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鶴壁淇濱區大賚店村的唐代古碑,記載著千餘年前這些事……

鶴壁日報


河南鶴壁淇濱區大賚店村的唐代古碑,記載著千餘年前這些事……


10月2日,記者在淇濱區九州路辦事處大賚店村看見一通巨大的唐代石碑。該石碑的龍紋、螭首精緻,下有駝碑贔屓(bì xì),碑額刻有“大唐故偃師令蒲州長史平公之碑”。其上以隸書書寫的碑文字形工穩,極具大家風範,是難得的唐代隸書作品。令人遺憾的是,該碑歷經千餘年,部分碑文已模糊不清。


河南鶴壁淇濱區大賚店村的唐代古碑,記載著千餘年前這些事……


大賚店村的古碑碑文已模糊。 鶴報融媒體記者呂登緯 攝



空有石碑窪,不見衛州城

河南鶴壁淇濱區大賚店村的唐代古碑,記載著千餘年前這些事……


大賚店古已有之,《尚書》記載:“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大賚於四海,而萬姓悅服。”唐武德元年,李淵改汲郡為衛州。唐代括地誌》記載:“衛州城,故老雲周武王伐紂至於商郊牧野,乃築此城。”大賚店曾“目睹”衛州城的繁華,流傳著“空有石碑窪,不見衛州城”這句民謠。

大賚店村村民王文有告訴記者,石碑窪在大賚店村的東北方,那裡原先有唐代墓葬群,這通唐代石碑正是立在村東北方(今市人民醫院東北角)的一片空地上。

據《鶴壁日報》2007年的相關報道,當時這通石碑“碑座及部分碑身埋於土中,地面以上碑身高約3米”。大賚店村村民於2012年將石碑移至大賚店村龍王廟前的空地上,並修建了一座亭子加以保護。


河南鶴壁淇濱區大賚店村的唐代古碑,記載著千餘年前這些事……


石碑主人為平真客

河南鶴壁淇濱區大賚店村的唐代古碑,記載著千餘年前這些事……


如今,我們已經能看到該石碑的全貌了。大唐故偃師令蒲州長史平公之碑高3.8米、寬1.5米、厚0.5米,其中碑額高0.9米,上面雕刻著6條蟠龍,神態兇猛。碑身兩側對稱雕刻著一對佛像,至今佛像輪廓依稀可辨。石碑下有一個屓,做工極其簡練、莊重,但屓的頭已經沒有了。

“大唐故雍州司兵參軍……史平公之碑……”這通碑的碑文共有29行,每行約58個字,共計1600餘字。該碑因年代久遠且曾被常年深埋,部分碑文如今已看不清了,我們僅能通過殘存的碑文及相關史料推測出碑文大意。

據碑文記載,該碑是一通墓碑,這正印證了大賚店村東北為石碑窪的傳聞。墓主人姓平,名真客,字聃(dān)襄。碑文第一部分詳細記載了平氏的譜系和家世。碑文上有“平氏之先蓋周武王子唐叔虞後也”,即平氏一族是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的後代。

碑文後面對平真客的一生進行了梳理。碑文記載,平真客“四歲而孤”“八月十七日卒於官舍”。平真客出仕較晚,當官時已經40多歲了,此後歷任齊州祝阿縣令、雍州司兵參軍等職,通過治理河道等工作獲得不錯政績。平真客在唐永徽六年(655年)擔任偃師縣令,同年8月17日在此任上去世。

衛多君子,淇有綠竹

河南鶴壁淇濱區大賚店村的唐代古碑,記載著千餘年前這些事……


“衛多君子,淇有綠竹”碑文中的這句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得知,“君子”被古代文人用來稱讚品德高尚的人。而一通唐代石碑碑文中竟對當地獨特的民風地貌進行概括性描述,無疑令石碑具有了人文色彩。

記者考證得知,“衛多君子”或出自《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中的“衛多君子,未有患也”。吳公子季札品德高尚,與孔子並稱“南季北孔”。

司馬遷稱讚季札是一位“見微而知清濁”的仁德之人。季札出使衛國(今鶴壁市周邊)言及史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時,感慨“衛多君子,未有患也”。也就是說衛國有許多品行高潔的仁人義士,令這個國家沒有憂患。

“淇有綠竹”一語或出自《詩經·衛風》中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詩篇《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淇奧》作者用比興的手法借淇河畔的綠竹讚美聖君賢相、能臣良將。

大賚店村的唐代石碑借《史記》與《詩經》中的典故與當地的民風和多竹的自然風貌結合起來,更顯生動。

唐代文辭大家劉允濟為碑作銘


記者本想了解更多有關墓主人平真客的事蹟,遺憾的是《舊唐書》《新唐書》均無有關平真客的記載。碑文中有一句“著作佐郎修國史沛國劉允濟為後銘”,還記載了盧赤松、盧矩、裴玄本等人。

碑文中所涉及的不少歷史人物在史書中均有記載,其中名氣最大的是唐代文辭大家劉允濟。《舊唐書》記載劉允濟“學善屬文,與絳州王勃早齊名,特相友善”,即劉允濟與大才子王勃齊名。詩聖杜甫在《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一詩中曾自豪地提起劉允濟,稱祖父杜審言與劉允濟交好,他與劉家後人頗有淵源,關係密切。

《舊唐書》記載劉允濟“弱冠本州舉進士,累除著作佐郎”,此後官拜鳳閣舍人。

劉允濟曾採集魯哀公以後12代至戰國的遺事編撰了《魯後春秋》,還編撰了《劉允濟集》《金門待詔集》等,但這些文集均已亡佚。全唐詩》收錄了劉允濟的4首詩,《全唐文》收錄了劉允濟的5篇賦,《全唐文又再補·卷二》收錄了其《明堂賦》殘文。

雖然劉允濟在文辭領域有非凡造詣,但《新唐書》《舊唐書》對劉允濟生平的記載僅200餘字。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的王國宇在《鶴壁大賚店唐代平真客碑考釋》一文中,評價劉允濟為平真客墓碑書寫的碑銘文采飛揚、對仗工整。

此外,劉允濟性格耿直、疾惡如仇,曾如實在書中記錄了唐代酷吏來俊臣的罪行。劉允濟用“衛多君子,淇有綠竹”來評價平真客的人品,體現出他對人格品性的看重,由此折射出他本人的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