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手機用戶52035789060


秀才,相當於今日之大學學歷,乃至研究生學歷!



一、古時的讀書人,在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前,首先要應童子試,稱為童生,未考取生員(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的童生,俗稱白衣。

你看,《水滸傳》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倫,綽號“白衣秀士”,就是一個沒有功名的文化人。

既使讀書至八十歲,成為白髮老翁,未考取生員(秀才),也是童生。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經唐、宋不斷完善“,至明清時期,形成嚴密完備的公開選拔人才的考試製度。


二、秀才,童生須經縣試、府試、院試(省學政主持的考試),錄取者稱為生員,始獲得功名,俗稱秀才。

(一)生員分為廩生、增生、附生。

廩生可獲得政府膳食供給待遇,相當於今日之大學公費生。

增加錄取名額的增生、附加錄取的附生則沒有政府膳食供給這待遇,相當於今日大學擴招的自費生。

(二)生員中選拔出優秀者,可以入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者稱為貢生,為貢生中的優貢,相當於今日大學生保研;不同於恩貢、蔭貢等憑特權進入國子監的貢生。

(三)秀才只是取得入縣、州、府學校學習,拔貢(保研),及向上層次考試的資格,不能出仕為官,繼續參加科舉上一層次考試----省級鄉試,錄取為舉人,才能出仕為官。

秀才,可享有免除差徭、見官禮遇等特權待遇。

秀才向上考試不第,可搞教育辦私塾、縣府州衙為吏、文臣武將幕僚、賬房管家、代寫書信訴狀、編志修譜等謀生。

瞧瞧,是不是,秀才,相當於今日之大學學歷,以至研究生學歷。



z山海



溯路之旅行2


古代的教育分為

1,家學,主要是嬰幼兒時期,相當於現代幼兒園

2,蒙學,主要相當於現代小學時期

3,學館,或者私塾時期,這階段相當現代初高中階段

古代在學館成績優異者由老師署名推薦到地方進入府學階段

4,府學,也就是相當於現代到省城讀書,或者地區性城市,相當於現代的大學階段

在府學學業結束前,參加考試,考試成績合格者授予秀才稱號,相當於現代的大專,本科學歷。得此稱號,有資格參加古代地方性公務員考試,也就是省考。

秀才之上就是舉人,古代舉人有進京考試選拔國家公務員權利,相當於現代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從國家公務員的學歷來看,大部分最近的學歷不低於本科學歷,因此舉人相當於現代的本科,碩士學歷

舉人再上去就是進士,在學歷上就是本科都博士後這個級別了,因為進士的特點是授予官職,古代最小的官是縣令,相當於現代的縣長,書記,這是外任的進士,還有留京的進士,在國家六部機關單位掛職鍛鍊,以備後用,什麼工部,吏部,戶部的,相當在現代的組織部,外交部,財政部裡面充任部廳司辦事員什麼的。

上面是學歷劃分

如果從國家行政級別劃分來看

古代的秀才是國家選聘官員的最低捲入門檻,是進入仕途的最低門檻,因此在行政級別上秀才相當於現代公務員體系的股級幹部和科員這個級別,社區,街道書記,辦事員等

舉人相當於現代副科級和正科級幹部,相當於鄉長,書記,副鄉長等

進士相當於現代正處級,副處級幹部,相當於縣長,縣委書記


小鄭說風水


如果從知識結構來講,

秀才與現代教育沒有可比性。

但是

可以從社會地位和稀有程度上來比較。

如果在1949年以前,

應該是相當於高中生的地位。

在1949-1978之間,

也是相當於高中生的地位。

在1978年恢復高考以後,秀才也就相當於大學生的水平了。

而舉人相當於研究生。

進士相當於博士後了。

總結一下,到了今天的中國,

秀才我認為可以與大學生相當,高中生已經不合適了。

舉人應該相當於研究生。

進士相當於博士後的地位了。

你們看呢?

我是頭條號:燭光一點,歡迎評論,點贊,關注,我會盡力回粉,願我們並肩同行。


燭光一點


從掌握的學術知識角度,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秀才和現代教育制度的學歷基本沒有辦法對應比較。非要對應的話,只能就科舉制度的層級進行大致比較,這樣看起來的話,秀才類似於是現代的高中畢業學歷。

以清代的科舉制度為例,讀書人求取功名、跳龍門,大致上要經過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層級。如果我們進行簡單比較,可以權且把童試看作是小學至中學階段教育;鄉試看作是大學階段教育;會試、殿試看作研究生階段教育。

按此,通過童試者稱為生員,俗稱秀才、茂才,也就可以理解為是高中畢業生。通過鄉試的稱為舉人,可以理解為大學畢業生。通過會試、殿試的稱為貢士、進士,可以理解為碩士、博士之類。

從上面的淺析可以看出,秀才可以理解為類似於現在的高中畢業學歷。非常有趣的是,現代教育制度到達高中畢業要經過小學、初中、高中三個教育階段,而在清代科舉制度中,童試要獲得秀才身份,也需要依次經過三個教育階段,即縣試、府試、院試。清末發動太平天國起義的洪秀全,早年參加科舉考試時,就是卡在了童試上,通過了縣試、就是過不了府試,拿不到初中畢業資格,更不用談院試了。


海研會


秀才,本科+

舉人.碩士上

進士,國家特別津貼,

前三甲,部長候補及以上。

按文人序列排。

進士就是敲門磚,發展的可能性很大,"含金量"低於馬雲,


bindong1


哈哈,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太爺爺還有他的父親或者祖父當年就是秀才(我也記不清是太爺爺的父親還是祖父了,反正就是出了兩代)。秀才也是考出來的,讀書人不等於秀才(縣裡考試的前幾名)。雖然秀才沒有官職,但是在縣城裡也挺吃香的。因為那時候文盲很多,很多人都不會寫字,所以打官司就花錢請秀才寫承子,縣官一看是某某秀才寫的,要是民事糾紛一般有秀才寫承子的一方就贏了。所以秀才一般人緣挺好。另外好像秀才再縣城裡也有工作,生活比一般老百姓能好點。以前土地能買賣的,兩輩秀才倒是買了不少地,有的戶賣地不要錢,就用糧食換,以前用牛車,我們家是七車糧食換一畝,反正換了不少(不是地主,不過也有長工)。不過一解放地都沒了。總之一句話,以前秀才的地位也是不低的,最起碼比現在的大學生受歡迎。


齊桓晉文11111


不標準的,古時秀才是縣鄉級考試合格者發秀才證,省部級考秀才考上才叫貢試,上朝庭去的都貢試,前三者才能上殿試皇上見面大學監考!各朝都不一樣規定也大不一樣!相當於高中大專專科生!


留言096096


秀才相當於高中畢業生,在當地沒有專門職位。舉人相當於本科畢業生,可以保舉在本省本區內任職當官。進士相當於碩士畢業生,可以在國家範圍內直接擔任七品以下官職,也可以進入國家官員儲備庫擔任侯任官員,但是薪水較少。


快樂王子182812052


10萬人的縣,大約有100個秀才,秀才高於一本!

100個秀才,可以中舉5~10個,舉人相當博士後!每省舉人少於500個!

進土,每三年,全國取200名。都是過目不忘之徒。相當於天才級博士後!比如,那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楊慎,十二歲讀完大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