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鄭長春散文集《古鎮遺夢》在京首發

青年作家鄭長春散文集《古鎮遺夢》在京首發

參會人員合影

(特約記者 李崇)6月11日,青年作家鄭長春散文集《古鎮遺夢》首發式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常委、解放軍總裝備部原副政委、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李棟恆中將,中國國際交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外交部前駐澳大利亞大使於引,著名作家、解放軍總後勤部創作室主任周大新,著名作家、《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邱華棟,著名雜文家、《解放軍報》高級編輯李庚辰,外交部原財務司高級經濟師賈福玲,北京市委宣傳部李陽處長,《解放軍報》文化部主任張書恆,中國關工委愛國主義教育網副總編輯、中國青年文藝學會主席朱連強,總參政治部大校、中國青年文藝學會書畫專業委員會主任施永才,北京大學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青年文藝學會秘書長徐垚,中國法學會文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優秀刑辯律師、中國青年文藝學會法律顧問賈霆,《今日文藝報》總編黃長江等有關領導、專家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出席首發式,並作重要發言。著名作家、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柳建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等,以各種形式表示祝賀,給予作品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青年作家鄭長春,筆名老槍,現年38歲,祖籍河南南陽社旗縣,自幼愛好文學,喜讀史書,少年時即以“文采獨秀”名播鄉里。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陝西省委政法委《政法天地》雜誌社。15歲開始在《南陽晚報》發表作品,至今已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法制日報》、《陝西日報》、《知音》、《當代青年》人民在線等報(網)刊發表各類作品1000篇(首),並多次獲獎。多年來,他通過數次到中原古鎮賒店實地考察和深入研究,滿懷飽滿的激情,圍繞著傳奇多姿的南陽人文,寫出了一系列頗具思想深度和學術價值的優秀篇章。他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以平民眼光思考探索,用文人情懷論道立言,波瀾壯闊,縱橫自如,作品發表後廣受社會好評。

與會領導、專家和學者們一致認為,《古鎮遺夢》中所表達的主題“賒店古鎮”,既是客觀存在的文化土壤,也是作家自己營造的精神家園。《古鎮遺夢》不僅僅是賒店夢,更是中國夢。字裡行間,傾注著作者對鄉土人文的真情實感,有切膚之痛,有全心之愛,是作家在離開故土經過人生沉浮後的思想沉澱,也是作家在理性化、物質化時代對自己內心一個夢想的堅守與回望,具有觀照現實和反思歷史的深刻意義。

著名作家周大新說,鄭長春是從河南南陽走出來的一位很有潛質的青年作家,他通過這部作品,將一箇中原古鎮的前世今生描繪得淋漓盡致,那種對中原歷史人文的關注和思考,都很耐人尋味。尤其是,他對一箇中原小鎮古今人、事、物的描述,具有獨特的、新穎的審美視角,充分地展現了一位遊子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寄予的希望。

著名作家、《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邱華棟認為,中原厚重的歷史人文是鄭長春的創作源泉,南陽作家那種持續關注土地、反思歷史的情結與傳承精神,在長春一系列以賒店古鎮為創作主題的作品中得以充分呈現。故鄉是每個人的根,一個作家只有和他生活過的土地聯繫一起,作品才有可能深刻。長春人很勤奮、敏銳、率真,他的作品真實、質樸、純淨,尤其是他那些不乏思辨色彩的情緒化語言,給作品更增添了強烈的感染力。

著名雜文家、《解放軍報》高級編輯李庚辰說,鄭長春的散文很顯功力,不僅文筆優美,文脈清晰,文思跌宕,而且富有歷史縱深感,他在短短的篇幅裡,有根有據,引經據典,將賒店過往的興盛繁華,以及之後的凋落衰微講述得一目瞭然。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用明澈的思辨,形象的梳理,追根溯源,探尋賒店古鎮興衰升沉的歷史軌跡,為故鄉燭幽洞微覓得鏡鑑,為社旗的中興騰飛建言立論鳴鑼開道。顯而易見,長春的散文立足高遠,厚重大氣,既有憂患意識,又有前瞻眼光,內心裡喜歡這樣的作者和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