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耿帥的《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暑假剛見到這本書,只是被這個名字吸引,而當時,又恰好沒事可幹,所以就這麼一路看了下去!裡面的故事,我應該都沒有經歷過,又或許是經歷過一些相似的,但也都想不起來了。有的時候,一天過得真的很快,快到,我們完全注意不到生活的細節,注意不到周圍人的生活,而這本書從生活細節出發,寫了周圍的人,寫了作者自己,寫了他對每一件事的細膩感情。看完了整本書,想著他對每一個人生活的無奈,又或是感慨,我很疑惑:是不是時間的沉澱,會讓一個人慢慢變得理性,而又感性!

這本書被歸為勵志和雞湯,可是,於我而言,勵不勵志還真不好說!就是看到了這麼多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感覺到生活很現實。我們身邊的那些人,不斷經歷著和我們相關又或者無關的故事,不斷改變著,慢慢的我們就不再是從前,親人、朋友、又或是愛人,儘管從沒想過失去,可最終面對失去,永遠只有無奈和感慨。

每次說一本書,就會勾起我自己說不完的感情,可是這本書除了感情,我還想說些別的什麼。先說書裡的文字吧。這本書裡的故事與很多同類書裡的一樣,只是表達的方法不一樣,它用一些更精緻的語句來表達這些故事,顯然這樣寫故事對人所產生效果是不一樣的!

書,從目錄,到內容,會讓人感覺莫名的文藝!書裡有很多完全不用提煉的經典語錄,也有很多剝離了華麗外衣的語句。可是,不論是那些可以隨時搬來用的乾貨,還是那些平凡而真實的語句,都讓我喜歡,因為我覺得,細細讀它們,感受它們,真的能感受到心裡那一絲被觸動的柔軟!

一本書光有文字就夠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想想那些滿滿都是文字的書籍,每次拜訪它們,剛翻開,還沒開始就覺得很累了!而我們現在追求的都是高質量書籍的閱讀,都是精緻閱讀,所以,插圖是萬萬不能缺席的。

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與這個書名相配的封面圖片,是作者站在石頭上,面朝大海!這是一幅看得到邊界,但沒有邊的畫,看著它,人們自然而然就感覺到了開闊,眼前開闊,內心也開闊,那種卸下心裡重擔長舒一口氣的感覺,真真是太貼合書名了!

而文中的每一章開始都會有插圖,大海又或是落日餘暉,都是開闊的意境,除此之外,標題那一頁,是天藍色的紙,這會讓人眼睛放鬆下來,也讓人從暫且的緊張裡走出來。個人覺得,這樣的設計,是真的達到了精緻閱讀的標準。

其實從整體的去看,這本書裡的任何一頁,都能看出製作者的認真和力求完美,可是這本書出版之後,卻有很多人否定它!或是嫌它的故事別的雞湯裡也能看到類似的,或是說它的質量趕不上宣傳時的說法,還有說它的插圖太多完全是用來增加厚度的,等等的說法,無非是想說,這本書從宣傳到出版都消遣了讀者!可是,我卻覺得,不論一本書和自己有多不合適,自己有多不喜歡它,都不能代表它不好。閱讀這本書,便選擇尊重它。

完全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好像可以理解很多人不接受它的原因。它由一個一個小故事組成,而故事裡的很多人都是我們不曾接觸過的,便會覺得故事不是真的,卻也沒有該有的故事性,太過平淡。而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又涉及了太多他人的或作者自己的感情,看起來就像各種青澀感情的堆積。這樣想來,它確實只能作為閒暇時打發時間的讀物!可是,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不會是眼前看起來的這麼單純。

身邊的人來來往往,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故事又怎麼會完全沒有聯繫?有的事發生在別人身上,可是你聽說後,改變對很多事情的看法,然後,你們兩個人都變了,再然後這件事就像多諾米骨牌的第一塊倒下一樣,能影響一大片!所以,千萬不要讓腦子偷懶,好好感覺,所有的故事,都是聯繫的!

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