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當朝的蔡京的作品要比米芾蘇軾炙手可熱

每日堅持發文給大家,既有精美飄逸的書法,又有專業考據的文字,曹寶麟先生數年如一日。昨天曹先生高燒逾三十九度,不得不去急診。他說回家睡了一覺今晨完全康復。祖宗福佑,讓我繼續堅持。今天發晚,主要是一根骨頭難哨!

第五頁開始一則很有意思。元符末,哲宗死,新黨人士逐一下臺。蔡京東下,停留在真州(今江蘇儀徵〉。時為發運司勾管文字的米芾和泗州(江蘇盱眙對岸,已沉入洪澤湖中)通判賀鑄來見,“俄一惡客亦至”。在此人激將之下,蔡京居然要當面澄清。問惡客要寫什麼?他說龜山二字。蔡京一揮而就。未料被賀鑄搶去。最後倒是米與賀交惡,而那惡客似乎也並沒有過激反應。那麼這個“惡客”到底是誰?我猜想可能是張大亨。張氏名氣不大,資料也缺乏。只知字嘉父(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豐八年(1085)及進土第。元豐二年東坡赴任湖州時有《過泗上喜見張嘉父二首》。這時張也許還未搬到都梁山別業。米芾的“第一山”三大字,儘管到處翻刻標榜,但原來即是為都梁山(又名淮山、南山)而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三五:“淮北之地平夷,唯隔淮方有南山。米元章名其山為第一山。有詩云:“京洛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汴翠屏間。莫論衡霍撞星斗,且是東南第一山。此詩刻在南山石壁上。”這三大字並非將詩中最後三字放大,因第字的橫彎勾不同。此詩未二句意思是,不要說衡山霍山(今安徽天柱山)高入雲霄,但卻是東南第一山!我編米芾年表,在祟寧五年有“過泗州,訪張大亨之南山別業,於南山石壁題名”。所題可能就是此首。另外,今天能讀到的《海岳名言》,即是張邦基《墨莊漫錄》所傳,說是為張大亨寫在所提供的雞林(高麗)紙上的。張還譽米“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從《名言》最後一則評時人書標明是書學博士時對皇帝問,那麼時間當在大觀元年(1107)了。可見張大亨與米芾關係密切,他對書法佳作貪得無厭,尤喜大字。這是惡客為張大亨的猜測理由之一。

龜山的《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詞條和《中國歷史地圖集・宋遼金》圖版附後。因張大亨就住附近,他也許脫口而出,當然也有可能是準備刻在龜山寺裡。後來米賀講和,不是也把二大字刻在那裡了嗎?張大亨的政治傾向偏於舊黨與東坡及弟子張耒、李之儀等尤親近。他請教東坡能否學《春秋》,得到東坡首肯,後來他果然當上春秋博士,《宋史・藝文志一》中收有張大享的《春秋通訓十六卷》和《五禮例宗十卷》。他如果被稱為“惡客”,可能在蔡當政的政和七年,時為司勳員外郎的他,奏請為與皇帝的教師相紊,改諸王府的侍講為直講、侍讀為贊讀,詔許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但這哪裡談得上有什麼得罪的地方啊。

總之,都只能說是可能!還要由識者評判。

宋代當朝的蔡京的作品要比米芾蘇軾炙手可熱

宋代當朝的蔡京的作品要比米芾蘇軾炙手可熱

宋代當朝的蔡京的作品要比米芾蘇軾炙手可熱

宋代當朝的蔡京的作品要比米芾蘇軾炙手可熱

宋代當朝的蔡京的作品要比米芾蘇軾炙手可熱

宋代當朝的蔡京的作品要比米芾蘇軾炙手可熱

宋代當朝的蔡京的作品要比米芾蘇軾炙手可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