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假陳醋毀的不只是陳醋名號

山西人的生活少不了陳醋,平遙更是。其實我們的飲食中少不了醋,外地遊客到了平遙,也免不了要買這裡的土特產“老陳醋”。

但隨著旅遊市場火熱,浮躁的氣息裡充滿了欺騙的味道。據《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山西平遙古城裡那些打著“純手工釀造”、“古法釀造”、“純糧老陳醋”牌子的醋店,很多都是從當地的一家醋廠以1.5元/斤的批發價收購,然後標上“三年陳醋”或“五年陳醋”,以3元到8元的單價對外銷售。更嚴重的是衛生狀況,有些醋廠的醋缸裡還漂浮著死蒼蠅。

其實旅遊地的這種“土特產”造假,已然不是今天才有,或者某一地才有,其實是普遍存在,也存續良久,貽害甚巨。如今,平遙這個“醋罈子”被揭開,其實就是向所謂的“土特產”商家以及當地衛生監督部門提出抗議,更是向已經被當地認可的潛規則進行挑戰。憑什麼遊客就該被騙,就該挨宰!

平遥假陈醋毁的不只是陈醋名号

遊客為什麼買買買,不是說他們有著強烈的消費慾,而是固有的文化觀念和對當地“土特產”的信任,或者說,是對當地人的一種信任。可如今,黑心商家們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但他們砸的不只是“老陳醋”的名號,更是平遙日積月累的遊客印象。

這份口碑用金錢買不來,卻因為逐利的貪慾毀於一旦。

從造假的手段來看,用普通醋摻水包裝、貼假標籤、固定供應商,其實已經形成非常穩固的“一條龍”式服務了。那些為這些只念及蠅頭小利的小商鋪開造假方便之門的供應商們是否在“裝聾作啞”,需要釐清責任;對於這樣一個針對遊客所設的“消費陷阱”,當地監管部門也是否在“為虎作倀”,需要一個明確交代。

雖然有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9月28日,平遙縣食藥局在古城內及周邊地區開展醋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同時為了規範平遙制醋售醋行業,今年8月,也成立了“平遙古城醋行業協會”。但從目前來看,這種整治治理的收效甚微。200多家賣醋的,只有50多家加入了協會進行自律,還有更多商鋪不願加入,其意圖已然再明顯不過了。

對於衛生監管部門來說,沒有銷售資質的商鋪應該立即取締,對於不願加入協會的商鋪應當加大監督力度,只要他們敢賣造假醋就立即進行成倍處罰。同時對於供貨商進行有效監管,畢竟是他們為造假商鋪提供了原材料。在平遙能夠生產醋的廠家並不多,而商鋪正是鑽了這個空子,大肆吹噓手工釀醋技藝,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矇蔽遊客。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醋在北方民眾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兌水醋雖然不能對健康產生多大危害,但這種欺騙遊客的造假行徑“是可忍,孰不可忍”!同時也說明,一旦某地旅遊市場火熱,但監管還未真正形成有效監督的時候,造假就不可避免的出現。本地人心知肚明,外地遊客被當成了砧板上的肉,這已然不是利益的問題了,更是金錢刺激下整個地區誠信及文化觀念的偏移。如果當地政府足夠警醒,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一旦遊客觀念形成,提起平遙就想到造假,恐怕這個因醋成名的旅遊古城也要因醋而陷入凋零了。

其實,對於任何的造假行為,如果經濟處罰的手段不足以形成強大的震懾,嚴肅的法律手段不足以令造假者們聞風喪膽,這種造假行為就永遠會持續下去。

此次曝光的平遙假醋也給廣大遊客提了個醒,買土特產要慎之又慎,最好找正規的廠家和店鋪買,對於其它各種“吸睛”的標籤商鋪,還是看看就好。(陸玄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