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假期过后不想上班,如何才能节后重生?

国庆长假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假期综合症。网友们调侃,节后第一天,头晕脑胀,心情不好,浑身不适,只想躺着,没睡醒,想再给祖国母亲过一个农历生日,需要被治愈……

总结为四个字就是:不想上班。

不想上班,却又不得不上班,尤其已经放飞大自然的心,要面对各种工作目标和计划,感觉有一万个工作在等着自己,自然不会舒心到哪里去吧。

那么接下来,应该如何调节态度和方式,面对工作中的目标和计划呢?这篇文章,让你快速回归工作状态,捋清工作思路,元气满满,开启工作的新篇章,走向人生成功的大道。

曾仕强:假期过后不想上班,如何才能节后重生?



长假过后,回归工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目标和计划。目标和计划就是你的工作思路,你的导引,有了它们,你才不会无的放矢。

目标,好比船只的罗盘方位,本身是固定的,笔直地对准目的地。但是实际航行时,船只可能要转向,以躲避暴风雨;或者在雾里减速慢行,以免和其他船只互撞;甚至在台风里使船首向风停驶,以减轻损害:或者改道绕过礁岩或障碍,以策安全。

成功的目标不变,而成功的计划应该随时调整,以求适应实际产生的变数,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的成果。

中国人喜欢“凡事到时候再讲”,乍听起来,好像事先没有计划,完全是临渴掘井。其实,中国人也重视“凡事豫则立”,讲求事先周详的盘算。把“凡事豫则立”和“凡事到时候再讲”两句话台起来一并思考,不难明白中国人的主张,应该是“凡事一定要先有周密的计划,才不致仓皇失措。但是由于随时可能出现的变数,所以必须随时调整,到时候看实际情况而改变”。

同时,理想与实际间,也经常有一些距离。“平衡”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不平衡”才是实际的情况。 我们所拟订的成功计划,执行时不免发现事实上有行不通的地方。如果坚持原来的想法,丝毫不愿意改变,有时就会窒碍难行。

所以我们明白一句话:有目标,要不折不挠,有计划,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才能因时制宜。

那么,目标和计划,具体应该如何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助你走向成功呢?

曾仕强:假期过后不想上班,如何才能节后重生?

01

因循守旧容易失败,时时具备改善意识

如果一切秉持过去的成功经验,由于未来的情境变化,可能产生若干“原来有利的因素,变成不利的障碍”。

有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寻求改变和突破,只是觉得它很难,于是一切按既经验,按老路走了。

有位心理学家叫乔治·温伯格(Dr.George Weinberg),他说过“你每做一个行为,就加强了你做这个行为背后的意念和动机” 。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把某些信念或感觉,付诸实际的行动之后,自己就会更加相信这些信念,或者更为加深这些感觉,关键的点是一定要付诸行动,然后就会发现不足之处,就会加以改善,我们就会慢慢走向成功。

同时,中国人常说“习惯成自然”,我们每做一次,就增强一些,久而久之,也养成了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重复去做。

习惯成自然,一切遵照往例办理,很难因应未来的变化,以致“成功会变成失败”,证实了“成功为失败之母”的道理。

失败变成功,成功又变失败,走着这样的怪圈,是因为“改善”不存在一劳永逸,是要随着阶段性变化去做调整的。

我们做调整,不是毫无原则地去变,也不是习惯性地一成不变。要“持经达变”,也就是“有原则地应变”,就是原则有所不变,而措施则有所变。换句话说:“不可不变,却不可乱变。”

不可乱变,意指“要求愈变愈好”,所以变的时候,最需要“改善意识”。每一次改变,都要变得比上次更好,不容许变得更糟。大学说,止于至善,便是愈变愈合理,愈变愈符合天的自然法则。

成功的人,不可以完全依照往例办事,应该以合理的改善意识,来自我创造,以“日日新,又日新”来塑造自己的成功大道,确保生生不息。

曾仕强:假期过后不想上班,如何才能节后重生?

02

事缓则圆,遵循“停看想”原则

比如开车,公路的转弯大多是小角度的改变方向。我们顺着它的角度,轻微地调整轮盘,即可和缓而安全地前进。

如果不轻微调整轮盘或转弯处角度很“刁酸”,等待发现路已转向,这才急速转动轮盘,可能已经撞上护栏。

合理调整才可以“事缓则圆”,才可以避免大变动带来的冲击。我们采取“合理的调整”,做出合理的反应,以求取合理的效果,无论为人处事,遵循这种方式,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合理不合理实在很难讲。方向变来变去,最后必须安抵目的地,才是合理有效的调整。无论怎样调整,都要配合原目标。

有时候有这样的情况,刚开始的时候,目标十分明确,方向也把握得很准。然而,东调整、西调整的结果,可能弄乱了方向,搞不清楚目标究竟在那里?

这时就应该暂时停下来,确定清楚方向,才继续向前行进。可以采取“停、看、想”的方式来查看我们路线。

人生的历程中,“停、看、想”是非常必要的。及时停下来,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也就是切实检讨目前的成果,然后找出合理的方式,才不致一路猛进,却迷失了方向。

遵循停、看、想的原则,及时检讨目前的成果。

还有就是要了解,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达成既定的目标,不是为了调整而调整。调整到偏离目标而不自知的时候,已经到了“喧宾夺主”的地步,偏离了我们的目标,毫不足取。

有的人调整来调整去,不知道下一步还要调整到什么地方?这种态度,正是一般人所说的朝秦暮楚,不能达成原有目标。同时显现出见异思迁的毛病,被人家讥评为“到处拭擦的桌布”,意思是“这里擦擦,那边擦擦,活像一块擦桌椅的抹布”。

时常变换目标,如果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经验,当然是有利的举动。但是扩大经验,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的。

为了人生的目的,在相关的范围内扩大自己的经验,乃是可喜的现象。否则世界上的事物,广大无涯,而自己的生命,却有一定的期限,拿有涯的人生来体验广大无涯的事物,恐怕会耗尽精气体力,一事难成!

曾仕强:假期过后不想上班,如何才能节后重生?

03

在上限和下限之间,找出平衡点

目标不能变,过程可以变。

想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必须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理念。一切的转换,都是为了达成这样的理想,才能够“持经达变”,不致由于一时的调整,而迷失了自己的目标。

持经达变的人,目标不能变,过程时时在变。这种方式,就叫做“以不变应万变”。拿不变的既定目标,来调整万变的过程,就不会乱掉根本。

现在有些人不明白“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居然异想天开,提倡“以万变应万变”。

其实,“以不变应万变”是“有原则的应变”,“不变”的就是“原则”。而“以万变应万变”根本是“原则不变,原则万变,就等于没有原则。

成功就是在任何事情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找到合理点。凡事没有过与不及,便是成功。

目标订得太高,很不容易成功,订得太低,达到了也算不得成功。

谋定事业目标,不可能没有弹性。在奋斗过程中,确保成功不能忽视的主要因素是:在弹性范围内,因应实际状况对事情审慎调节。

顺天意调节,大吉大利。逆天意调节,往往自召其祸。人要成功,必须顺着自然法则而调节。

调节的功夫,正是寻找平衡点,保证平衡度,即使在遇到困难时,遭遇失意时,也会鼓励自己“有一天也会得意”。

调节的功夫愈高,平衡点找得愈快速、愈合理,理想与实际也愈加趋同。我们做事情做工作,是必须要下功夫的,但在生活与工作,理想与实际间,也同样需要“下功夫”。

我们要凭自己不断的调节而获得生活与事业、理想与现实、身体与内心的相对平衡,未来的路才能走得足够稳,足够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