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離場論」可以休矣!

近期,民營企業發展問題廣受社會關注。9月底,重申了堅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方針,給民營企業吃定心丸。

事實上,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猶如中國經濟的兩翼,缺一不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快速發展,競爭力大大提升,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顯著增強,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今後,中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仍將發揮突出作用。

民營經濟撐起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民營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最富活力、最具潛力、最有創造力的力量,是繁榮城鄉經濟的有力支撐,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在吸納就業、創造稅收、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民營企業成為經濟發展領域的亮點。在最新發布的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達到237家,比去年增加11家。目前,民營企業500強總資產已超過28萬億元,稅後淨利潤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從促進產業發展看,民營企業機制靈活、貼近市場,在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技術創新、促進轉型升級等方面力度大、效果好。據統計,中國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

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離場論”可以休矣!


從吸納就業看,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生力軍,是就業的承載主體。據全國工商聯統計,在城鎮就業中,民營經濟佔比超過80%,而新增就業貢獻率則超過90%。此外,民營企業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

從經濟貢獻看,截至2017年底,中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超過60%,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佔比超過50%,民營企業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廓清“迷霧”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升級進程加快,國際形勢複雜嚴峻,民營企業發展既面臨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改革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治理結構不健全、競爭力不強、可持續發展差等內部問題,同時面臨國內國際環境制約、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等諸多外部困難和挑戰。


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離場論”可以休矣!


在此形勢下,近年來民間投資增速大幅回落。據統計,自2012年以來,中國民間投資增速呈斷崖式滑落。到2016年,民間投資增速跌至3.2%,儘管2017年回升至6%,2018年1—8月回升至8.7%,但相較2012年之前30%以上的高增長,仍屬大幅下降。今後,民營企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直接關係中國經濟前景,事關中國全面改革開放事業成敗,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今年9月底,在遼寧考察期間,先後來到一家國企和一家民企,並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的大政方針,表明了黨的一貫立場,對當前存在的諸如“民營經濟應逐漸離場”等奇葩論調給予了最強有力的回擊,為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廓清了迷霧,將進一步堅定民營企業發展信心,鼓舞民營企業創業、創新熱情,助推中國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的管理者、經營者和生產者,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早已寫入憲法。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這一點絕不會有任何變化。

進一步優化民企營商環境勢在必行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綜合體現,也是激發民營企業活力的不二法門。

2018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致辭中重申,中國將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決消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不合理障礙,對政府承諾的放寬民營企業准入領域,要加大力度督促推進。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全面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認真解決民營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堅決破除各種隱性壁壘。

具體來說,今後中國政府在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方面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下大力氣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重點領域的門檻。聚焦補短板、擴內需、穩就業,在環保、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方面擴大向民間資本開放力度,積極支持民間資本控股。

二是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附加條件,助其解決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難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離場論”可以休矣!


三是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措施,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傳導機制,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多措並舉降低企業成本。

四是管好“有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應主要體現在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增強服務意識和政務效率上,體現在為改革謀招、為市場補位、替企業分憂上。

五是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讓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盡顯身手。

中國正走在深化改革開放的道路上。隨著改革的穩步推進和扶持民營經濟各項措施的不斷落實,民營企業在行業准入上面臨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將逐漸消失,民營企業面臨的融資難、稅負重等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民營經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繁榮,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做出新貢獻。

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離場論”可以休矣!

撰文 / 張茂榮(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