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停了木子美猶在 快樂沃克致敬那些年牛叉的博主們

“青春的故事還沒寫完

可是日記本卻被沒收了”

“網易博客關了

qq寵物停了

曾經的懵懂青春歲月也該結束了”

“不捨陪伴多年但即將關閉的博客

其實是不捨當時哭笑隨心,文筆行雲流水的自己”

“博客裡還藏著我許多心裡話

如今像小店關張閉門謝客

寄出的信再也收不到了 ”

“原以為不像字跡被磨損,本子被弄丟,

把想要記錄的一股腦地上傳

到曾以為可以一直保存的網絡,

想往後的日子可以像打開時間膠囊一樣,

回過頭看一看。

結果最後告訴我,

時間膠囊也有失效的一天。”

博客時代謝幕,時間膠囊失效

何處存放我們的青春?

8月20日,網易博客首頁發佈了《網易博客網站關停、遷移的公告》,宣佈將從2018年11月30日00:00起正式停止網易博客(blog.163.com)運營,關閉服務器,用戶將無法登錄網站。網易表示用戶可以將網易博客上發佈的內容,“一鍵搬運到網易LOFTER”。用戶也可以在LOFTER繼續記錄和分享日常。

博客停了木子美猶在 快樂沃克致敬那些年牛叉的博主們

這意味著運營了12年的網易博客退出了人們的生活。而搜狐博客、網易博客、博客網的首頁頭條文章更新時間也都停留在2017年中旬,只有新浪博客、和訊博客等還在支撐著並維持著每天更新。

博客,對於90後、95後來說,或許是個有點陌生的詞語。但是對於70後、80後而言,卻是飽含了回憶的庇護所。

博客停了木子美猶在 快樂沃克致敬那些年牛叉的博主們

在青春年少時,他們許多人把博客當成日記本與相冊,那裡有著他們少年情懷的青澀痕跡。博客記錄了他們的成長,那是他們逝去的青春。

這些情緒正如在李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說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令人痛心的是,我們還沒有好好告別。

博客的黃金時代

每4個網民中就有一個使用博客

從趨勢來看,網易博客的關停或許只是開始,而博客時代的落幕與衰落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發生了。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後一次對博客統計的數據,截至2014年6月,我國博客的使用率只有19.3%,用戶規模為1.22億,基本跌出主流應用範疇。

今天,博客的使用率或許已經遠低於2014年的這個數據。

然而,從網友一片悼念聲中,我們或許可以窺探,

博客曾經有過一段極其輝煌的過去。

博客停了木子美猶在 快樂沃克致敬那些年牛叉的博主們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 NCSA的“What's New Page”網頁誕生,此後,國外陸陸續續出現早期博客。1999年,Peter Merholz以縮略詞“blog”來命名博客,沿用至今。2001年的9.11事件後,博客成為信息和記錄災難的重要渠道,從此步入主流視野。有人認為,博客代表著“新聞媒體3.0”:1.0是指傳統媒體,2.0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新媒體,而3.0就是以博客為趨勢的“個人媒體”。

2000年,博客進入中國,但運營平平。2003年,木子美在博客上發表網絡性愛日記,使得“博客”一詞成為網絡搜索引擎熱門關鍵詞,步入人們視野。

2003年,木子美在博客中國發表性愛日記《遺情書》,成為中國點擊率最高的私人網頁之一。

此後,原本並不看好博客的各大門戶網站紛紛開設博客。2006年到2009年間,博客是最主流網絡平臺,也是最廣闊而有效的表達渠道。門戶網站通過博客擁有了無數優質內容的生產者,獲得了巨大紅利。

博客一開始的原生用戶,熱愛寫作,骨子裡充斥著一股與生俱來的文藝氣息,博客寬鬆自由的寫作氣氛吸引了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文字去記錄,而相比於校內網,後來改名人人網的這種類Facebook,博客更像是一個拜文字的秘密社交領地,越來越多的人在博客裡展示了人生的B面。

博客的每一處文字、圖片、鏈接,都有其獨特用意,你能清晰地記得它的出處,什麼樣的文,該配什麼樣的音樂,不同的網站如何外鏈......

博客,是那個年代他們第一個成熟完整的「過家家」,他們在博客上肆意著自己的青春。

如今回望那個時代,有許多事情值得一提:

2004年初,“竹影青瞳”在天涯社區張貼個人寫真照片,導致社區訪問倍增,服務器無法承載而癱瘓。

2004年5月,“個人門戶”概念被提出。

2004年7月,博客中國獲得第一筆風投。

2004年9月,一塌糊塗BBS關閉。高校blog隨之關閉。賀衛方就“一塌糊塗”網站致北大校長書,在博客上掀起討論熱潮。

2005年3月,博客中國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媒體。

2005年10月,韓寒新浪博客正式開通。

2005年12月,胡戈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推出,引發惡搞潮,也掀起了博客的一輪關注。

2006年2月13日,徐靜蕾博客點擊量衝破千萬大關。

2006年3月,韓寒罵戰白燁。博客網隨即發起《博客公約》討論,擬定了中國第一份《博客公約》。

2006年7月31日,羅永浩的牛博網(Bullog)上線。

2007年9月,韓寒博客的點擊量超過1億。成為繼徐靜蕾(blog)之後第二位過億的新浪博客。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數據,2004年國內博客數量達到300萬,國內同期網民總數為9400萬,大約每30個網民中就有一個是博客使用者。

據新華社2007年12月底的報道,中國內地網民超過1億,其中的博客用戶大概有近1000萬。報道中並推測,在3年內中國的博客用戶將達6000萬~8000萬,佔網民總數一半。

到2010年,國內博客使用人數過億,同期國內網民總人數4.57億,約每4個網民中就有一個使用博客。

博客停了木子美猶在 快樂沃克致敬那些年牛叉的博主們

2013年1月, CNNIC發佈《第 3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網民對博客/個人空間的使用率為66.1%,高於微博的使用率54.7%,相比於2011年,網民對博客/個人空間的使用率增長了17.1%。而當時,新浪微博已經成立了3年之久。

博客停了木子美猶在 快樂沃克致敬那些年牛叉的博主們

其中,CNNIC的報告顯示,在博客行業網站綜合影響力評估中,網易博客的綜合影響力超過新浪博客和百度空間排名第一,當時的用戶量已達到1.5億,日均總PV過億。

那可是能屬於博客最好的時代。

內容為王的時代並沒有結束

建立在互聯網技術進步之上的博客,又成為互聯網技術進步的犧牲者。微博出現之後,博客的空間便日漸縮窄。

與傳統博客相比,微博的篇幅更小,交互性更強,信息傳遞更為及時、快速,真正做到了“4A”,即“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事)。

與博客不同,微博並不依賴於電腦終端。相反,以移動終端為主,以碎片化信息為主要傳播內容的微博,自由度更高、傳播性更強,介於傳統博客和實時通訊之間,呈現出半廣播半實時交互的性質。

一旦有熱門事件發生,用戶門檻更低的微博往往能夠以短小的篇幅、便利的傳播通道將相關信息更快速及時地傳遞出去,而一鍵轉發功能則往往能夠實現病毒擴散般的傳播效應。

博客停了木子美猶在 快樂沃克致敬那些年牛叉的博主們

憑藉更高的自由度、更強的傳播屬性和社交屬性,微博迅速拉攏了許多本屬於博客的用戶,更是將互聯網時代不斷新增的網民收入懷中。

後來居上的微博,以幾乎無人可擋的勢頭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首選,而興盛一時的博客則迎來了黯淡的下半場。

而微信公眾號興起之後,博客的那些有影響力的博主更是進一步轉移到微信公眾號與各種自媒體平臺,因為在這些新平臺,它們更容易發光,也更容易依靠內容吸引關注,並摸索出一些盈利模式並吸引廣告主的關注。而那些博客風雲人物基本也都不再更新博客,像韓寒、老徐等名博基本上已經消失與停更了。

與微博相比,微信公眾號也很重,公眾號更多偏向於深度內容與長內容的生產,但不妨礙它成為如今內容創作者的自留地與後花園。微信公眾號發展到今天,它一直在變化,無論是原創保護、流量廣告、打賞機制、熱點話題、訂閱號助手、信息流改版等,不斷從產品端去彰顯作者內容價值並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的閱讀習慣。

認真碼字、仔細考究、靜心閱讀,這些傳統媒體時代的良好習慣,變得越來越奢侈,取而代之的是,人心的不斷浮躁以及信息大爆炸。值得欣慰的是,微信公眾號文章以及各個平臺的自媒體,開創了另外的圖文和音視頻閱讀時代。而且,總有許多10W+文章以及大號保持著較高的文章質量。這說明“內容為王”的時代,並沒有結束,寫作、閱讀,仍然是許多創作人和文化人的生活方式。

就像網友說的,“有了公眾號,感覺恢復了看長文的習慣,好的內容依然可以擴寬人的思維。”

博客停了木子美猶在 快樂沃克致敬那些年牛叉的博主們

所以,博客時代的落幕,並不是人們對於文字的敬畏變了,也不是內心真實的情感表達隱藏了,而是互聯網技術進步的體現。

雖然這種體現過於冰冷。

對於快樂沃克君而言,倘若哪天QQ空間或者微博宣佈關閉,定然也會是極度不捨與難過,但我們都知道在互聯網發展的風口,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對文字的敬畏,是青春時代的閃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