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敵要害的最有效手段 軍事知識—軍事史上的「勾拳」戰法

對敵實施迂迴攻擊是孫子兵法"並敵一向,千里殺將"和利德爾·哈特"間接戰略"的結合。集中力量從敵人薄弱的翼側突破,並實施縱深迂迴包抄,是戰勝敵人的有效方法,被形象地稱為"勾拳"打法。歷史上就有許多這樣的事例,在戰略和戰術層面都有這種招法的實際運用。

蒙元滅南宋之戰的"右勾拳"戰略。最先攻南宋的蒙古窩闊臺大汗,採用全面進攻的戰略,分成三個戰略方向,西路侵四川、中路攻襄樊、東路入兩淮,沒有取得成功。後來蒙哥大汗聽取謀士建議,採取重點進攻策略,集中主力攻四川,想入川后,效法三國晉滅東吳,由西向東,順江而下,一舉來宋。因蒙哥在四川合州釣魚臺城受傷而亡,攻宋受挫。忽必烈取得汗位後,調整為中央突破的戰略,把攻擊重點放在襄陽方向。蒙古軍總體戰略是由西向東,意圖先獲取南宋陸上戰備要地,將南宋政權逐步壓縮於東南沿海,最後驅逐於海上而殲滅。

擊敵要害的最有效手段 軍事知識—軍事史上的“勾拳”戰法

蒙哥攻宋

擊敵要害的最有效手段 軍事知識—軍事史上的“勾拳”戰法

忽必烈攻宋

解放軍渡江後的"左勾拳"戰略。解放軍渡江後,為防止國民黨軍效法鄭成功,將主力撤往臺灣,依託臺灣海峽和海空軍優勢,躍居守臺灣和東南沿海島嶼進行頑抗,儘可能將國民黨軍主力殲滅在大陸,為日後解放臺灣掃清障礙。所以渡江後,戰略進攻主要由東向西方,先由三野取浙閩,封鎖國民黨軍退臺之路,組建海空軍,訓練部隊登陸作戰能力,伺機解放臺灣。四野入湖南、取兩廣,奪佔海南島。二野入四雲貴橫掃大西南。一野取陝甘青海寧西北諸省。最後入蒙、疆、藏,解放全中國。

擊敵要害的最有效手段 軍事知識—軍事史上的“勾拳”戰法

解放軍過江後進攻戰略

志願軍三所裡穿插迂迴的"左勾拳"戰術。此次作戰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志願軍第38軍從德川向西、西南方向實施戰役迂迴,其中,以主力2個師的兵力向軍隅裡攻擊前進,另以1個師的兵力向三所裡方向實施迂迴穿插,切斷美軍第9軍退路,配合正面攻擊部隊圍殲介川、清川江以北之敵。擔負三所裡穿插任務的第113師14個小強行軍70公里,切斷了美軍的退路,造成美軍全線崩潰。戰鬥最激烈時,美軍接應突圍的部隊與被圍部隊南北相距只有1公里,始終沒能會合。38軍113師也創造了地面進攻戰鬥的最快推進速度,這個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擊敵要害的最有效手段 軍事知識—軍事史上的“勾拳”戰法

志願軍三所裡穿插迂迴

擊敵要害的最有效手段 軍事知識—軍事史上的“勾拳”戰法

志願軍三所裡穿插迂迴

美軍海灣戰爭幼發拉底河的"左勾拳"戰術。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軍發起"沙漠軍刀"地面攻擊行動,美軍以部署在科威特南部和海岸線方向的3個攻擊集群實施佯攻,吸引和牽制伊拉克主力,以第7軍為主攻、第18空降軍為助攻,利用自身出色的機動能力,從伊軍防禦薄弱處突破後,由西向東實施大縱深迂迴攻擊,直趨伊軍側背,一舉擊潰伊軍。

擊敵要害的最有效手段 軍事知識—軍事史上的“勾拳”戰法

海灣戰爭美軍地面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