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被催繳3億多稅款背後的窘境

北大荒被催缴3亿多税款背后的窘境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旗下多家公司虧損且業務陷入停滯,還曾出現違規拆借數億元資金的醜聞

3億,一張天價稅單突如其來。9月29日,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大荒”)發佈公告稱,收到當地稅務局通知,要求補繳2016年與2017年企業所得稅以及滯納金共計3.06億元。

天價追繳稅單的背後,顯示出北大荒近年來並不穩定的業績狀況。2002年北大荒上市,2014年起至今,營收呈逐年下滑趨勢,直至今年上半年才有所上漲。

此外,北大荒旗下眾多分公司也並不省事,目前雖改制完成,但是諸多業務依舊停滯。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北大荒主要是想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集中優勢資源,發展主業種植業。

被要求補繳稅及滯納金3.06億元

9月29日,北大荒公告稱,在9月20日收到哈爾濱市香坊區稅務局下達的《稅務事項通知書》,要求在3日內補繳2016年與2017年企業所得稅分別為1.175億元和1.426億元,以及滯納金分別為2750.01萬元與1839.52萬元,繳納稅款及滯納金合計3.06億元。同時北大荒表示,還在9月28日收到哈爾濱市香坊區稅務局下達的《稅收保全措施決定書》,公司銀行存款9億元被凍結。

為此,當時北大荒在公告裡還發布了風險警示,稱不排除會繼續凍結。等過了十一黃金週,事情似乎有些轉機了。10月7日晚北大荒再公告,稱公司被稅務部門凍結的3個賬戶已經解凍,北大荒將與有關部門進一步進行溝通,力爭將影響降到最低。但公告裡依然沒有解釋被追繳稅款的原因。

10月8日,新京報記者致電北大荒董秘辦,工作人員稱,對追繳稅款及滯納金的相關事項表示很突然,在2016年與2017年間並沒有收到任何需要繳納稅款的書面通知,具體事項北大荒與香坊區稅務局仍在進一步溝通,希望事情得到最好的解決,最終是否需要繳納稅款還是未知數。

北大荒的年報顯示,2016年與2017年其淨利潤分別為7.14億元和7.80億元,而此次所追繳的稅款及滯納金與兩年淨利潤總和相比佔比高達20.28%。

同時,近年年報披露,北大荒的企業所得稅一直維持在百萬元水平。截至2017年底,應交企業所得稅559.5萬元,與上述2.6億元的稅款相比相差甚遠。

曾違規拆借數億元陷財務醜聞

官網信息顯示,北大荒於1998年成立,2002年上市,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持股64.14%,截至2017年末,資產總額76.47億元,擁有17家分公司、7家子公司、參股7家公司。主要從事土地發包經營,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生產和銷售以及尿素的生產、銷售及房地產開發與銷售等。

近年來北大荒經營狀況並不樂觀。營收方面,在2011-2013年,分別達到133億、136億和94億元,為公司上市以來的頂峰。自2014年起至今營收呈逐年下滑的趨勢,2017年營收為29.92億元,同比下滑3.31%。今年上半年開始有所回升為17.62億元,同比增長17.10%。

同時,因2012、2013年大幅虧損3.18億和5.1億元,股票在2014年被“*ST”,2015年才摘星脫帽。此後淨利潤一直維持在7億元左右,2017年淨利潤是7.8億元,同比上升6.11%,今年上半年淨利潤2.87億元,同比上升11.53%。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北大荒此前還出現過財務醜聞。2012年底,北大荒陷入違規拆借數億元資金的漩渦,原總經理丁曉楓被上交所公開譴責,副總經理、董秘史曉丹被舉報至監管部門,後兩人均被解聘。根據2012年11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的公開譴責公告,稱自2011年8月3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間,北大荒累計對外拆借資金97625萬元,其中丁曉楓分多筆審批拆借的資金金額達60235萬元。

“2012年公司因違規拆借資金而受到上交所的公開譴責,是各類經營管理問題的集中爆發與體現。”北大荒董事長劉長友在2015年曾向媒體坦言。

旗下多家公司虧損且業務停滯

收到鉅額追繳稅單的同時,北大荒還需解決旗下多家公司改制重組帶來的種種問題。今年9月19日,北大荒公告稱,旗下浩良河化肥分公司與黑龍江省浩良河化肥廠實施資產重組,浩良河化肥廠對浩化分公司有總計近720萬元的債務,將以3處房產抵頂的方式進行償還。

公開信息顯示,北大荒和浩良河化肥廠有共同的母公司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2002年,北大荒上市後,浩良河化肥廠與浩化分公司實施“五分開”運作,兩家企業的相關債務問題就此形成。

如今,雖然兩者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化解,但浩良河化肥分公司現狀並不佳。2016年6月,北大荒以浩良河化肥分公司與尿素有關的資產出資成立黑龍江北大荒浩良河化肥有限公司,同年引入民營資本。然而改制至今,新公司遲遲未開展生產與銷售業務,北大荒的尿素生產業務也陷入停擺狀態。公告信息顯示,2016年6月開始,北大荒浩良河化肥分公司就已被迫處於停產狀態。

實際上,北大荒旗下其他一些公司也是一個沉重包袱。2017年年報顯示,除了浩良河化肥分公司外,北大荒龍墾麥芽公司、北大荒紙業公司2家工業企業已進行改革改制,處於停產狀態,報告期內經營以資產出租或處理庫存原料和產品為主,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694萬元,同比減少1.92億元,實現淨利潤-2.58億元,同比增虧5004萬元。

同時,下屬北大荒鑫亞經貿公司由於鉅額虧損,從2013年開始全面停止經營,不再開展業務。2017年淨利潤-606萬元,同比減少999萬元。

北大荒在2017年年報中曾提到要秉承“充分發揮優勢,果斷捨棄劣勢,藉助外力彌補不足”的發展思路。東吳證券資深高級投資顧問潘紹昌認為,北大荒業績主要貢獻是種植業,因此旗下多家工業公司直接停產,或有利於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著力發展主業,北大荒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積極打造糧食的品牌。

新京報記者 夏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