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香箋|一本書,拯救你的嗅覺審美

廿四香箋|一本書,拯救你的嗅覺審美

西方美學家康德、黑格爾認為,只有視覺、聽覺是審美感官,至於嗅覺、味覺和觸覺則完全與藝術欣賞無關。

而於中國氤氳千年的香學傳統,恰是文人追求嗅覺審美的極致體現。

廿四香箋|一本書,拯救你的嗅覺審美

黃庭堅曾這樣形容“韓魏公濃梅香”的感受: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

那抹暗香,只是一個入口,幽遠清寂的內心圖景,正如夢境般展開。

香韻流動,真賞無限

此所謂“鼻觀”

廿四香箋|一本書,拯救你的嗅覺審美

品香不循“鼻觀”門徑,無異於盜花之粗漢,竊香之莽漢。古人曰:

“凡香嗅之則不佳,須待其因風自至”,道出文人品香之真境。

所謂不期而遇的美好,只是以一顆懂得真賞的心,“等風來”。

如蘭的清幽香氣,若是一個粗俗不通審美的人,去猛嗅狠吸,就聞不出若有似無的真正香氣。

廿四香箋|一本書,拯救你的嗅覺審美

只有靜坐亭邊,心定意閒,待香隨風來,方能獲得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品香亦是如此。

古人寫香,常用暗香、冷香、幽香等詞來形容,正表示了其嗅覺審美的靈敏與高妙。

故有歐陽修對林逋詠梅詩的極力推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獨坐閒無事,燒香賦小詩”

美好的嗅覺感受,還能把你帶到天真自在的詩境當中去。而詩品的高下,是否又取決於這香品的雅俗呢?

此番難以言盡的意味,正如《雲仙雜記》中所記:“柳宗元得韓愈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灌手,燻玉蕤香後發讀,曰:大雅之文,正當如是”。

文人的嗅覺審美精雅脫俗,更細緻到因時而變。二十四節氣作為古人的生命密碼,直接牽動著他們的行樂時鐘:

春 分

百花競放,綿雨瀟瀟,最適瀹茗聽雨。香韻宜清幽明淨,暢然神清氣平。

夏 至

廿四香箋|一本書,拯救你的嗅覺審美

暑氣襲人,清風來獻,最和橫笛荷畔。香韻宜高潔清遠,悠然遺世之想。

秋 分

廿四香箋|一本書,拯救你的嗅覺審美

天高氣爽,清和滌塵,最樂鼓琴伴月。香韻宜舒雅瀟灑,淡然物外高隱。

冬 至

寒風凜冽,陽氣始生,最可靜心養氣。香韻宜清寂虛淡,蕩然空山之境。

南郭老師力推

香書《廿四香箋》,全書以二十四章節追尋四季輪迴,喚起傳統節氣中,久被遺忘的焚香之境。

廿四香箋|一本書,拯救你的嗅覺審美

作者清祿書院吳清先生,研習傳統習俗、遍查古代香譜、親試地道香材、公開所有香方,首次系統整理古人二十四節氣用香,乃向傳統文人焚香審美致敬之作。

於此刻,用嗅覺感受自然生息之美,對天地敏感,方能對生活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