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由“魚米之鄉”轉身進入工業化社會,江蘇人對生態有著特殊情懷。太湖治理、河道修復;田園振興、工業轉型;鄉村旅遊、生態富民……江蘇一直努力走好“平衡木”:既追求經濟發展,也追求生態文明;既致力創造物質財富,又盡力守住生態財富。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潘安湖

塌陷地蝶變大公園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潘安湖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在礦坑塌陷地修建的徐州潘安湖溼地公園

“以前生活在煤礦區,這裡到處都是採煤塌陷地,環境非常惡劣。如今,潘安湖變成了溼地公園,吸引了很多遊客,我有了工作機會,就從無錫回家鄉工作了。”1990年出生的徐州賈汪姑娘朱雪寧從來沒想到自己的家鄉會成為一個溼地公園,更沒想到自己會成為遊船駕駛員。

“我的爺爺當了一輩子礦工,到了晚年,塵肺病比較嚴重。爸爸也是接了爺爺的班。”朱雪寧說,後來她選擇了外出打工。2011年,她發現了家鄉的變化,響應村裡號召回來了。現在潘安湖上像朱雪寧一樣的船孃還有七八名。

潘安湖生態修復,還帶來了治理理念的創新和突破。賈汪區國土局局長權剛介紹,“我們在全國首創‘基本農田整理、採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溼地景觀開發’四位一體採煤塌陷地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太湖美

十餘年治理再現“城市名片”

早晨6時40分,秦升峰和兒子準時出門,每人一輛自行車,到七里堤轉轉。這條路,離秦升峰的家只有700米。“我生在太湖邊,長在太湖邊。”秦升峰說,太湖藍藻事件爆發的時候,他在上海念大學,看到新聞裡的內容,很痛心。“這不是我小時候在淺水區游泳的太湖啊。”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這些年,為了重現太湖美景,江蘇全力推進“鐵腕治汙、科學治太”工程,實現了連續十多年安全度夏。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太湖風光 張波攝

生態環境變好了,太湖又成為了當地人樂於推介的“城市名片”。如今太湖邊活動不斷,七里堤成為各種跑步活動組織者最青睞的路段。10月,第九屆環太湖國際自行車賽將在這裡開賽,來自世界各地的自行車愛好者將一覽太湖美景。

大山村

“田園重塑”引青年返鄉潮

每天守著一片美景輕鬆賺錢,是什麼感受?1987年出生的芮芳芳為了這片美景,放棄了在南京做導遊的工作,回到家鄉做起了農家樂。

芮芳芳的家,位於南京高淳椏溪鎮籃溪大隊大山村,到達椏溪景區只有七八公里路。“小時候,村裡很閉塞,都是泥巴路。大人就是種田,很少有別的生計。”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高淳國際慢城 李陽東攝 南京市檔案局供圖

在大山村,隨著高淳椏溪景區的開發建設,幾戶人家“首吃螃蟹”,著手做農家樂。經過了兩三年的時間,村裡人不僅看到了身邊環境的變化,更真實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很多像芮芳芳一樣的年輕人,從城裡回到農村當起了老闆。

“我家就10張床,自家房子省了租金,第一年就收入十多萬元,後面幾年每年收入都要漲20%-25%。剛過去的中秋節,我家每天收入五六千元。”芮芳芳開心地說。

廖家溝

詩情畫卷徐徐開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廖家溝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揚州曾經的汙染重災區廖家溝整治前後

鬥豔的繁花,高大的水杉林,清雅的小池亭閣,離揚州市中心僅六七公里的廖家溝公園彷彿一片世外桃源。殊不知,以前這裡卻是城鄉接合部的“三不管”地帶。“那時候,水泥廠、皮革廠、混凝土廠等汙染企業汙水直接排進河道內。”“老揚州”胡永勝告訴記者。

隨著揚州以長江水域清理為重點,打出“拆整搬建”組合拳,不斷修復優化“七河八島”生態中心的城市綠肺功能,積存40年的“髒亂差”面貌徹底改變。

距離廖家溝公園不遠處,萬福大橋橫跨淮河與運河之上。“從萬福大橋上可以俯瞰廖家溝公園、馬可波羅花世界等景緻,‘七河八島’盡收眼底。”揚州大學建築科學與工程學院規劃專家劉雨平說,以生態修復、水源涵養來規劃“生態中心”建設,保護沿江環境,並把這些資源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有機結合,揚州的做法值得點贊。

江陰濱江

船廠變身城市公園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江陰船廠公園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在船廠舊址建成的江陰船廠公園

濱江船廠公園的身世要從5年前說起。5年前,有著30多年曆史的揚子江船廠“躬身而退”,率先搬遷讓出長江岸線,並進而翻開了企業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而在老揚子船廠的舊址,佔地7.6萬平方米的船廠公園平地而起。在公園的設計中,巨型船臺、龍門吊機等工業遺蹟均被保存了下來,以留住城市記憶;與此同時,籃球場、兒童活動設施和自行車運動場地等現代元素,則為這座城市公園帶來了時代活力。

如今常來公園的人群中,也少不了曾在“老揚子”船廠上班的工人。老船工呂立人坦言,船廠搬遷那陣子最擔心的是“騰籠換地”之後,船廠能否挺過難關。今天,企業轉型發展的良好勢頭化解了老呂的擔憂,江岸美景的再現也讓他對搬遷更加支持,“發展畢竟要可持續,相比那些年忙忙碌碌的碼頭,現在這樣或許才是對國家最好的回饋。”

北港河

記憶裡的“沿河走”回來了

大美江蘇鋪展詩情畫卷,徐州一地“入選”水清岸綠

▲整治後的北港河 梁喜輝攝

在鹽城市鹽都區北港河畔生活了半輩子的楊啟明,這兩年逐漸尋回了他記憶中那個“飯前飯後河邊散步”的習慣。

“在我二三十歲那會兒,一到夏天,大夥兒都喜歡趕在天黑前,帶把扇子沿河走走。”然而,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北港河逐漸由清變濁,直至後來淪為一條臭水溝。2013年,鹽城市將北港河列為城市河道整治實事工程,先後採取拆遷汙染主體、河道清淤、生態護坡、截汙管道鋪設以及河岸景觀綠化等措施,總投入資金超過3800萬元。

經過治理,楊啟明親眼目睹河水由濁返清,難聞的氣味不復存在。“水好了,岸邊又多了不少植被,綠的綠、黃的黃,這才是該有的景象!”他說,今年夏天,只要不下雨,他幾乎每晚都到北港河邊散步,碰到很多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