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香笺|一本书,拯救你的嗅觉审美

廿四香笺|一本书,拯救你的嗅觉审美

西方美学家康德、黑格尔认为,只有视觉、听觉是审美感官,至于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

而于中国氤氲千年的香学传统,恰是文人追求嗅觉审美的极致体现。

廿四香笺|一本书,拯救你的嗅觉审美

黄庭坚曾这样形容“韩魏公浓梅香”的感受: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

那抹暗香,只是一个入口,幽远清寂的内心图景,正如梦境般展开。

香韵流动,真赏无限

此所谓“鼻观”

廿四香笺|一本书,拯救你的嗅觉审美

品香不循“鼻观”门径,无异于盗花之粗汉,窃香之莽汉。古人曰:

“凡香嗅之则不佳,须待其因风自至”,道出文人品香之真境。

所谓不期而遇的美好,只是以一颗懂得真赏的心,“等风来”。

如兰的清幽香气,若是一个粗俗不通审美的人,去猛嗅狠吸,就闻不出若有似无的真正香气。

廿四香笺|一本书,拯救你的嗅觉审美

只有静坐亭边,心定意闲,待香随风来,方能获得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品香亦是如此。

古人写香,常用暗香、冷香、幽香等词来形容,正表示了其嗅觉审美的灵敏与高妙。

故有欧阳修对林逋咏梅诗的极力推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

美好的嗅觉感受,还能把你带到天真自在的诗境当中去。而诗品的高下,是否又取决于这香品的雅俗呢?

此番难以言尽的意味,正如《云仙杂记》中所记:“柳宗元得韩愈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熏玉蕤香后发读,曰:大雅之文,正当如是”。

文人的嗅觉审美精雅脱俗,更细致到因时而变。二十四节气作为古人的生命密码,直接牵动着他们的行乐时钟:

春 分

百花竞放,绵雨潇潇,最适瀹茗听雨。香韵宜清幽明净,畅然神清气平。

夏 至

廿四香笺|一本书,拯救你的嗅觉审美

暑气袭人,清风来献,最和横笛荷畔。香韵宜高洁清远,悠然遗世之想。

秋 分

廿四香笺|一本书,拯救你的嗅觉审美

天高气爽,清和涤尘,最乐鼓琴伴月。香韵宜舒雅潇洒,淡然物外高隐。

冬 至

寒风凛冽,阳气始生,最可静心养气。香韵宜清寂虚淡,荡然空山之境。

南郭老师力推

香书《廿四香笺》,全书以二十四章节追寻四季轮回,唤起传统节气中,久被遗忘的焚香之境。

廿四香笺|一本书,拯救你的嗅觉审美

作者清禄书院吴清先生,研习传统习俗、遍查古代香谱、亲试地道香材、公开所有香方,首次系统整理古人二十四节气用香,乃向传统文人焚香审美致敬之作。

于此刻,用嗅觉感受自然生息之美,对天地敏感,方能对生活认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