄉感覺,使疲憊的心靈得到撫慰。其實,我和那些個在北京做部長、做將軍但仍然愛吃茶陵土特產的老鄉一樣,我們都回答不了這些問題,這舌尖上的記憶誰又說得清呢。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我前後在茶陵生活了二十年,從1972年到1992年,後來上學、工作又旅居北京二十年了。也就是說,我五歲前對食物記憶的時代是在羅霄山下的茶陵度過的。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生於70年代,少年時代雖然沒有吃不飽飯的記憶,但那還是物資比較匱乏的時期,飲食對於當時的我們,更多僅僅是為了基本的果腹之需,根本談不上作為一種享受,遠遠不如現在的“吃貨”們,有那麼多的口福。但是,也許正是由於匱乏,才使食物愈顯彌足珍貴,使我們對食物有著更深的感情,對所嘗過的口味,對所經歷過的與食物有關的故事有更久遠的記憶。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辣,是茶陵人生活中的一大要素。以前講起來,要在茶陵生活,不能吃辣是萬萬不可的。從現代生活說,望辣卻步,就別想品嚐到真正的茶陵風味。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80年代,我們隨父母下放到林科所的子弟被分配到平水的第八中學,記憶中吃得最多的是水豆腐、蘿蔔乾、還有就是聞名茶陵的剁辣椒醬,油水非常少,一盒子飯(學校用作蒸飯的四方型的容器),不一會兒就被幾個正在長身體的少年伴著辣椒醬,狼吞虎嚥吃個精光。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茶陵人,作為湖湘文化薰陶出來的子民,雖然與四川、湖北、江西人一樣都喜辣,但卻從不以辣為辣,也沒有停留在對單純的辣的程度的追求上。當辣妹子宋祖英自豪地唱著“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時,茶陵人研究的卻是如何從辣中吃出精巧來。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其中最有創造力的做法就是茄子抖辣椒,就是先將辣椒用熱草木灰煨熟,再用擂缽搗碎,加上鹽和茶陵特有的紫皮蒜以及蒸熟搗爛的茄子,茶陵人俗稱為“茄子抖辣椒”,不知道這個“抖”是指做菜的工藝,還是吃菜的狀態,估計外地人吃過,會辣得發抖,哈哈。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茄子抖辣椒這道菜特別刮油,肚裡的油水基本被它刮乾淨了,怪不得那時見到的大肚腩基本是不吃茶陵菜的南下幹部。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生薑、大蒜、辣椒三種辣抖在一起做成“剁辣椒”生吃,也是茶陵辣風味的一大特點,那就是容易上癮。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有了這種抖辣椒,就有了很多茶陵特色辣椒製品和香辣風味菜餚的基礎。“剁辣椒”的特點是基於挖掘辣椒的原味、清香。不管是吃什麼樣的飯菜,也不管飯菜的品質如何,只需要挑上一小坨,拌在飯菜裡,味蕾就會發散開來,味道馬上變得又辣又香。需要過癮時,乾脆挑一點放在嘴裡嚼,馬上會感到頭皮發熱,像要出汗,一股濃郁的,帶著茶陵氣息的味道刺激著你的味覺、嗅覺和淚腺,使人感到無比暢快,再細細地嚼那一粒粒脆脆的辣椒籽和姜蒜末,會感覺到勝過芝麻籽的香味。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客居他鄉的茶陵人,能夠通過舌尖上的家鄉的感覺,使疲憊的心靈得到撫慰。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不知是因為食材生長的地理環境、氣候,還是食物製作方法的原因,茶陵的很多食品都如同這“剁辣椒”一樣,開始感到並不好吃或者沒有什麼吃道,甚至難吃,很容易被忽視或放棄,但是,只要堅持吃,不放棄,逐漸你就會感覺到它的特殊所在,越吃越好吃,越吃越多,達到上癮的程度。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記憶中的茶陵美食還有“茶陵鮮筍”,因為茶陵八團臥龍等地盛產楠竹,也就延伸出年產上百萬斤的新鮮竹筍產業,因為這東西長在青黃不接的季節,春冬兩季,山邊竹子多的地方也能隨意地挖到這玩意兒,在三八區趕場的鄉集上可以隨便買到這種鮮筍,弄回去學人家切成絲,洗淨,用臘肉或者五花肉一炒,油膩沒有了,竹筍的清香還在,最後,成了家裡餐桌上少不了的大菜,也是刮油水的佳餚。

現在,大量原來生活工作在茶陵的人們也有遷居到了北上廣甚至發達國家這樣的一線城市,同時也把他們已經上了癮的茶陵食物帶到了全國各地、五湖四海。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茶陵食材的三大寶:“生薑、大蒜、白芷腦”,這三種據說是神農炎帝開發的食材現在早已人工栽培,市場上已經賣到了很便宜的價格,但是每天從茶陵開往各地的列車和汽車上,一定有人攜帶生薑、大蒜、白芷腦、剁辣椒、煙燻臘肉、新鮮竹筍這些茶陵食材,滿足客居各地的茶陵人對逝去生活舌尖上的回憶。


舌尖上的茶陵記憶


其他地區的人們也許會感到茶陵人吃食物的矯情,這些東西不是很多地方都有嘛!生薑、大蒜、白芷腦在任何一個農貿市場都能夠買到,而且這種加工方法既不是茶陵特有,也沒有什麼了不得,什麼剁辣椒,不就是辣椒醬嘛,誰不會做呢!你們至於要千里迢迢從茶陵帶嘛!

其實,我和那些個在北京做部長、做將軍但仍然愛吃茶陵土特產的老鄉一樣,我們都回答不了這些問題,這舌尖上的記憶誰又說得清呢。

九三學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