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鄉鎮全覆蓋 桐廬基層協商民主「盆景變風景」

我覺得應該先粉刷江濱公園這邊的牆面,因為這裡是我們社區的門面。

這邊的牆面非常破舊,但是來往的居民特別多,尤其是老年人。

14个乡镇全覆盖 桐庐基层协商民主“盆景变风景”

近日,桐廬縣桐君街道南門社區,一場關於社區整治的民主商議會在被稱為“餐廳議事吧”的老年食堂裡進行。最終,社區商議決定先修整江濱公園南面的牆面

現在,路過南門社區江濱公園,你能看沿河建築的外牆煥然一新,格外整潔。居民不禁感嘆:“多虧了民主議事會,我們才能有這麼漂亮的公園。”

14个乡镇全覆盖 桐庐基层协商民主“盆景变风景”

遇事先商議,每個居民都是決策者

14个乡镇全覆盖 桐庐基层协商民主“盆景变风景”

“餐廳議事吧”成立於2017年5月,因設在“南門老年之家”(老年食堂)而得名。作為居民主動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的一種自治形式,它是桐廬基層民主協商工作有效開展的一個真實寫照。“餐廳議事吧”議事員黎振華介紹說:“遇事先商議已經成了我們社區的常態。

目前,“餐廳議事吧”有固定議事員17人,除了街道黨員幹部、社區居名代表,還有自願申請參與議事的居民。擔任“樓下書記”的黎振華就是其中一員,“我從2013年開始當‘樓下書記’,社區超過50%的人,我都很熟悉。”

“過去,社區的大小決議大多是由社區兩委班子決定。”桐君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孫年介紹,“現在,路過的居民都可以加入討論。不少議事員都是對社區知根知底的老同志,經常能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見,現在我們的決策才是真正公開化、民主化、科學化。

民主形式多樣,14個鄉鎮全面覆蓋

14个乡镇全覆盖 桐庐基层协商民主“盆景变风景”

桐廬的民主協商議事陣地

按照尊重傳統、統籌結合、便於議事的原則,桐廬縣基層民主協商議事陣地充分挖掘了各村原有長廊、涼庭、院落等百姓聚集場所

“我們沒有建造專門的議事廳,而是因地制宜。”孫年介紹說,“村裡的操場、文化禮堂、老年活動中心,都能利用起來。”

桐廬縣桐君街道迎春社區內,三面居民樓環繞的一方天井中間擺放著一張大圓桌,這就是“天井圓桌會”的會議場所。

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機制

事實上,桐君街道多樣化的民主議事載體,只是桐廬縣基層民主協商工作的縮影。在桐廬縣委的指導和支持下,由桐廬縣統戰部牽頭,在過去的3年裡,桐廬縣14個鄉鎮(街道)183個村(社區)全面開展基層協商民主工作,建立了形式各異的機制和載體。

例如,在富春江鎮黃坡嶺社區“小城鎮綜合整治”工作中,因建造富春江大壩而安家在富春江鎮的馬朝舉提出,“我們的一塊招牌就是富春江的水電設備,如何體現這一元素,值得我們去做文章。”

在聽取了居民意見後,社區以工業元素為亮點,打造了工業文化廣場。“這個主題公園建得很有味道,我看到它就能想到年輕時在廠裡奮鬥的日子。”馬朝舉說。

據瞭解,桐廬縣富春江鎮的“春江議事會”、大洋坪社區“庭院議事會”以及黃坡嶺社區“老黃議事會”已常態化開展民主協商近兩年,積累了一定經驗。富春江鎮黨政辦主任王森強說:“依託民主議事這個平臺,居民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決策更加科學,政府工作的推進更加順暢。”

全覆蓋、多形式的基層民主協商陣地,為桐廬縣搭建起了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溝通的連心橋,進一步暢通了群眾訴求的反映渠道。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實習記者:陳書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